時間:2021年06月1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必須要注重該項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朗讀訓練的作用及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朗讀訓練 作用 策略
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這段話點到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朗讀歷來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學實踐中的朗讀卻存在著很多問題,下面就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朗讀訓練的作用及策略談幾點拙見。
一、強化朗讀訓練的作用
1.朗讀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容。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學習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熟讀文章,才能對文章有深入的體會,才能把握準作品的思想和靈魂。而朗讀就是在對文章讀的過程中,從字里行間感受文章的意義,體味作者的思想境界。葉圣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理解,而且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反復地讀,仔細的品味,把文章讀得越好,也就越是能體會到作品的思想內容并受到感染。
2.朗讀可以改變學生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很多學生對語文這門課提不起來興趣,我想,關鍵的原因還是學生沒能真正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課堂上看似有著多種多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其實大多數是流于形式。學生并沒有真正的沉浸在課文中來,教師依然在唱獨角戲,依然在不遺余力地講解分析,學生在被動式的懶洋洋地聽著。慢慢地,就失去了興趣,漸漸地疏遠了語文,而朗讀可以改變這一現狀。當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朗讀響起的時候,純凈的心靈世界怎么能經受得起這樣的語言撞擊呢?此時,哪個學生還能像木偶一樣的坐在那里呢?
3.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朗讀能激發(fā)想象,能發(fā)展形象思維,能使學生把生活中的感悟與文章的語言表現結合起來,久而久之,學生對語言有了一定的感知力,益于積累,使語言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做到得心應手。
4.朗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語文本身就是社科類學科,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對人生的一次思考。因此,每讀一句話,每讀一篇文章,都是與作者的一次心靈上的交流,大聲朗讀正是通過這樣的形式,叩擊學生的心弦,使能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來獲得美的享受,似春雨潤物細無聲,使得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二、優(yōu)化朗讀教學訓練的策略
(一)加強范讀,示范啟發(fā)
朗讀是“口耳之學”,朗讀教學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聽 。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教師高水平的范讀不僅可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更能讓學生透過教師的范讀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體悟課文的思想感情并引發(fā)共鳴。如果再配上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將匠心獨具的教學設計寓于其中,那就是范讀的更高境界了。因此,教師的示范朗讀極其重要,有著其他范讀(如錄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更大優(yōu)勢。教師要運用范讀課文的方式來指導學生更好地朗讀 課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以聲傳情,激發(fā)興趣,增加能力。教師精彩的范讀,以聲傳情,形神 兼?zhèn)洌粌H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感情,還能使學生受到教師所讀文章情感的感染,從而與教師、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2)以聲傳情,輔助理解,培養(yǎng)語感。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把教材的語言文子化作有聲有色的畫面,使學生在形象感受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再次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并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二)花樣翻新、長期堅持
現在的部編本語文課本,選的課文大多是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必須細細讀,大聲朗讀。如在教《黃河頌》《我愛這土地》這些課文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多聽。(1)請學生聽男聲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2)請學生聽女聲配樂誦讀,邊聽邊感受詩中的“情感”。 (3)請學生再次聽讀并跟讀,邊聽邊體會詩中的“細節(jié)”。
2.多讀。(1)請學生自己朗讀。初讀,重在整體感受,注意語音。再讀,重在體味情感,注意語流。品讀,重在進入情境,注意語氣。(2)請大家一起來感受與表達。評說其他同學的個性化朗讀。這個訓練過程,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欲望。
(三)注重朗讀的陽光評價
評價是促進學習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讀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朗讀訓練中,教師生動簡明、賞識激勵的陽光評價是教師教學機智、口語技巧、教學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師文化底蘊、人格魅力、愛生情懷的真實體現。這種評價可以不斷調節(jié)朗讀訓練的動態(tài)過程,使其向預備的教學目標靠近,而且能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
語文教學論文范例: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古人“《漢書》下酒”。總之,我們應該讓朗讀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中,讓讀書聲一浪高過一浪,而不是昔日所見的那種稀稀拉拉的結結巴巴的讀書聲。我們語文教師要有這個意識,更要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有這樣的讀書激情,使學生們愛讀、能讀、會讀才是我們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齊躍宗.語文教學必須加強朗讀訓練[J].新課程學習(小學),2009年02期
[2]高云格.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語文天地,2008年14期
[3]王信香,張明軍.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的探索[J].中華少年,2019年18期
作者: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