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2月2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城市外宣文本有其自身的獨特文本特點,本文結合城市外宣翻譯的譯前、譯中、譯后等過程,提出城市外宣翻譯跨文化文本體系的重構和再造方式,充分考慮中西方不同文化語境的差異性,進行語篇、句組、句子和詞語的重構,合理選取補償、壓縮、分合、仿擬、調序、譯寫等不同調整方法,實現城市外宣翻譯跨文化文本的重構。
關鍵詞:城市;外宣翻譯;跨文化文本;重構
城市外宣翻譯對于塑造國家形象、增強國家軟實力有重要意義,要把握城市外宣翻譯的譯前、譯中、譯后三個不同層次的重構過程,提出語篇、句組、句子、詞語的重構體系,使城市外宣翻譯能夠忠實于原文,并能夠最大程度貼近國外受眾。
作者:曹慧玲
一、城市外宣翻譯的過程分析
(一)譯前的外部分析及處理
1.譯前的外部分析
在譯前的外部分析過程中,要重點分析其文化語境和具體交際語境,了解不同文化語境下受眾的知識體系、行為能力和認知方式,在外宣翻譯中充分體現原文所蘊含的意義潛勢,增進雙方的溝通和交流。
2.譯前的處理
要直接采用文字進行譯前處理,以原文中不符合外宣目標需求的內容為處理對象,在把握原文主旨和精神要義的前提下,對原文語言進行必要的調整、增減、編輯、加工等處理,保證譯文的簡潔易懂性,實現譯文的外化。以北京烤鴨的特色小吃為例,如果在原文中一味地描述復雜的烤制工藝和過程,則會使國外受眾難于理解,為此要進行譯前處理,適當刪減北京烤鴨的烤制方法等內容,重點突出中國特色美食的口感風味和特點,使譯文更加簡潔清晰。
(二)譯中的功能變化及過程譯寫
1.功能變體
在進行政治外交外宣文本的翻譯中,要謹慎對待,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進行文本翻譯,使之準確完整地傳達原文的意圖,不得隨意篡改或機械對譯。
在進行文化推介外宣資料的翻譯中,要在深入把握語言本體的前提下,關注翻譯所牽涉的社會文化背景,將文本語言與社會功能結構層相融合,達到跨文化翻譯的效果。以詞語“bed”為例,該語言的本義為“床”,而當其與其他詞匯進行搭配使用時,則會產生文化語境的微妙變化,如:heated brick bed(中國東北的“火炕”),因而要在翻譯中進行意義的闡釋,結合文化傳播目的進行文本重構,并確定原文處理的策略和方法,較好地傳播中國文化背景,促進中西方文化的和諧交融。
在對經貿旅游外宣資料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要考慮譯語習慣及國外受眾的審美思維,采用創造性翻譯的策略,結合譯語讀者的文化特征進行再構,并根據不同情況選取歸化、異化等翻譯策略,增進譯語受眾對相關內容的了解。
2.過程譯寫
在城市外宣翻譯的過程中,要站在譯語讀者的立場進行翻譯,使譯語受眾聽得懂、聽得進去,可以采用摘要、解釋、增刪等不同改編方法,對跨文化文本進行適當改編和改寫。以“TCL:最有潛力成為世界級品牌的中國企業”為例,可以采用相對客觀而平實的翻譯方法,將其譯為“TCL:A Trul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使之更加貼合實際,為譯語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三)譯后的持續關注和策略調整
城市外宣翻譯是一個開放性、系統化的過程,要對譯作進行后續的持續關注,根據反饋調整翻譯策略,考慮到城市外宣翻譯目的、讀者特點和文本類型,采用交際翻譯的策略和方法,充分考慮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及語用方式,相對自由地解釋原文,無須保持原文的形式和比喻元素,采用更加有效、優雅的解釋方式,調整原文的句子結構,避免過分冗余、晦澀、歧義的表達。
二、城市外宣翻譯跨文化文本的分層重構分析
(一)語篇的重構
要對一系列連續的話段或句子進行重構,使之合乎語法、語義連貫而流暢。要考慮不同的文化語境,認識到文本與語境的動態互動性,相較而言,英語文化對語境的依賴度較低,文本內容清晰明確,而中國語言文化則屬于復雜語境文化,在將其譯為英語文化時要適當補充適當背景知識和情境信息,實現對語篇的重構。同時,在語篇重構的過程,要充分迎合英語受眾的理性、具體思維特點,注重實質性信息的表達,適當刪減抒情和評價的文本內容,通過對語篇的適當編輯和加工處理,使譯文文本更加清晰而富于條理,更好地為國外受眾所認可和接受。并要注意引入國外受眾相對熟悉的背景資料,增進國外受眾對文本的心理接受和認可度。以報道云南邊境貿易的稿件為例,可以適當添加關于二戰、中緬印戰場、滇緬公路的背景,將大理進行背景介紹:大理是坐落于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中國軍隊運送給養的滇緬公路上的重鎮。還要注意不要為常識性的內容進行注釋說明。
1.補償翻譯。在對語篇進行重構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翻譯補償的方式,也即通過替換相等效果的方式,對某種交際損失進行彌補;诳缥幕谋镜脑Z角度,對原語的語言效果和審美效果進行補償。
2.壓縮翻譯。主要是對語篇進行適當縮減,使之更加短小精悍、簡潔明了;诳缥幕谋镜脑膺M行適當刪減和壓縮,剔除與譯語語言或文化相沖突的內容。
3.分合翻譯。當語篇中涵蓋有大量的中國文化信息時,要對其進行恰當的解釋,避免國外受眾的費解現象。以筠達摩洞旅游宣傳文本為例,要將“達摩祖師”、“夏歷四月”的文化背景信息進行解釋,并力求簡潔明了,避免大量渲染的詞語,提高譯文的可讀性。
4.調序翻譯。要對跨文化文本進行語序調整,在保持原文主題要義的前提下,從時間、空間、事理、論說等方面入手,重新調整原文的整體邏輯和順序。
(二)句組的重構
可以對句組的信息進行適當增減,更加有效地傳遞跨文本信息,簡明扼要地突出文本信息要點,強化文本的實體內容,剔除鋪陳性、渲染性的句組,幫助讀者理解文本內容。也可以采用重組的方式,按照譯語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特點,進行句式的適當調整,提高譯本的可讀性。
(三)句子的重構
可以對整句或若干個小句進行增減分合并改等處理,減少句子的信息荷載量,適當縮減細節信息,以簡潔的文字吸引讀者。以“林都伊春連續兩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61天”一句為例,可以將其譯為“Yichun:Best Air Quality in Northeast China”,通過省略時間信息“連續兩年”及細節信息“天數達361天”,從而使讀者明確把握空氣質量優良的關鍵信息。
(四)詞語的重構
通常采用補償策略,進行跨文化文本的詞語重構,可以適當補償文化缺省信息、名詞信息、文化信息、時間信息和典故,使信息傳遞更加清晰直接。以“正是這樣一位充滿智慧、頗具風范的大國外長,讓人們看到了不同角度的魅力。(《李肇星先生贊詞》)為例,可以在譯文中添加人物名稱,將信息焦點提前,清晰直接地向讀者傳送信息,將其譯為:This is Mr.Li Zhaoxing:a big nation’s Foreign Minister who is full of wisdom and style as well as personal charisma。
翻譯論文范例:商務英語語言特點和翻譯技巧初探
三、小結
綜上所述,在城市外宣翻譯跨文化文本的過程中,要對文本進行適當重構和再造,全面深入地考察中西方不同文化語境和思維特點,采用補償、壓縮、分合、仿擬、調序、譯寫等方式,進行文本語篇、句組、句子和詞語的重構,使之達到預期的文本功能和目的。
參考文獻 :
[1]旅游網頁文本的編譯策略[J]. 熊力游,劉和林. 中國翻譯. 2011(06)
[2]外宣翻譯研究[D]. 仇賢根.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0
[3]論外宣翻譯中語義與風格的趨同及篩選機制[D]. 馮軍.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