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8月1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作為鄉村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宿業的發展一方面能夠促進鄉村經濟的建設,另一方面能夠為旅游行業的加速創新提供可靠的基礎。 尤其是在共享經濟的助推之下,民宿旅游業需要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并落實相應的整體規劃,改善衛生條件。 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吸引外來游客體驗鄉村民俗風情,從而為旅游行業的發展以及鄉村經濟的建設提供可靠的依據。 本文主要基于共享經濟視角下,談談鄉村旅游民宿業發展的新規劃。
關鍵詞:共享經濟; 鄉村旅游; 民宿業; 發展新規劃
前言
共享經濟視域下,對鄉村旅游民宿業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和完善,要求政府能夠加大監管力度,依照不同地區鄉村建設的實際條件,落實完善的民宿業開發規劃。 同時要求各部門能夠分工協作,招收專業的管理人才,使鄉村基礎配套設施以及衛生問題能夠得到改善,提升游客對鄉村旅游民宿的期待值和滿意度,以此來為落實共享經濟的發展以及推動鄉村旅游的進步提供可靠的基礎。
一、共享經濟的基本概述
共享經濟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社會學家費爾遜等人提出,主要是指依托互聯網基礎,將線下的勞動力、醫療、教育和閑散物品資源整合起來,使有需要的企業個體或組織通過共享的形式實現資源的最優化匹配,并保障各方利益的均衡化甚至最大化,從而實現互利共贏。
二、共享經濟視角下發展鄉村旅游民宿業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促進旅游發展的變革。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持續發展,人們已經從原有的觀光旅游進入到了休閑旅游的時代。 旅游形式也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深入到鄉村進行體驗式旅游,可以讓游客感受民生民情、鄉村特色和自然風光,用更加質樸和原生態的鄉村特征來吸引游客前往。 而民宿業的發展則更能讓游客們仿佛扎根農村,返璞歸真的同時也可以渲染淳樸的情懷,對于滿足游客自主化旅游需求以及促進農村旅游發展變革來講具有重要的影響。
其次,有利于渲染鄉土文化情懷,緊張且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讓大多數人日益疲勞,身心都難以獲得放松,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到鄉村旅游,居住在村民家來尋找歸隱山林的感覺,放松心靈的同時也可以回歸自然,享受片刻的安寧。 而民宿業務以鄉村旅游資源為基礎,在共享經濟的背景之下,可以加強城市游客和農村居民之間的情感往來,使城市的游客可以感受鄉村的親切和溫暖,并放松心靈。 與此同時,優質且讓人難以忘懷的民宿還可以增進游客的情感體驗,并將滿意度轉化為口碑。 而鄉村獨有的文化屬性也可以讓游客們感受到城市少有的安靜和祥和,對于渲染文化情懷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后,有利于鄉村民宿產業鏈的立體化建設。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資源的共享性日益突出,而鄉村民宿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需要依托互聯網共享的屬性。 使民宿不僅成為旅游者們的居住地,同時也是鄉村旅游鏈條當中的重要一環。 例如,通過各種各樣屬性和主題的民宿建設,可以讓游客們體驗不同的鄉土風情,如農家樂風情、采茶文化以及感受豐收喜悅等,這種資源的共享和文化價值的共通,可以讓游客產生蜂群效應,使更多的民宿業務獲得瀏覽,甚至出現社群經濟特征和粉絲經濟特征,進一步促進了鄉村旅游民宿業的發展,從而實現產業鏈條的立體化建設。
三、鄉村旅游民宿業發展遇到的瓶頸
(一)配套設施不完善
對于鄉村地區來講,民宿業的發展與旅游業息息相關,而且一般集中于旅游相對繁榮的地區。 但是與城市的民宿產業相比,農村的民宿大多是農戶憑借地理優勢自發建立而成,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甚至一些民宿位置偏遠,為游客的出行、住宿,甚至有關單位的監督檢查都提供了一系列不利的條件。 還有一些農戶為了能夠謀求更多的利潤,并不按照國家的規定來建設民宿,不僅施工中偷工減料,而且配置也相對低廉。 例如,網絡設施不充分,停車場配置不足以及一些安保工作不健全等,都為民宿業的發展提供了不穩定的因素。
(二)缺乏整體規劃和品牌部署
在共享經濟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業獲得了充分的發展,也帶動了特色的、主題化的民宿產業。 游客為了能夠體驗不一樣的出行,也大多會選擇人文氣息和人情味濃厚的民宿。 但是,鄉村民宿產業的發展卻存在整體規劃不完善以及布局參差不齊的問題。 例如,有關部門并沒有基于實際考察的情況來制定鄉村民宿業發展的整體大綱,使得資源存在傾斜的情況。 例如,西北地區雖然擁有雄厚的自然風光,但是在旅游業發展的時候并不注重農村民宿業的更新,協同效應不健全,整體規劃不足的同時也難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三)缺少專業的管理人才
民宿行業在我國本身發展時間不長,再加上與城市相比,鄉村的信息存在延遲的問題。 而且民宿行業剛剛起步,沒有形成專業的、系統的產業鏈,管理人才始終處于稀缺甚至匱乏的狀態。 尤其是對于鄉村旅游民宿業的發展來講,要求管理人才不僅要依照地域的優勢以及鄉村的特色,開發有效的民宿產業鏈,同時還要完善管理措施。 但是由于鄉村地區本身經濟落后,一方面難以留住人才,另一方面民宿業主大多為當地的村民,缺乏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在遇到問題時固步自封,難以解決問題,規避風險。
(四)衛生狀況得不到改善
與酒店相比,民宿的配套設施本身就相對匱乏,再加上身處于農村地區,民宿大多坐落于農戶的家里,衛生處理設施配備不齊全,也沒有專門的保潔人員定期對房間進行消毒和清潔檢查工作,衛生質量很難符合標準。 除此之外,部分農戶為了能夠更多的盈利,對衛生狀況也不夠重視,不僅很多衛生死角沒有定期的進行檢查和清除,甚至一些標榜農家樂的民宿,污水、垃圾到處排放和亂放,使得游客在住宿的過程中經常能夠聞到異味,影響了鄉村旅游民宿業的發展。
(五)游客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到鄉村旅游,選擇在民宿居住的游客大多是想要體農村濃厚的鄉土風情和鄉土文化。 但是部分民宿雖然裝修得十分華麗,而且配套設施也相對齊全,但是卻存在一系列的安保問題,安全保障遲遲得不到落實。 例如在夜晚的時候,農村的民宿時而會有陌生人的闖入,或者是游客時常會發生物品丟失的情況。 究其原因是農村地區專業人才匱乏,民宿管理者為了能夠獲得短期的經營效益,并沒有配備齊全的安保人員,即使是設置了保安,也大多是當地的農戶,缺乏安保知識,而且防御能力相對較差,一旦出現惡意傷人的事故或者是大型的安全事故,很難保障游客的居住和出行安全。
四、共享經濟視角下鄉村旅游民宿業發展的新規劃
(一)完善配套設施,促進資源協同發展
首先要求各部門能夠協調配合,建立并完善共享經濟視角下鄉村旅游民宿業的發展規劃和服務標準,保障游客能夠安全出行。 其次,相關單位也需要在獲得充分撥款的基礎之上,對民宿業的配套設施予以完善,無論是資源的配置,還是衛生清潔設施、網絡部署、停車場規劃等方面,都要積極的安排和部署,使政府、民宿經營管理者以及監督部門能夠協調配合,實行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拉動鄉村旅游民宿業商業價值的同時,助力鄉村經濟的發展。 最后,為了能夠確保游客的安全,民宿管理者還應該進一步建立安全部署和防范機制。 例如每一家民宿都要配備相應的安保人員和巡視人員,使游客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衛生條件的改善需要在淋浴廁所空間的部署方面予以一定的財政撥款,從而優化民宿的居住條件。
(二)有序進行整體規劃和布局,打造特色產業鏈
首先要依托信息化優勢,推動新技術在鄉村旅游民宿業發展中的有效應用。 例如,可以將民宿的情況,包括基礎服務設施情況以及衛生情況上傳到相應的平臺當中,使游客可以隨時瀏覽并線上預定,一方面提高民宿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鄉村旅游業的有序推進。 其次,要進一步規劃和部署且發展特色的民宿旅游項目,依照各地區的文化傳承和民俗風情,開發特色化且具有針對性和個性的民宿旅游產品,讓游客可以感受到當地的文化內容,并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 最后要促進民宿業和旅游業的協同發展,制定相應的產業集群模式,依靠獨有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風光,優化產業結構,使觀光旅游和農業旅游結合起來,一方面要注重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保護和開發,另一方面也要將民宿發展和人文旅游項目結合起來,從而促進鄉村經濟的有序進步。
(三)引進或培養專業的管理人才,提升品質
當前,在鄉村旅游民宿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管理人員匱乏以及管理人員素質低下等問題。 基于此,從人才結構和組織優化的視角,要求相關單位能夠培養專業的且與時俱進的鄉村旅游民宿業人才,優化人才隊伍的建設。 例如,當地的政府可以鼓勵高校或職業院校培養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人才,使其業務水平、工作態度能夠與時俱進,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之上,深入到鄉村民宿進行經驗的匯總,同時帶動當地的就業發展。 與此同時,要求這些管理人才能夠積極地對民宿經營者進行再教育,使其意識到完善管理、優化配套設施的重要性,積極投身于民宿改造的實踐當中,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時,為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基礎。
(四)進一步改善衛生環境問題,加強監督
前幾年鄉村衛生條件差是公認的環境問題,但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執行,大部分農村地區紛紛挖掘自身的自然資源并積極配合環境治理工作,衛生條件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整改和完善。 基于此,在共享經濟視角下,為了能夠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民宿業的發展,需要著手改善衛生環境問題。 依托鄉村振興戰略,民宿的管理者應該有效依照政策的幫扶方向,對民宿的衛生條件加以改善。
無論是衛生死角的定期排查,還是游客居住環境的每日清掃,都是必須要落實的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積極接受外界的監督和審查。 一旦發現有衛生死角問題,沒有清潔或者是床單未及時更換等細節問題,要積極配合罰款,并做好自糾自查的工作。 只有內外的雙重監督,才能夠進一步改善鄉村旅游民宿業的衛生環境,為外來游客提供更加舒適且安逸的居住條件。
(五)落實各項安保措施,確保游客生命財產安全
共享經濟視角下,鄉村旅游民宿安保措施的落實,是確保游客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舉措,同時也是提高鄉村旅游民宿行業口碑的重要方向。 因此,在落實安保措施的實踐中,民宿管理者可以積極尋求外界幫助,例如,向投資企業或者是相關的官方主體申請專業安保團隊的介入。
每一個民宿至少要配備兩位以上的安保人員,并保障其獲得專業資格,具有安保能力。 與此同時,民宿的各個角落,無論是走廊、大門口還是前廳,都應該設置多個攝像頭,并保證24小時工作,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查看攝像記錄,提高警惕。 除此之外,民宿的房間內還要為游客設置即時報警系統,一旦遇到危險事故或者是糾紛事故,可以通過按鈴將報警信號輸送到當地的派出所,由專門的警察人員來解決糾紛或者是安全問題,從而確保游客的安全。
鄉村旅游論文: 鄉村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結束語
共享經濟視角下,想要推動鄉村旅游民宿業的發展,需要在完善配套設施的基礎上有序進行整體的規劃和布局,政府、民宿經營者以及相關的監理單位需要有序配合,引進或培養專業的管理人才,推動鄉村旅游民宿業發展的同時,也能加速鄉村產業的科學進步,進而為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曹雯.“鄉村+民宿”迎來發展新機遇[J].當代貴州,2021(17)
[2]耿瀟瀟,王英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民宿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1(10)
[3]張丹.共享經濟視角下鄉村旅游民宿業發展新規劃[J].農業經濟,2019(08)
作者:李萍 朱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