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7月1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基于河源市近年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助推電商發展的若干政策,以東源縣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為例,對電商渠道助推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分析在政策扶持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企業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及成因。研究顯示,雖然電商營銷已經成為全國范圍內推動經濟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的重要渠道,但 是 以 電 商為依托的縣城經濟發展仍需要從物流設施建設、產業鏈升級、品牌打造等多方面進行改善和調整,以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關鍵詞:電子商務;鄉村振興;策略研究;河源市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淘寶、京東、蘇寧、拼多多等品牌為代表的電商業務在城市以及農村等不同區域都得到快速發展[1,2]。電商業務的發展不僅對我國商品貿易的主體、形式和結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給我國的貿易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和發展機遇。電商業務通過應用智能技術,可提高各種跨平臺信息交換的效率以及有效性,能有針對性地提供關聯度高的信息,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分布式計算的方法實現用戶信息的分析和收集,完善平臺設計以及優化公司決策。在城鎮農村等地區可實現以電商平臺為依托的網絡教學、網絡門診、網絡培訓等,滿足居民新時期的需求[3,4]。
因此,進一步依托電商經濟推動三四線城市的產業升級,是穩固就業保障,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河源市作為廣東省地級市,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等多個稱號,具備良好的自然環境、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以及悠久的飲食文化。河源市曾在2014~2016年連續3年發展后勁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廣東省河源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5]。基于河源市在國家經濟戰略區位中的地理位置特殊性、經濟實力較為落后但經濟發展增長趨勢強勁等現狀,文章以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為例,對其電商運營現狀、電商產值增長、電商發展存在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探討。
1 以廣東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電商發展現狀
1.1 整體情況
作為東源縣的傳統食品銷售公司,廣東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始創于1978年,在2013年的銷售收入已突破2億元,產品長期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作為產值過億元的現代化企業,廣東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已連續29年獲得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榮譽稱號,屬于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具有多項食品生產有關的發明專利證書和國家級獎勵,是廣東省農產品加工公共實驗室試驗示范基地,同時在營養健康米粉系列產品產業化開發中獲得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證書,具備較好的研發能力。作為傳統食品的代表企業,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對客家風味食品進行鉆研,提煉口感,研制出獨屬于客家風味的產品,并和本地大型的餐飲連鎖店進行合作,實現共贏。在“互聯網+”以及電商技術的迅速發展下,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積極在游客群體中逐步推廣與宣傳特色產品,并發展電商業務。截至目前為止,該公司的主打產品霸王花米粉在淘寶、京東、快手、抖音等互聯網平臺上都有銷售渠道。
1.2 調研結果分析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考察以及文獻調研等方法對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在2018~2021年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進行了研究與分析。2018年以來,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的工業產值在實現連續幾年穩步增長后近年來增長趨勢不明顯。為了尋找原因,通過對河源市不同年齡階段的市民開展調查的方式進行分析。首先,不同市民購買霸王花米粉的渠道不同,大多數市民仍然選擇在實體店線下購買產品,較少數人通過電商平臺進行交易。根據問卷調查結果,84.5%的市民購買霸王花米粉的渠道為實體店,13.8%市民從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購買,1.7%的市民通過朋友代購等渠道進行購買。
其次,2019年底不可控因素的出現使得市民購買霸王花米粉的渠道產生了變化,調查顯示10.3%的市民由實體店購買轉為線上平臺購買。然而大多數調查對象表示霸王花米粉的電商促銷平臺仍然存在問題,如電商平臺的推廣力度不夠、廣告不夠新穎、缺少短視頻類的推廣平臺、包裝陳舊等。綜上所述,近年來霸王花米粉工業產值的影響因素一方面是電商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導致企業面臨的銷售危機,另一方面是公司營銷策略沒有及時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調整和改變。盡管霸王花米粉在河源本地具備良好口碑以及強勁的業務發展能力,在廣東省范圍內也具備一定品牌效應,然而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購買數據顯示購買者仍然是河源本地人居多,因此該品牌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具備較大的影響力,具有地域型發展的限制。此外,通過電商渠道開辟新客戶渠道的時候沒有及時采取有利措施,導致電商渠道交易額與本地線下的交易額差距較大。
1.3 與其他行業對比分析為與河源市其他行業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對比,文章挑選了廣東盛業鋼鐵有限公司、東源新奧燃氣有限公司、河源旗濱硅業有限公司、富源水電有限公司、東源偉寶玩具廠、河源合成米面制品有限公司等不同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規上企業在2018~2021年企業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除了廣東盛業鋼鐵有限公司之外,大部分企業的工業產值自2018年并沒有呈現較大上升的趨勢,反而呈現小幅度下降的趨勢。其原因可能是近年來出現的全球通貨膨脹、不可控風險導致的商品滯銷、國際航運費用暴漲、限電政策等。相比鋼鐵、水電、玩具等行業,傳統的食品行業中,河源米面制品有限公司在近3年來呈現較穩定的工業產值波動。
2 河源市政府對電商行業的政策支持以及現存問題
2.1 政策支持
2020年以來,河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人社廳關于對“農村電商工程”的有關要求,培養了四百余名一村一品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建成了河源市農村電商培訓和創業就業基地———深河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創建完成40個“E網興農”農村電商幾層示范服務站點;指導成立河源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并促成其與京東物流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促進了河源市電商產業的迅速發展。
從政府促經濟發展的戰略政策上,河源市政府人民辦公室、河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河源市科學技術局等有關單位相繼印發了《河源促進電子商務提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河源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文件,都以借助區位和資源優勢發展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為目的,對不同農產品,如優質水稻、高山油茶、特色水果等設立了資金籌措和技術扶持等保障措施。其扶持措施包括推動市級優勢產業集群建設、推廣農業集成技術應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優質農產品品牌提升工程、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鼓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適度規模流轉等,分別從政策、金融以及用地保障等多個方面對電商產業實施多方位保障。
2.2 現存問題
雖然目前政府對電商產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都較高,電商產業也具備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目前在經濟發展水平提升上還存在若干問題。
2.2.1 生產力不高 大部分偏遠貧困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和技術仍然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普遍以傳統的農戶生產作為主要農作形式,存在生產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管理,農產品質量存在較大差異、農產品生產力不足、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2.2.2 品牌建設問題 目前,河源市已經注冊的農產品較少,由于研發實力較弱等問題,大部分天然農產品的市場價值、藥物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和體現;已注冊的農產品沒有通過電商渠道形成普遍關注,缺乏資金支持,以至于不具備品牌實力、產生品牌建設緩慢、品牌建設意識缺失等問題。
2.2.3 物流問題 大多數偏遠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提高了農產品的物流成本,且農產品保鮮、包裝、運輸等技術不完善,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
3 河源市農村電商發展展望
電商扶貧是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傳統農業模式向現代農業模式轉變的重要渠道。在電商平臺的支撐下進一步提城鎮高經濟效益需要做出改變。
3.1 進一步推動規模化生產,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中央和地方政府應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體系認證與生產技術標準的建立、健全等各項工作,以科技興農為核心,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科研單位在偏遠貧困地區農產品改良工作的指導和協助作用,從種植相關的農學機理上提高農產品質量。
3.2 打造地區產品品牌,推動農產品電商扶貧發展應重視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和培養工作,深入挖掘河源本地農產品資源的市場潛力,大力開展特色農產品建設工作。政府應鼓勵和引導各地區與互聯網電商企業進行對接,集合政府、企業、社會的力量共同打造農產品線上、線下營銷推廣體系,而不僅僅依靠企業本身在單一地區或者單一渠道進行固定形式的推廣。
3.3 加大調控力度,保證實現扶貧目標進一步加強偏遠貧困地區物流相關設施的建設,形成對物流模式的引導和支持,著力提高生鮮類農產品的經濟效益。政府應發揮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最大化物流設施利用率,積極制定脫貧優惠政策,引進外界農業與經濟相關的優秀人才,鞏固和進一步提升“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的開展效果。
3.4 重視下沉市場的經濟發展潛力挖掘下沉市場具有偏遠、覆蓋范圍廣、集中性較低、服務以及產業相對稀缺等特點,但數據顯示,下沉市場零售消費總額增長幅度在過去幾年中顯著增加,發展潛力巨大,因此,下沉市場消費能力的持續釋放也是提高農村電商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渠道。
4 結論
文章對河源市電商助推產業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在鄉村振興政策的扶持下,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除了受到不可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也存在企業品牌競爭力有待提升、線上線下營銷渠道發展不均衡、電商業務推廣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企業仍需從物流設施建設、產業鏈升級、品牌打造等多方面進行改善和調整,才能對經濟發展起到積極助推作用。
5 參考文獻
[1] 晏霞,關穎.“互聯網+”鎮江市農產品出村進城運行模式的發展與對策分析[J].現代化農業,2021(10):44-47.
[2] 韋燕花,勞文欽,韋兆海.“互聯網+”背景下廣西特色扶貧農產品“零等待”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1(14):40-42.
[3] 王子玥,閆旭.“經濟雙循環”背景下產業扶貧機制的SWOT分析[J].農場經濟管理,2021(5):28-31.
[4] 王庭,余佳華,韓梅.新時代農村電商轉型升級的路徑———以安徽省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21,12(2):49-51,54.
[5] 殷銳.發展農村電商助推鄉村振興策略研究———以廣東省河源市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7):154-155.
選自期刊《現代化農業》2022年第7期(總第516期)
作者信息:古鎮剛1,王 偉2,梁婉君1,謝小寒1,陳家求1,肖 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