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0月12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驅動下對于銀行網點轉型的探索,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現狀及意義和作用,闡述了銀行網點轉型的必要性,以及對銀行網點轉型的未來展望,分別是智能化網點服務的智能化和智慧化網點服務的智慧化,說明了在未來,網點服務向著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生活。備應用的安全、有效。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銀行網點;轉型
一、引言
新時代下的粵港澳大灣區有著良好的區位和基礎設施優勢, 科技創新能力強,是高端生產性服務中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在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中對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人民的金融需求更加個性化、多元化,傳統的網點經營模式必須進行轉型,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
二、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現狀及意義和作用
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廣東省珠三角 9 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是我國開放程度及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有著強勁的經濟活力,擁有成為世界一流灣區的經濟潛力。
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在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的緊密聯系的過程中,“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深化了相關國家的互聯互通,更讓參與國共贏共享。盡管近年來處于國際貿易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2018 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貿易額仍高達 1.27 萬億美元。在 2019 年 4 月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進一步達成 6 大類283 項務實成果,企業家大會上達成了總額 640 多億美元的合作。再這樣的背景下銀行改革勢在必行。
三、銀行網點轉型的必要性
市場競爭激烈
國家為了推動金融行業發展,提供了諸多有利政策,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混業經營的局面。其一,銀行為了應對市場競爭,不斷提供新的服務和產品,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甚至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其二,隨著虛擬銀行、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和應用,互聯網金融更加便捷,實體銀行的市場進一步縮小,對經營管理造成較大沖擊。
客戶需求多變
從客戶結構來看,中年人和青年人是主體,對金融服務的創新性要求高,注重產品的多樣化。從金融習慣來看,通信技術的普及,客戶獲取金融服務的方式改變,降低了網點客戶到訪率。從業務需求來看,客戶的資產管理意識增強,金融服務咨詢成為一個熱點,網點傳統服務具有滯后性。
四、新時代銀行網點轉型的實踐方法
模式重建
第一,對管理決策模式進行重建。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 構建人工+自動、金融+生活等信息采集模式;利用數據模型,提高決策和營銷的精準度;發揮出人工智能、生物識別技術的優勢, 進行交叉驗證。第二,對營銷服務模式進行重建。為了促進網點可持續發展,利用數據平臺查詢客戶信息,對網點營銷范圍進行拓展;以網點為核心打造金融生態圈,豐富網點內部的場景。第三,建立數字運營平臺,在數字化賬戶、認證、支付等領域完善設施建設,提供數字化產品,實現實時交付的目標。
渠道融合
第一,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不論是產品、還是業務功能, 均要在線上、線下快速切換,提高協同效率,優化客戶體驗。第二,從單純的線下驅動,轉變為線下、線上、遠程驅動,線下網點和線上資源互補,利用遠程交互平臺提供專家咨詢服務。第三, 建立網點+場景的新渠道,將金融服務擴展到校園、社區、園區等領域,打造可移動、輻射廣的網點,提供更加多樣的服務渠道。
提升效能
第一,結合地理區位、經濟條件、客戶需求,對網點進行個性化管理,采用差異化的經營理念,不斷提高業務處理能力,同時降低經營成本。第二,從績效考核的角度出發,建立合適的考核激勵機制,將服務場景、流量等指標納入評價體系,提高網點的創造力。第三,落實培訓制度,將轉崗培訓、專業培訓相結合, 既提高專業服務能力,又培養職業道德,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工作團隊。
五、銀行網點轉型的未來展望
智能化網點服務的智能化
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業務處理自動化。利用數字化基礎設施,對金融業務的申請、審核、處理、交付等環節,均實現自動化控制,縮短業務周期,脫離人工操作。二是銀行功能融合化。充分利用“互聯網+”、“線上+線下+遠程”、“網點+場景” 等模式,促使不同行業、不同渠道之間有機融合,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三是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網點人員、管理人員、在線人員,組成完善的服務團隊,促使線上線下服務協調運轉。
智慧化網點服務的智慧化
得益于網絡、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客戶服務更加智慧。面對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網點要實時正確感知并響應,發揮出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勢,利用客戶的行為軌跡、微表情,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二是銀行無處不在。在智能終端上,利用應用程序可將銀行的平臺功能,融入到各種場景中,人們的衣食住行用,均可以通過銀行服務實現相關需求, 讓客戶感受到銀行網點就在身邊,提高生活質量。
經濟論文投稿刊物:《商場現代化》雜志(1972年創刊原名:商業科技)。創刊于1972年,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是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管、中商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商場現代化》雜志社編輯出版的一本國家級、貿易經濟類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發流通經濟領域研究成果、市場調研報告和理論學術探討,同時兼顧其他經濟領域研究課題,作者不僅包括各經濟領域專家學者、各大專院校師生、研究機構資深人士,還有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及企業家,因其權威性、系統性、前瞻性而廣受業界人士關注。
六、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金融服務領域,市場競爭激烈、客戶需求多變、科學技術發展,推動著銀行網點進行轉型。文章從布局、模式、渠道、流程、效能五個方面,闡述了銀行網點轉型的實踐方法。而在未來,網點服務向著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生活。備應用的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王楊振.新時代銀行網點轉型的實踐與思考[J].商情,2020,(14):45.
[2]肖璐.淺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在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的意義和作用[J].商場現代化,2019,
作者: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