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10月1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中國美術館》發表的一篇美術論文,本著“繁榮民族文化事業,搭建學界美術交流平臺,為美術及美術館事業的蓬勃發展服務,為關注當代中國美術的專業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
在全社會加強素質教育的今天,重視培養學生具備創造性的個性,顯得尤為重要。創造性人格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綜合素質,而在美術教育中,最能培養人的創造人格。
試把美術教育與語文、數學等學科作比較,不難發現,在現行的教育中,語文、數學課往往很重視問題的答案,用"√"或"×"來判斷所學的知識。教師總是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引導到"真理"中來,并勸學生遠離"謬誤",殊不知,這"謬誤"中還會有不少"真理"存在。試想,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知識,總不可能在語文 數學課上讓他們"任意發揮""隨意創作"吧。但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也是教育教學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環,而美術教育則恰恰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來實現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 、 在生活中培養創造思維
生活就像一本豐富多彩的百科全書,如果沒有生活,學生的創造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畫中講的是"外師造化、中地心源"。"搜盡奇峰打草稿"。都是說要到生活中去觀察、體驗。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觀察和體驗生活,并輔導學生把自己的體驗,通過"記憶畫"或"繪畫日記"等形式記錄下來。如:學校組織參觀市區道路的改建,回來后,我組織同學們談談對參觀后的感想,同學們都踴躍回憶并描述所看所想的,在我所引導下,用"繪畫日記"的方法,把自己所看到的描述下來,之后,我作了一次展評,并引導學生,如果讓你當設計家,你會把市區的道路如何改建,過了幾天后,我非常驚奇,這作品,內容豐富、多彩,想象力豐富,把道路變的千姿百態。這次繪畫,不僅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使每位同學對自己更加自信,培養了觀察力與記憶力,分析與比較的能力都得到了切實的訓練。又促進了學生智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 、在想象中拓展創作思路
小學階段是人生中最富有幻想的階段,小學生沒有成人固定的模式,沒有死板的方方框框,他們想什么就畫什么,這在成年人的眼里,他們想象的東西是幼稚可笑,但這些無邪的想象畫中蘊藏著無限的創造力。
現在的小學美術教學對發展兒童的想象力起推動作用,除以直觀形象為主要內容外,也運用語言描述,啟發學生進行聯想、想象和幻想,不應去限制孩子的這種"創造力",更不能把成人的思想強加于孩子,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空間,充分發展他們的想象力。
在我們的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及心里特征和知識經驗等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挖掘教材,盡量提供想象內容,盡量提供想象方法,拓展想象,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
三、創造能力需在引導中去發掘
在不同年齡里的孩子,都各自有自己的創造能力,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創造能力,這就需要看教師怎樣去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學生對創作更有興趣,更有信心,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最大限度的創造力。
四、在鼓勵中激發創造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創新,不僅學習認真、聰明的孩子有,那些許多老師認為學習很"差"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創新,當我們發現這些學生在繪畫上有一小小部分創意時,我總是特別去里表揚他們,并鼓勵他們,還很友好的指出如果在稍微修改一點,畫面就更完美了,他們會很樂意地接受我的建議。這樣,就充分地發揮了每位同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發展、都有提高。如:我有這樣一個五年級的學生,語文、數學、英語的成績都不好,上課不聽、不寫,天天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們也嘲笑他,于是他變得更加頑皮,自己也覺得什么都沒有興趣。在一次繪畫課上,我發現他的繪畫水平并不差,構圖的安排都不錯,只是沒有耐心去畫。于是,我及時表揚了他的優點;以后,我不斷地去鼓勵他,充分發揮他的繪畫能力,激發他的繪畫興趣;漸漸地,我發覺,在我上課時,他能很認真地聽,繪畫水平也提高了許多;現在,在課后,每當他看到我時,都很親切的叫一聲:"仲老師,你好!"這時,我作為一名教師,我已心滿意足了。在表揚中,不僅培養了該生的自信,而且培養了該生的創作能力。
五、在情感的交流中,燃起創新的火苗
由于學生年齡接近,審美經驗、鑒定能力差異不大,在作畫時有共同語言,同時,還能結合自己的作業,對其他同學的作業進行獨立評價,說出自己喜歡或不喜歡,并在評價中取長補短,鞏固所學知識。因此,我十分注意學生之間的互評。在討論中,讓學生談自己作品的創新意圖和聽取別人意見后的體會,從而激發他們想象,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肯定自我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