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15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內容摘要:學習源于思考,而思考源于質疑。 在初中文學作品閱讀的教學中,有必要研究和創新核心問題設計方式,從而通過設計巧妙的核心問題激發中學生閱讀思維和改進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 教學 核心問題 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解、欣賞、評價能力,引導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通過反思和批判而拓展學生閱讀思維。 ”文學作品是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 然而,文學作品十分廣泛且內容繁雜,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是難以保證教學效果的。 為了在文學作品閱讀中實現核心素養培養之目標,教師應注重提升核心問題設計水平,最大化地發揮核心問題對中學生的探究性閱讀的引領作用,從而構建高質高效生本課堂。 所謂核心問題,是指體現學科本質、涉及教學重點、需深思且便于開展自主探究的一個或數個問題[1]。 一般而言,在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中可從標題、重點詞句、構思和文體特征等切入,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合適的核心問題。
文學作品論文范例: 后現代主義視角下對余華文學作品的解讀
一.從文學作品的標題切入
標題是文學作品內容精華的高度濃縮,由標題往往可窺見作品的中心主旨。 以標題作為切入點,借助標題中的關鍵信息設計核心問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又能達到以提問促進閱讀的目的,但需講究技巧[2,3]。 例如,在《阿長與 <山海經>》的閱讀教學中,由標題可引出“阿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山海經》是一本講述什么的書”、“阿長和《山海經》之間是什么關系”三個核心問題。 這三個問題既能促進學生通過細節領悟主人公阿長的形象和心理變化,又有助于學生在整體層面把握作品的結構層次。 小說《最后一課》將重大社會歷史題材普法戰爭濃縮在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學最后一堂法語課場景中,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是短篇小說的經典之作。 標題中的“最后”兩字就強調了這一節課的不同之處,據此教師可提出核心問題“最后一課與平常上課有什么不同之處”,安排學生在閱讀作品后進行分組討論。 在小組發言中,學生們踴躍地從上課情形、學生、老師以及小弗朗士思想感情變化等角度闡述了最后一課與平常上課的不同點:平常上課十分喧鬧,而最后一課是安安靜靜的,有一種嚴肅的氣氛; 平常上課學生們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吵吵鬧鬧,而最后一課是老老實實待在自己座位上; 老師平常是穿戴一般,拿著大鐵戒尺在桌上緊敲著,責罵遲到的學生,而最后一課是穿著漂亮禮服,將大鐵戒尺挾在胳膊底下,走來走去,對學生很溫和; 小弗朗士平常是天真愛玩,不愛學習,害怕老師和提問,而最后一課是對祖國、學習和老師都表現出熱愛之情。 經過教師的點撥和總結,學生們領悟到作者是如何通過巧妙的敘述,緊扣“最后”和“不同”兩個詞構筑情節,從而讓作品環環相扣,觸發讀者的愛國共鳴。
二.從文學作品的重點詞句切入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逐段逐句逐詞地講解作品,面面俱到,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效率低下。 反之,如果能抓住作品中的重點詞和重點句,精講多讀,對于學生理解通篇作品內容和體會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情感有極大的幫助[4]。 例如,在閱讀欣賞明朝詩人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時,可圍繞“雪”、“獨”和“癡”三個重點詞設計核心問題,即“獨往湖心亭看的雪是什么樣的雪”、“作者在文中交待舟中人兩三粒,為何在文頭稱獨往湖心亭,前后是否矛盾”、“莫說相公癡,癡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雪”是清淡雅致的西湖雪后景色,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雖然作者對雪景僅僅是簡單的勾畫,卻富含神韻,體現了文中景物描寫的美妙之處。 “獨”與后文中的兩三人并不矛盾,而是作者只想忘記一切俗念,靜靜地賞雪,在表現出其孤傲清高性格的同時,也反映出其內心的孤獨感。 “癡”體現在作者對行、對景、對清的癡,癡迷于天人合一和山水之樂。 例如,在文學作品《最后一課》中,作者都德用“站”、“哽”、“轉身”、“拿起”、“使出”、“呆”、“靠”、“做手勢”等數個定格動詞描寫主人公之一的韓麥爾老師的連續而猛烈的動作,表現出了韓麥爾老師內心的無比激動、憤慨和痛苦。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據此提問核心問題“請找一找韓先生最后言行中的定格動作,說一說這些動詞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怎樣的感情”,由此引導學生細細琢磨韓麥爾先生因情緒非常悲憤而難以言語表達的細節,揣摩和想象韓麥爾先生的心聲。 例如,在法國小說《植樹的牧羊人》的教學中,通過設計和提問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在作品中挖掘描寫牧羊人言行的重點詞句,諸如堅韌不拔的毅力、強健的身體、無私奉獻的精神等等,在為學生呈現牧羊人的品質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牧羊人形象的認識和構建。 再如,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撰寫的游記《威尼斯的小艇》,全作品用以靈活多樣的句式寫重點句“小艇成為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以突顯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地位。 教師在帶領學生回顧閱讀該作品時可依據此重點句設計核心問題“小艇成為主要交通工具與作品各部分內容的關系是什么”,引導學生把握作品的中心主旨[5]。
三.從文學作品的構思切入
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時,從選材、布局到語言文字的運用都是經過一一精心構思和設計的。 從文章構思入手設計核心問題,對于學生還原作者創作過程和理解文章整篇布局是有益的。 例如,在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教學中,教師可先提出核心問題“各用一個動詞概括各部分情節內容,理清文章線索”,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梳理式閱讀。 一些學生按課文順序將文章線索歸納為“盼”于勒——“趕”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一些學生則按情節發展順序將文章線索歸納為“趕”于勒——“盼”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對文章的情節安排均形成了清楚的認知。 接下來,教師可基于核心問題,繼續提問““趕于勒”部分為什么要采用插敘的方式? 安排船上相遇情節的目的是什么? ”在學生交流討論之后,教師再點評小說構思的精妙之處:在文章開頭渲染“盼”于勒的氛圍是巧設懸念,為后文埋下伏筆; 文中的事件一波三折,展現了情節曲折美; 船上相遇情節則突顯了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具諷刺意味。 再如小說《范進中舉》除了諷刺手法,作品中情節的設置是最值得學生學習和鑒賞的。 教師可針對情節設計核心問題,如“你認為作品中最精彩的情節是什么”、“作者設置范進發瘋情節的用意是什么”,引導學生在掌握情節發展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蘊含的深意,明白情節有助于表現人物特征,揭示作品主題以及增強作品的曲折性和可讀性等等。
四.從文學作品的文體特征切入
如果從文學作品的文體特征出發設計核心問題,有助于學生在讀懂一個作品的基礎上進而讀懂一類作品,實現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延伸,切實強化學生的閱讀技能。 如在小說閱讀中,通過人物、所述事情表達的觀點以及情感傾向三點即可大體上把握文體特征,因此,可以提煉出經典的核心問題“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觀點和情感傾向是什么”。 例如,摘自曹文軒長篇小說《草房子》的《孤獨之旅》是一篇抒情詩化小說,詩意濃厚,通過設置核心問題指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并不適合該作品的閱讀。 如果將核心問題設計為“作者在敘述杜小康的孤獨之旅中用不少的篇幅描寫鴨群、蘆蕩、風雨,有何用意”,可帶動學生探究杜小康成長背景,品讀成長環境與杜小康內心孤獨之間的關聯,體會環境、細節描寫在烘托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6]。 《我為什么而活著》是源自《羅素自傳》的序言,是作者對其思想的隨筆,從文中可感知作者的人格魅力與崇高思想境界。 從這篇隨筆的文體特征著手,設置“作者活著的理由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尋求愛情”、“作者在哪些領域尋求知識”等核心問題,即可引導學生通讀作品,理解作者的人生價值觀,體會作者簡潔而又富有哲理的隨筆特點。
五.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設計和提出核心問題的初衷是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服務,所以核心問題需立足于學生實際閱讀需要,符合學生閱讀實情,并與學生閱讀重難點相銜接。 如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之前,腦海中通常涌現出一些情景,對作品有著先入為主的意向,而這種意向決定著閱讀水平、認識傾向以及情感指向。 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核心問題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多兼顧學生的閱讀體驗,而不是簡單地基于自身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而設計核心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感興趣的事物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因此,教師在設計核心問題時應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偏好,進而設計出能引起學生關注和探究的富有趣味的核心問題。
培養中學生的文學作品閱讀能力,有助于打開中學生的文學視野,豐富中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加中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在語文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板塊。 提問是活躍閱讀課堂互動的最直接而最有效的路徑。 然而,一味地追求問題數量,而不注重問題的質量和問題之間的有機聯系會導致問題效應大打折扣,對于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無利的。
因此,教師要靜心研讀文學作品,力求把握文學作品的中心思想、重難點和精華之處,為精又準地提煉核心問題打好基礎。 同時,教師要正確地確定閱讀教學思路,讓提煉的核心問題更具針對性,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然而,中學生才是閱讀學習的主體。 所以,教師在設計核心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學生實際,遵循中學生的認知規律與閱讀思維發展特點,從而讓核心問題更貼近閱讀教學,在課堂上最大化地體現其效應。
參考文獻
[1]鄧超.設計課堂教學核心問題的三個著眼點[J].語文教學通訊·初中,2016, 5:40-42.
[2]林海雪.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核心問題設計技巧[J].中學教學參考,2018,6: 3-4.
[3]李元華.閱讀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策略——以《老人與海鷗》為例[J].教學月刊,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8,(Z2):72-73.
[4]楊喆梅.談小說閱讀教學中的切點選擇[J].華夏教師,2018,(23):58-59.
[5]曹櫻子.核心問題與問題鏈驅動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J].教師,2021,3:23-24.
[6]敬仕鳳,袁國鋒,羅珊.初中小說閱讀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9,(19):17-19.
作者:史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