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06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高中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最佳時期,高中政治學科不同于其他科學性學科的知識體系性強,它主要承擔著育人的功能。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全學生的人格,這為培養祖國社會主義接班人有極大的作用。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全力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使其逐漸樹立起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當中過分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略了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要把高中政治的重點知識點傳授給學生,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政治教學評職知識: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雜志投稿要求
讓學生通過核心素養的養成,能夠靈活地運用政治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使其形成開拓性、創新性的思維,這樣不但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做好鋪墊,還能夠對學生今后的人生做好引導。教師在高中政治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善其教學方式,并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政治教師不僅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注重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利用時政熱點,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核心素養
高中政治核心素養中的政治認同素養是指通過高中政治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認同和贊同,使學生能夠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要能夠多引用時政熱點,通過對時政熱點的分析解讀,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使學生在時政熱點當中逐漸產生對中國制度的自豪感。在這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當的章節內容以及適當的時政熱點進行相對應的關聯,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夠對社會上的時政熱點有所了解并有自己的分析,不斷培養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意識形態的政治認同感。
例如,在對“人民民主專政”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為了培養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道路以及社會制度的政治認同感,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從課本上的政治知識出發,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政治內容的本質。通過日常的教學潛移默化地把政治觀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理解政治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逐漸養成對我國政治制度以及政治道路的強烈政治認同感。為了在教學過程當中加深學生的政治認同感,教師還可以在課前提前收集相關的視頻資料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播放,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當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的影響,進而理解人權的重要性,了解現代社會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意義,進而形成對我國政治制度以及政治道路的強烈政治認同感。
二、利用體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核心素養
高中政治核心素養中的理性精神核心素養是指使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當中能夠逐漸培養出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維品質和行為特征。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使學生能夠面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問題,并能夠做出理性的解釋、判斷,從而能夠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文化自信,以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應當通過多媒體設備等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相應的特定情境,讓學生在特定情境當中進行體驗式學習,通過對相關政治知識點的體驗能夠加深對政治知識點的把握和理解,在這種把握和理解當中不斷形成理性思維,進而將理性思維轉化成日常生活當中的理性精神,不斷培養學生的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在這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選擇適當的章節進行情境的構建。
構建合適的情境能夠迅速地將學生帶入到固定的情境當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全面地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降低教師教學的難度,全面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對“生產力的決定作用和生產關系的反作用”這一知識點進行講授時,教師要讓學生脫離片面的文章知識,從整體看生產力對于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以及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離開生產力勢必造成社會動蕩,離開生產關系,社會發展就無法循環向前,而會成為一種直線式活動。通過從宏觀角度引導學生,透過問題現象看到本質,讓學生能夠從整體把握文章重點,培養學生形成理性精神的核心素養。
再比如在對“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思維點集中在“實事求是”這一點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高中政治的興趣。教師還可以根據“實事求是”這一內容設置相應的辯論賽,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學生自己觀點的輸出加上教師適當地引導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理性精神核心素養的養成,培養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得出不同的答案,強化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全方面培養學生形成理性精神。
三、改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核心素養
高中政治核心素養中的法治意識核心素養是指加深學生對于法律的認可、崇尚與遵從。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關于法治的思想、知識和態度,法治意識主要包括規則意識、程序意識和權利義務意識等。通過對政治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理解到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步形成的國家治理方式,讓學生形成憲法至上、法律權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讓學生懂得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履行法定義務的習慣。
讓學生具有法治意識,促進學生擁有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認知和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通過教學方式的改善把法治意識這一核心素養,融入到高中政治知識日常教學過程當中。
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不同的章節課程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合適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事半功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高中政治的積極性,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高中政治更能夠使學生對高中政治有一個系統性的結構把握,全面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核心素養。例如,在對“勞動和就業”的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從課本知識出發,為學生設置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嘗試用勞動和就業當中的某些法律問題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這些問題的解決當中,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勞動糾紛”案件的審判過程,通過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形成法治精神核心素養。
在實際教學中,政治教師應該避免應用傳統教學法,可以通過更有深度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想碰撞,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刻地認識知識的內涵。例如,教師還可以在對“政治生活”這部分知識點進行講解時穿插進去“熱點法治案例”,如“憲法宣誓制度”“憲法修改”“掃黑除惡”等。通過將這些法治熱點與課本上的知識相結合,不僅能夠讓學生更牢固地把握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對社會上的法治熱點有一個全面地把握,全面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
四、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核心素養
高中政治核心素養中的公共參與核心素養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學生能夠通過對高中政治知識點的學習,具有為承擔中華人民偉大復興的使命感。
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方式和規則,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例如,在對“民主管理”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所謂實踐出真知,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去調查自己所居住地居委會有關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等的相關制度,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所處的居委會的工作內容,去了解自己所處的基層組織是如何組織民主管理的,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調查從中學到相關的政治知識。
從實際生活出發,不僅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牢牢掌握住,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高中政治的積極性,使枯燥的課本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社會實踐體驗,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當中學習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應當結合所教授的知識,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親身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當中逐步領略到高中政治知識點的深層含義,進而培養學生高中政治核心素養中的公共參與核心素養。
在這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有序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過程當中要保障學生的安全,讓學生在安全的氛圍當中親身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體會政治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課本上的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地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核心素養。
五、結語
以往的政治教學中教師更傾向于以教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地進行教學,但是新教育理念提出了在教學中應重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在高中政治課堂當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高中學生政治學習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高中政治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把握“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這四個角度,培養學生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使學生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學習科學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做一個合格的青年。
參考文獻:
[1]林鈿.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政治法治精神培育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下旬,2019(7):224.
[2]李蕾.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培養探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8(4):12.
作者:李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