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欧美-第一页综合-丁香花成人另类小说-丁香久久-顶级欧美色妇xxxxbbbb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農業類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現狀及發展對策

時間:2020年02月04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依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2017版),調查了綜合性農業科學類32種核心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情況,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9-03-15。經過統計分析,32種農業學術期刊中,只有14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通過對其微信公眾號的類型、開通時間、欄目設置、

  摘要依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2017版),調查了綜合性農業科學類32種核心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情況,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9-03-15。經過統計分析,32種農業學術期刊中,只有14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通過對其微信公眾號的類型、開通時間、欄目設置、過刊收錄情況、信息推送和閱讀量數據等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大多數農業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為訂閱號,基本定位為服務作者投稿、查稿,論文檢索數據庫的功能還未完全開發,消息推文頻率不高,與粉絲的互動性不夠強,且傳播范圍有限,并沒有顯著提升學術期刊的影響力。針對這些問題,從四方面提出了改進建議,包括找準自身的準確定位、提供持續的優質閱讀、加強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和維護好微信運營團隊的建設,為農業類核心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與發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綜合農業科學;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新媒體;運營策略

編輯學報

  2019年《求是》雜志第6期發表了習近平同志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并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習近平提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勢互補”。傳統紙質媒體在戰略化轉型期,如何改革創新或者融合發展,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而當前形勢下,科技期刊在新媒體融合中不斷探索,“兩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正引領新媒體產品蓬勃發展。微信作為一個重要的新型社交媒體,人均月度使用時間達到了1967min。

  微信公眾號通過在手機移動終端進行信息傳播,憑借“碎片化”“淺閱讀”“互動性”的特點,迅速成為各行各業對外傳播品牌文化、市場營銷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一些科技期刊紛紛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以期達到提高微信公眾號關注度、提升期刊學術影響力的目的。有些科技期刊經過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如《中國機械工程》、《長江蔬菜》等,活躍粉絲都突破了10萬余名。很多編輯也從各角度總結并分析了科技期刊的公眾號運營情況,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提升微信公眾號影響力的建議。

  劉丹等[1]以《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網站注冊用戶為對象,采用問卷形式調查其對醫學期刊微信公眾號的需求;王曉丹[2]認為首先要明確讀者定位,選擇讀者關注的內容,保證內容的優質性,才可能真正提升微信公眾號的被關注度;陳曉堂[3]以6種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的成功內容策劃案例進行總結提煉,認為可以從科普、引發共鳴、時效和熱點、主題和系列專題、跨界反差、富媒體展現等6個角度進行內容策劃。為進一步了解我國農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開通和運營情況,本文選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綜合農業類學術期刊公眾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調查,并進行了數據總結分析,以期為農業類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發展和優化提供參考。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研對象

  依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版)[4],對綜合性農業科學類32種核心期刊進行了調查研究。32種綜合農業科學類核心期刊中,從創刊時間來看,創刊最早的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36年;創刊最晚的是農業生物技術學報,于1999年成立。按主辦單位分類,高校學報有21種,占比65.6%;農科院、學會等事業單位主辦的學報有11種,占比34.4%;按刊期分類,半月刊有1種,占比3.1%;月刊有11種,占比34.4%;雙月刊有19種,占比59.5%。結果表明,在綜合農業科學類核心期刊中,雙月刊高校學報占據了一半以上比重。

  1.2調研方法

  在微信公眾號手機移動端,點擊“添加朋友”→“公眾號”,然后在搜索欄中輸入期刊中文名稱查詢,如“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若搜索到,則記錄結果為“開通”。若沒有搜索到,則繼續在搜索欄下拉菜單中尋找相匹配的微信號。比如,搜索“浙江大學學報”時,結果顯示“該用戶不存在”。但下方有個提示“搜一搜,再點擊,經過查找后,發現其微信號名稱是“浙大學術期刊”。

  2結果與分析

  經過統計,32種綜合性農業類核心期刊中,共有14家期刊開通了微信號,分別對其運營現狀進行了分析。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9年3月15日。

  2.1賬號類型

  在14家微信號中,除了“農業生物技術學報訂閱”為個人認證的公眾號,通過賬號主體單位認證的共13家。從微信號的名稱來看,基本都是期刊的中文名稱,除了浙大學術期刊外。從開通時間來看,浙江農業學報開通最早,于2012年開通,其余大多數在2015年以后開通。14家公眾號中按類型劃分,有5家是服務號,9家是訂閱號,訂閱號類型占比是64.3%。

  訂閱號較多的原因可能是考慮到消息推送的頻次問題,因為“訂閱號”每天可以群發1次,而“服務號”每月可以發表4次。雖然訂閱號可以推送的消息比較多,但是“訂閱號”的消息會折疊出現在訂閱號的文件夾中,不會有微信提醒;而“服務號”的消息出現在微信聊天列表中,會有微信提醒。所以服務號的消息發布后,關注者會在醒目位置看到。

  2.2菜單設置

  除了農業生物技術學報微信號是個人認證,無菜單功能。13個期刊微信號的菜單設置都是二級菜單目錄。3個一級主菜單,每個主菜單下設2~4個二級菜單。主要服務功能包括:在線閱讀、稿件查詢、關于我們等。作者查稿。利用手機第一時間就可以查詢稿件狀態。大多數期刊社采用的是手機微查稿方式,有一些銜接期刊社網站(閱讀界面太寬不太適合手機,需要手動放大頁面)。作者需要輸入賬號和密碼登錄查詢,也有的操作比較簡單,直接輸入作者姓名、稿件名稱或者文章編號都可以快速查到稿件狀態(審稿、退修或者采用)。過刊瀏覽。

  2000年以前期刊大多是紙質出版,數字化出版流行起來以后,期刊社把之前刊發的文章經過整理、編輯、加工,做成電子文檔,如XML、PDF格式,按照年代、卷期等分類,上傳到服務器中,方便讀者閱讀文章。期刊社的網站和手機微信公眾號是同步的。大多數正文包括標題、作者、單位、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等,如果讀者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全文閱讀,有銜接全文下載的網站。

  這一塊做的比較突出的有華北農學報、華中農業大學學報、云南農業大學學報和河南農業大學學報,基本涵蓋了創刊以來所有的卷期、目次、文章的標題、摘要、關鍵詞等信息。論文檢索。一些期刊微信號,比如筆者關注的“食品科學”微信號,還開通了論文檢索功能,直接在地址欄里面輸入關鍵詞、主題等,馬上可以搜索到該期刊數據庫里面相關的文章,相當于一個微型數據庫,極大方便了作者檢索。在本次調查中發現,農業類核心學術期刊中一共有8家公眾號設置了論文檢索菜單,包括中國農業科學、華北農學報、南京農業大學學報、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西北農業學報、江西農業大學學報、吉林農業大學學報、浙江農業學報。但在實際操作時,如輸入“柑橘”“水稻”“小麥”,檢索結果均為“0”。這可能是因為數據庫還在建設中,沒有做好相關的搜索銜接。投稿指南。基本包括了本刊的基本定位、欄目設置、投稿的格式要求、收費標準、投稿方式及聯系電話等。

  2.3消息推送頻率

  學術類農業期刊微信公眾號推送消息的頻率并不高,大多數以推送當期的目次和優秀論文為主,一般一個月左右推送一次。河南農業大學學報則是每周推送一次,包括優秀論文和熱點新聞;浙大學術期刊和西北農學報推送頻率更高,一周3次左右,包括學術前沿文章、講座會議信息、熱點文章等。消息推送頻率越高,表明該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很活躍,持續的優質閱讀會更加吸引粉絲的關注度。但是增加推送次數,涉及運營配置問題。據了解,一般社會大眾媒體微信公眾號運營人員為6~8人,但對于學術類期刊來講,編輯部現有人員其實已經非常緊張,大部分是傳統編輯兼職做新媒體編輯。并且如果沒有優質內容做支撐,只是內容的簡單增加,粉絲的關注度會迅速下降。

  2.4原創文章

  為了維護作者權益,鼓勵優質內容產生,發表微信公眾號原創的標識聲明,同時還可以開通評論功能,為公眾號提供了一個新的互動方式。從表2可見,發布原創文章較多的期刊有西北農業學報、浙大學術期刊和河南農業大學學報,分別是59篇、60篇和72篇。統計了這3家媒體2019-01-01~2019-03-15的原創文章點擊量,結果發現,浙大學術期刊2019年1月22日發布的《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第一期新鮮出爐》,閱讀量最高為303;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9年3月5日發布的《收藏這些論文技巧,讓你輕松面對最嚴畢業論文集》,閱讀量最高為228;西北農業學報有3篇文章,閱讀量都比較高,閱讀量最高是《中國不要美國大豆,行嗎?》(668),其次是《美國到底有多少轉基因作物?》(522),再次是《北美馬鈴薯播種技術簡述》(348),而這3篇文章的發布日期正值中美貿易關系緊張時期。

  ·最高閱讀量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學術期刊公眾號的粉絲數量。不同于社會的一般公眾號,學術期刊公眾號由于受眾范圍較窄,其微信公眾號在傳播學術信息、提升學術期刊傳播力方面的作用不太突出。但從閱讀量的高低可以看出,緊貼時事熱點、帶有觀點和評論性質的文章,閱讀量比較高。由以上分析結果可見,大多數農業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為訂閱號,基本定位為服務作者投稿、查稿,論文檢索數據庫的功能還未完全開發,消息推文頻率不高,與粉絲的互動性不夠強,且傳播范圍有限,并沒有顯著提升學術期刊的影響力。

  3改進建議

  3.1自身的準確定位

  農業類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代表著學術權威的聲音。因此,在內容選取上,既要嚴守政治宣傳紀律,又要著眼強科教興國戰略,緊扣中心工作,不能為“圈粉”而做“標題黨”,否則就失去了官媒應有的權威。微信公眾號應堅持推送學術創新、行業資訊和熱點信息,以收獲穩定且逐漸擴大的受眾群體,增加用戶黏性,進而提升紙質期刊的關注度、官方網站的瀏覽量和期刊論文的引用量。作為農業類學術期刊,主辦單位大多是農業類高校或者農科院,要依托平臺的資源優勢,利用自身高校或科研院的科研成果做文章,加強與一線科研工作者的密切聯系,能夠在第一時間報道他們的學術成果或技術應用。一方面也豐富了自身的報道內容,擴大了稿源;另一方面,為這些優秀老師或者研究員們做好宣傳服務,盡快使他們的科研碩果得到廣范圍的傳播。雙方都能達到共贏的目的。

  3.2持續的優質閱讀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公眾號推送的內容是學報運營的核心。公眾號發布內容,無論是推送次數還是條數,絕非多多益善。因此,加強消息的選題策劃,給粉絲提供持續的優質閱讀,是學報微信號漲粉的關鍵。由于關注群體大多為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員,因此,在推送優秀論文時,不能簡單的全文復制,而應該選取核心的觀點進行編輯,加入編者按或者作者導語,方便讀者有選擇的閱讀。

  緊貼時事熱點、帶有觀點和評論性質的科普文章,閱讀量比較高。所以要加強此類消息的策劃編輯,對學術領域的問題能發表獨到的簡介,編輯評論或者邀請大家寫評論文章,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目前,由于科研評價體系的限制,一些優秀的學術論文大多發表在國外的SCI期刊,雖然無緣在中文科技期刊首發,但作為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可以在公眾號上對這些科研成果進行第一時間的中文報道。對于農業類核心學術期刊來講,每一家期刊都建立了大量的優質作者庫,日常關注一些高產出、高被引作者,通過加強與作者的聯系,可以在其論文發表后第一時間將其主要的科研成果以中文報道發表在微信公眾號上,增加吸引力。

  此外,微信公眾號還可以做好一些“微服務”工作。依托高校或農科院的平臺優勢,與網站同步,及時發布一些學術論壇或會議的通知,方便讀者第一時間了解會議信息,利用手機移動端可以輕松實現報名、繳費的功能。高校還擁有豐富的講座資源,面向全校師生及社會開放,定期發布一些講座通知等。以上措施都可以加強用戶的黏性,但是要避免喧賓奪主,還是應該以宣傳本期刊論文為主。由于關注受眾大多為投稿作者,所以有關論文的技巧和注意事項的文章也很受歡迎。如河南農業大學學報發布的一些指導的文章,閱讀量較高。這也說明原創性的內容,注重用戶需求,在讀者中傳播也很快。

  此外,美觀的閱讀界面也是吸引讀者的因素之一。主界面應該注意圖文并茂,讓枯燥的學術論文變得生動活潑,一定要講究精心制作適合于微信端淺閱讀的文案化、可視化改造,比如標題的策劃,標題是一個獲取點擊率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標題可以吸引粉絲。此外,字體、字號、顏色的設置,以及小視頻、動圖、表情包等元素的合理運用都需要仔細斟酌。

  3.3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

  目前,農業類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大多數同步紙質期刊的目次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優先出版的作用。但仔細研究后發現,微信公眾號由于用戶群體小而專,也存在覆蓋面窄的問題。并且微信用戶很大程度上是被動接受推介內容,發布者較少關注用戶的需求,因此,缺少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利于擴大期刊自身的學術影響力。筆者認為,首先要充分利用微信的原創文章留言功能,深入加強用戶與內容之間的討論、反饋,達到交流和互動的效果,讓留言區討論變得活躍起來。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1)在留言區底部設置門檻低、高共鳴并具有爭議性的互動問題,激發用戶留言討論的欲望。(2)即時反饋用戶評論,精選、回復、置頂。微信的“留言精選提醒”功能,會提醒留言被精選的用戶,這種操作會鼓勵用戶,更加積極地發表優質的評論,及時的回復也能夠鼓勵老用戶不斷創造更好的評論。(3)組建讀者社群,維護鐵桿讀者、忠實用戶,第一時間向粉絲群推送文章,鼓勵大家在留言區評論。其次是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主動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中國機械工程》2019年3月13日的推文《微服務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招聘公告》,點擊量為1441。《長江蔬菜》2019年3月9日的推文《掌握精選制種,發芽率可高達99.9%》,點擊量為359。

  3.4微信運營團隊的建設

  現在很多期刊的微信運營編輯是由傳統編輯兼任的,雖然大眾化的操作界面對編輯專業水平要求不高,但非專業出身的期刊編輯還是缺乏新媒體運營的相關專業技能。專業技能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編輯對新媒體的熱情和探索精神,也不利于互聯網思維在學術期刊領域的發展。目前,有一些科技期刊專門開通了新媒體工作組。比如,《長江蔬菜》的新媒體工作室就有6名專業技術人員負責運營。要想運營成功一個微信公眾號,必須組建一支優秀而專業的微信運營團隊,包括策劃人員、技術人員(程序員)、編輯人員和推廣專員等。可以給每位成員合理分配任務,深入市場,了解用戶的需求,依據用戶需求來制定微信運營策略,同時收集用戶反饋信息,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具體包括以下工作:(1)通過定期策劃一些線上或線下的活動,找到用戶的興趣所在,幫助提升知名度。增加用戶黏性,發展忠實粉絲。如《長江蔬菜》策劃的有獎訂閱活動,10萬元大獎吸引了大量讀者積極參與,獲獎名單一文點擊量有608。(2)為公眾號提供優質的原創文章,使其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每天需要閱讀同行的軟文,微博、微信、知乎、熱點,從中獲取靈感,再通過團隊頭腦風暴得出好的文案。(3)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包括了文章內容的編輯、排版、群發、自動回復等功能。要求編輯不斷提高微信工具掌握水平,如圖文編輯、平面設計、圖片篩選、美術編輯、排版等。

  (4)關注用戶閱讀情況,對文章的閱讀量、轉載量、用戶關注量等數據進行分析,每周統計,或一段時間內新投稿件的情況,定期予以公布,制定好考核指標,并實施獎懲。(5)做好公眾號的服務和推廣工作。可以在紙媒印刷品的封面上印上公眾號的二維碼,比如雜志封面、信封表面,在郵發讀者的渠道,增加公眾號粉絲數量。在戶外推廣中,注意與潛在客戶溝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并提供相應的服務,也是擴大公眾號粉絲的重要途徑。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質量學術成果都發表在國外的SCI期刊上,中文學術期刊如何扭轉這一局面是個很重要的課題。除了中文期刊自身建設需發展壯大以外,必須與新媒體融合,做好兩微一端。農業類核心期刊要保持活力,運營好微信公眾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期刊、擴大影響力的渠道。微信公眾號通過專注期刊本身的宣傳,堅持做好用戶服務。發布期刊文章、會議等消息宣傳期刊,同時通過構建由作者、讀者和編委構成的活躍社群,吸引高質量稿源,提升稿件質量,形成自發的宣傳,帶來資金等,可以促進期刊的全面立體發展[5]。

  從本文調查結果可見,32種農業學術期刊中,只有14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大多數微信公眾號為訂閱號,基本定位為服務作者投稿、查稿,論文檢索數據庫的功能還未完全開發,消息推文頻率不高,與粉絲的互動性不夠強,且傳播范圍有限,并沒有顯著提升學術期刊的影響力。針對這些不足,從四方面提出了改進建議,包括找準自身的準確定位、提供持續的優質閱讀、加強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和維護好微信運營團隊的建設,以期促進農業類核心科技期刊融媒體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丹,茍莉,王雁,等.醫學期刊微信公眾號用戶需求調查分析:以《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為例[J].編輯學報,2018,30(4):406-409.

  [2]王曉丹.高職高專類期刊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現狀與發展策略[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6(1):60-65.

  [3]陳曉堂.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策劃[J].科技與出版,2018,22(8):110-115.

  [4]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188.

  [5]周心玉,郭煥芳,鄭愛蓮.微信公眾號對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力的影響:以“藥學學報”微信公眾號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171-1176.

  相關論文投稿刊物:《編輯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以學術性、實踐性、規范性為特色,是我國信息與知識傳播類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 日韩高清在线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 亚洲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 在线成人看片 | 毛片毛片毛片 | 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 黑人激情视频 | 中国麻豆| 欧美一级特黄刺激爽大片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老头边吃奶边做边爱 | 国产淫视 |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91 | 经典三级影院 | 91免费国产精品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 国产毛片视频网站 | 91se在线| 中文日韩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wwwa级羞羞视频 | 真正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极品嫩模被黑人20厘米 | 成人满18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 任你干免费视频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 伊人久久中文字幕久久cm | 国产日韩中文字幕 | 欧美一级大尺度毛片 |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 久久久久精彩视频 | 国产肥老妇免费视频 | 五月婷婷婷 | ccmm123在线播放 | 国语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 农村三级孕妇视频在线 | 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