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7月30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當前,新媒體、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給傳統出版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對于要轉型和重構的傳統出版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在互聯網思維下,根據自身的資源特點和特色定位,對未來的價值取向做重新的評估和界定。要適應互聯網經濟的時代特征,專業出版單位將未來的發展方向定位為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知識服務商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出版融合發展模式。
關鍵詞:出版企業,知識服務商,轉型
傳統出版企業向知識服務商轉型的障礙
大部分傳統出版企業在向知識服務商轉型的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障礙。一是傳統出版產品加工企業的定位并未改變。大多數傳統出版企業仍然是典型的出版產品生產加工型企業,旗幟鮮明地定位為知識服務的企業還非常少。二是盈利模式單一,無大數據產生。當前,大多數傳統出版企業主要依靠門店銷售和訂貨渠道征訂來銷售圖書,線上銷售的用戶數據也都被渠道商和平臺運營商掌握。即便作為付費知識資源的提供者,大多數也僅限于對已有資源的數字化加工,僅從形式上對資源進行了有限的數字化,無本質上的互聯網思維。
三是用戶思維缺失。由于缺乏大數據的支撐,大部分出版社策劃選題時都憑著編輯以往的選題經驗和市場已有的銷售數據進行,更多考慮“自己能夠提供什么”,而不是“讀者或用戶需要什么”,以用戶為主的互聯網思維較為缺失。四是企業組織架構和人才機制落后。當前我國大多數出版企業的業務部門仍以編輯部、出版部和發行部為主體,鮮見與知識服務相關的市場調研和策劃創意部門、營銷推廣部門或用戶維護和服務部門等,且大多數仍以編輯人員為主,很少制定針對知識服務的考核指標和激勵。
傳統出版企業向知識服務商轉變的路徑
雖然向知識服務商轉型的過程中存在各種障礙,但挑戰與機遇并存。傳統出版企業要在認清自身優勢和劣勢的基礎上,從宏觀上做好整體戰略定位,從微觀上做好知識服務平臺建設、產品開發模式構建和服務型人才隊伍組建等工作,將轉型的腳步一步步落到實地。依托現有資源,找準特色知識服務定位。出版社在進行知識服務商角色定位時,要具有長板思維,從自身最擅長的領域入手,精準定位,做到極致,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全體系產品開發。
例如,人民衛生出版社依托其豐富的醫學教材資源,打造了在線教育平臺,同時建設知識庫,打造“人衛智網”,成為我國醫學領域知識服務的引領者。構建精準的大數據平臺。傳統出版企業建設大數據平臺首先要明確知識服務發展模式,確定知識服務產品模塊,設想數據資源產生的具體場景和步驟,厘清每一層級業務中數據資源的關系,明確可使用的數據資源類型,以及使用這些數據資源的方法,再在此基礎上構建大數據架構。
前期大數據資源架構的設計,關系到運營后產生的大數據的價值大小。在明確大數據架構之后,出版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從海量數據中收集和提煉大數據的價值,再全面運用于知識服務的各個環節,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精準服務。立足服務做產品。互聯網時代,出版企業設計或生產產品前,首先要借助大數據平臺所產生的數據分析用戶最需要的服務,再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為用戶提供專門化、定制化的產品,幫助用戶快速獲得高質量的解決方案。
優化人才配置。傳統出版企業進軍知識服務領域的局限除了舊的思維方式和體制機制,人才缺失也是一方面。傳統出版企業要通過調整內部的組織結構、人才結構和管理流程來適應向知識服務商的轉型,定期開展業務培訓,有意識地培養員工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當前,出版企業提供知識服務的窗口已經開啟,機遇就在眼前,每個傳統出版企業都有責任去拓展出版服務領域,創新出版方式,以更好地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促進我國出版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范文閱讀:以社會學圖書為例論述學術圖書出版熱點
下面文章以社會學圖書為例,對 2017 年學術圖書出版的熱點內容、存在問題和出版趨勢等做簡要分析。結果發現學術圖書的出版內容往往會隨著年份發生變化,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圖書將迎來一個出版高峰。現階段,編輯人才隊伍建設及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都將影響學術圖書的進一步發展。隨著國內外出版環境的改善,高水平、規范性的社會學圖書產品會進一步增加,建立與學術界互聯互通的機制將成為學術出版機構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