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6月2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聲樂演唱是一門融生理和心理為一體的高級心理活動,聲樂教學則是一份培養聲樂藝術人才、繼承并發揚聲樂藝術的重要事業。文章就是分析了心理因素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對于聲樂教學中學生心理因素的構成進行簡單介紹,并運用相應的策略進行利用和調控,從而培養出優秀的聲樂人才,促進教師和學生個體藝術持續發展下去,推動聲樂藝術事業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聲樂教學,學生,心理因素,剖析,利用,調控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聲樂表演是藝術百花苑最美麗芬芳的一朵奇葩,為人類社會增添了無限美好。聲樂教學是一份培養聲樂藝術人才、繼承并發揚聲樂藝術的重要事業。作為一門融生理和心理為一體的高級心理活動,對于學生而言,聲樂學習就是一個集生理調控、心理調節、技藝鉆研、人生經驗及文化素養為一體的全面發展和提升的過程;對于教師而言,聲樂教學則是一個立足于學生聲樂基本條件,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發展狀況,指導學生通過訓練掌握相應的演唱技巧,調整到最佳的聲樂演唱心理狀態的過程。聲樂教學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有效策略調動與激發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對于促進教師和學生雙方的進步與發展,促進我國聲樂教學和諧統一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心理因素在聲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所從事的任何活動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聲樂教學是重要的人類藝術教育活動,參與活動的雙方分別是教師和學生,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亦不容小覷。作為主導者的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因素,引導學生做好心理調控。
具體地說,在聲樂教學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引燃動機。動機是人產生某一行為的內部動力,當學生產生了學習聲樂演唱的、表演某一首聲樂作品的動機,就會喚醒其身心的多種積極因素,共同配合完成這項活動;第二,激發情感。聲樂演唱是一項抒發情感的藝術活動,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音樂作品所蘊含的豐富情感,自然也能夠更好地進行表達;第三,聽覺物化。聲樂藝術是十分抽象且富于情感性的,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形象化思維,將所聽到的音響理解為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具體事物,將會有助于更加充分地藝術感受;第四,保持狀態。良好、持久、穩定的心理素質,將會使學生在面對學習困難時保持平和、適度放松的狀態,更好地把控自己的學習活動,最終實現學習目標。
二、聲樂教學中學生心理因素的具體構成
心理因素,即非智力因素,它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的、所有與之相關的其它因素。與學生聲樂學習密切相關的心理因素具體涉及到注意、意志、想像、情緒與情感等多個方面,是十分復雜多樣的,現從就聲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形象化思維和堅毅個性幾個方面進行解釋和說明。
(一)聲樂學習動機
動機是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內部動力。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教師本人的理論講解和藝術示范、對聲樂作品的藝術之美和情感認同、對自身藝術生涯發展都充滿期待,那么就容易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還會在“動機”的積極促進下,整個身心維持在最佳的學習狀態,也就能夠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學習任務,
(二)聲樂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關鍵支撐,“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對聲樂演唱藝術的興趣,源起于對這項活動保持了積極探究的欲望,渴望掌握一定聲樂技巧,達到一定藝術水準的熱情。當學生對聲樂演唱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才能以積極的心態、執著的追求去投入到學習之中。
(三)形象化思維
將音響借助形象化思維加以物化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對于具備一定聲樂技巧的演唱者來說,只有掌握了相應的心理調控能力,才能對實際聽覺體驗做出如實記憶或想象再現,這同時也是演唱者創造音樂形象的重要心理過程。
(四)堅毅品質
堅毅性是保持穩定性的良好心理品質。聲樂學習是一個艱巨而復雜的過程,學生為了實現一定的學習目標,能夠自覺地調節自己的行為,主動克服各種困難的心理過程。堅毅品質需要學生本人明確目標、強化自信,同時也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正向激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更加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最終形成堅毅心理品質,保證教學的順利推進。
三、聲樂教學中學生心理因素的調控策略
聲樂教學是通過一定訓練,幫助學生掌握運用人聲樂器進行演唱的技巧和能力。剖析學生的心理因素,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對于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堅毅的品性和良好的習慣,促進聲樂教學發展有十分現實的意義。教師應通過有效策略,構建起高效的聲樂教學課堂。
(一)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
學生是聲樂教學培養和教育的主體對象,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是關注和培養良好心理調控能力的現實基礎。因此,優秀的聲樂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現實情況。教師要切實關注到每一名學生,摸清他們的人格與個性,了解他們的脾氣與氣質,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實現提高與進步;二是,引導學生更好地調控心理狀態。教師應當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基礎、認知基礎和聲樂技術的客觀條件下,充分肯定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良好狀態,通過有效策略引導他們將這些“偶然”和“乍現”的心理品質穩定下來,最終形成穩定、成熟的心理狀態,并具備一定的心理調控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心理因素隸屬于主觀意識范疇之內,主觀雖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但同樣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營造一種熱烈的學習氛圍,以外部環境來感染、激勵和促進學生,引導學生產生真實而美好的情感體驗,并最終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教師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手段包括對美化教室、創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良性競爭等。
(三)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
啟發式教學,即通過提出問題、激發想象等策略引導學生掌握心理調控技巧的教學手段。心理活動本身還是比較抽象的、難以描述的,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啟發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靜下心來感受自己的心理活動,自主發現心理問題,積極尋求進行心理調控。如,在講授某一聲樂作品創作背景時,教師在介紹創作者的獨特經歷時,為了促使學生對其產生情感共鳴,或者是充分理解作者,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過比較相近的、程度可能不一樣的類似經歷,或者是否看到過影視作品中類似情節時的感受和體驗,學生通過這樣的思考來調控自己的心理狀態,也能夠更好地內化心理調控能力。
(四)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客觀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刺激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感受,并盡可能地保持下去。聲樂演唱是一門十分復雜的藝術形式,聲樂教學也要順應上述特征,更好地幫助學生來充分發揮和展示個人。教師應構建多元的評價體系,做到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習過程,強調聲樂的生成性、發展性和不確定性,避免使聲樂評價陷入標準化、僵硬化、一致化的誤區之中,盡量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實現對傳統教學評價的突破與超越。如,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評價自己或同學,演唱這一樂段時心理狀態是否穩定、情感表達是否飽滿,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形成調控心理狀態的良好機制。
聲樂教學是教師運用各種有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提高其對自身聲樂機能的利用與掌控,以便能夠更加自如地運用“人聲”來“演奏”音樂作品的教學過程。除生理因素之外,心理因素在聲樂學習中也同樣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關注學生的心理因素是一種全新的聲樂教學理念,在發展學生智力、理解力、激發熱情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將極大地提高聲樂教學實效性。但因為心理因素是十分抽象的,看不見也摸不到,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心理因素調控,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非常容易令教師本人產生挫折感。建議在實際聲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講解理論知識、技能技巧之外,還應充分深入地剖析學生的心理因素,有針對性、有策略性、有步驟的利用和調控學生的心理因素,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切實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丹.高校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戲劇之家,2017,(02).
[2]張子述.探究高校聲樂教學心理調控能力優化聲樂演唱[J].藝術評鑒,2017,(02).
[3]劉志華.聲樂教學中歌唱心理的調控與培養探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7,(02).
[4]張宇.淺談聲樂演唱中的不良心理現象——以緊張心理現象為例[J].黃河之聲,2017,(05).
[5]楊少坤.民族聲樂教學中激發學生表演欲望的有效方法[J].藝術科技,2017,(10).
推薦期刊:《文藝研究》(月刊)創刊于1979年5月,是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期刊,是中國當代重要文藝理論刊物之一,在國內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張庚、林元、王波云、柏柳先后任該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