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6月23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敘述性講述的學習過程中,兒童都會逐漸積累豐富的詞匯,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以及常用的舉行,如陳述句、疑問句和反問句等,并學會在講述時選擇恰當、準確的語言形式進行,從而為聽者提供清楚的故事信息與生動的形象描繪,吸引聽眾的興趣并幫助聽眾理解。學前階段的幼兒敘事性能力還是比較有限,即使有了憑借物,如何去組織語言對于他們來說也并非一件易事。因此,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還是需要為兒童的語言組織搭建合理的支架,引導幼兒的語言構思與表達,讓兒童有據而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圍繞主題來講述,不說與主題無關的事,也就是不跑題。
【關鍵詞】敘述性講述 審批
【正文】《3—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的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也會有意識的培養幼兒敘述性的講述。敘述性的講述一種形式是在相對正式的語境中進行獨白的語言能力。敘事能力是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幼兒未來讀寫能力的發展有密切聯系,同時對幼兒的認知、社會交往等方面能力的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幼兒開展敘事性講述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幫助幼兒發展重要的口語敘述能力。
一、現狀分析
目前的幼兒語言培養,許多方面的開掘并不完善,存在著漏洞和缺陷,最為常見的是許多幼兒園教師并不重視幼兒敘事性講述經驗的獲得。因此,理清幼兒敘事性講述核心經驗、探討促進幼兒敘事性講述核心經驗發展的教育指導策略顯得尤為必要。本次將結合幼兒園開展的一次新年定向活動——包水餃為例,觀察中二班:杭杭、球球、辰辰三位小朋友在此次活動中,向副園長周老師審批活動時需要的材料所引發的問題為源來分析中班幼兒在敘事性能力上所存在的問題。
二、在實踐中探索
幼兒敘述性講述從語言應用上來說具有命題的特點,既教師給幼兒講述的命題,幼兒必須根據內容要求,組織相應的詞和句子來講述命題內容。因此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圍繞主題來講述,不說與主題無關的事,也就是不跑題。
(1)一審審出天馬行空
例:三位小朋友帶著全班小朋友經過調查后的結果來到了周老師的辦公室,這時的辦公室門是關著的,三個小朋友非常興奮的就直接沖了進去,并且大聲的對周老師說“周老師,我們需要這些東西。”而周老師對三位小朋友的“魯莽”馬上提出了質疑,三位小朋友在老師的提醒下重新走到了門口,再一次敲門進入,進去后三位小朋友陸續的向周老師敘述了事情,大致意思是告訴周老師,他們手上的是經過對全園小朋友調查后的結果。周老師要求他們能詳細的說下調查結果,于是三位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開始敘述,但是這時候的敘述是非常的混亂,孩子們屬于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的狀態。說著說著孩子們開始跑題了,把今天的任務徹底忘記了。于是第一次的審批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的審批在孩子們轟轟烈烈的闖入以及東扯西扯中失敗告終,其實孩子們心里是知道我們此次出行的目的是為了“審批”但由于是第一次執行這樣的任務所以三個孩子都顯得非常的興奮,雖然他們出發前都知道此次任務的目的,但是到了辦公室以后他們的活躍的思維完全不受控制,天馬行空的聯想一會兒工夫就忘記了我們今天的主要任務。
學前階段的幼兒敘事性能力還是比較有限,即使有了憑借物,如何去組織語言對于他們來說也并非一件易事。因此,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還是需要為兒童的語言組織搭建合理的支架,引導幼兒的語言構思與表達,讓兒童有據而講。
(2)二審審出恍然大悟
例:這一次三個孩子在進去之前就已經商量好了讓辰辰作為代表發言,三個人在去“審批”前還在門外做了一個小小的準備,將過一會兒要說的內容好好的理了一遍,還提醒辰辰千萬不要忘記了。敲門進去以后周奶奶照例問孩子們“你們有什么事情”,杭杭和球球指了指辰辰,然后對辰辰說“快點跟周奶奶說,靠你了!”,辰辰“肩負重任”一樣,對周奶奶說了我們的此次進來的目的,“周奶奶,經過我們對小朋友的調查表結果發現,小朋友們最喜歡吃的餃子餡是胡蘿卜加肉、螃蟹加肉還有餃子皮的顏色”,周奶奶問“這些你們剛才都已經跟我說過了,現在你們來的目的是什么呢?”三個孩子一起回答說“想問下廚師爺爺和奶奶,這些材料能不能準備”,周奶奶說“那你們要問廚師爺爺和保健老師去,找我干什么呢?你們找錯人了”三個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有點迷茫了!
這一次去審批三個孩子明顯比第一次要來的謹慎,第一次從周奶奶辦公室出來后他們就開始查找原因,脫離了主題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所以在第二次進去之前三個孩子進行了很認真地準備,他們拿出了之前的調查表再一次的認真查看,在語言的組織上也請了老師幫忙,杭杭還問老師“這一次我們說的有沒有偏離主題”,在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后才大膽的第二次出發,雖然開頭開始不錯的,但是后面在周奶奶的“那你們來找我干嘛呢?”這一個提問后孩子們又開始六神無主了,不過跟第一次相比他們沒有天馬行空的開始想象、跑題,而是三個人都楞在那里,接著順著周奶奶說的“那你們應該去找保健老師啊”,三個孩子跟周奶奶道別后走出了辦公室,結束了第二次的“審批”自然這一次的審批還是沒有過關。
幼兒能圍繞主題講述幾個相關的行動時間,這是敘事性講述的核心要點,這一階段的幼兒能圍繞主題講述兩個或以上相關的行動時間,并會使用連接詞將這些時間按照一定的順序串聯起來,能夠更清楚的表達出事情的經過,講述的內容更加有條理性了,不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而打亂思維。
三、幼兒敘述性活動帶來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在敘述性講述的學習過程中,兒童都會逐漸積累豐富的詞匯,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以及常用的舉行,如陳述句、疑問句和反問句等,并學會在講述時選擇恰當、準確的語言形式進行,從而為聽著提供清除的故事信息與生動的形象描繪,吸引聽眾的興趣并幫助聽眾理解。教師在對兒童進行語言的引導時往往會成為師生間的負擔,為了完成課堂任務的行為,而不是針對兒童感興趣的現象或者是活動來展開具體的和有針對性的引導。
幼兒教育論文范例:淺析如何開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
兒童的語言交流就像是一把鎖,長時間不開啟就會銹跡斑斑,但是一旦開啟了就會走入智慧之門。兒童的語言交流的欲望是需要開掘和激發的,只要有了一次成功的實踐感受或者欣喜,他們就會就會自己探索發現的問題。只有引發幼兒進一步思考與交流潛質,有話可說,這才是語言交往的意義所在。
這樣的形式層層鋪墊的格局,讓幼兒的敘事性講述語句豐富、結構呈現完整。也只有豐富多樣的講述活動相互配合,螺旋上升,才能讓幼兒的講述在深度互動中逐步積累、掌握、熟知敘事性講述核心經驗,才能讓教師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基礎上合理、有效的組織講述活動。
作者: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