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1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舞蹈影像的創作是舞蹈語言和鏡頭語言的融合,其并不局限于劇場空間。 本文探析了表達性和意象性在舞蹈藝術身體語言中的強化,突破了傳統舞蹈身體語言的時空性和同一性,重新構建了鏡頭下個性化的身體語言。
【關鍵詞】舞蹈影像; 身體語言
當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跨界或是跨領域的結合成為現今舞蹈領域較為普遍的形式。 舞蹈藝術不僅作為傳統的視聽感受和審美體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且早已遠遠超出人們慣性的感知。 傳統的時空觀念被不斷打破,藝術的秩序被不斷解構與重塑。 在攝影機鏡頭的定義范圍內,舞蹈與影像技術之間產生了一種新的跨界合作——舞蹈影像(Screen dance)。
舞蹈影像作為舞蹈藝術與電影藝術交叉的產物,是舞蹈與電影技術(拍攝手法)的結合。 由于舞蹈是空間與時間的藝術,它運用肢體語言來說故事、表情感、立意象,而電影是一門綜合所有的藝術,運用科技、攝像與后期完成了人本身不能實現的技術,這就將觀眾從傳統的“三一律”(舞臺前)觀賞模式中解放出來。 舞蹈影像將舞蹈與影像相結合,擴大了舞蹈的表現力,充分融合了二者獨特的藝術魅力。
舞蹈藝術論文: 民族舞蹈在學前舞蹈教學中的應用
國內外對其稱謂眾說紛紜,當前歐美對“舞蹈影像”一詞的使用多為“Screen dance”。 該術語由美國著名的舞蹈影像研究學者道格拉斯·羅森博格(Douglas Rosenberg)提出。 歐美“Screen dance”的概念,更接近于國內包括電視舞蹈在內的新媒體舞蹈影像,呈現出廣闊的包容性。
舞蹈影像的創作是舞蹈語言和鏡頭語言的融合,不局限于劇場空間。 那么,對舞蹈影像的探索就不能只局限于理解它是什么及其創作過程。 舞蹈影像是一種獨特風格及融合性的藝術形式,其在身體語言的選擇和使用上展現出了一種不同于傳統舞蹈的樣式。 換言之,舞蹈影像中身體語言的表達突破了傳統舞蹈身體語言的時空性和同一性,重新構建了鏡頭下個性化的身體語言。
1.表達性的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作為一種表達形式,發生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它的內涵是直接而豐富的。 表情、姿勢和動作等身體語言是不同地理環境、人種構成、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及審美原則烙在舞者身體上的生理、心理印記,它內含豐富的個人情感和群體信息。 在多媒體媒介與舞蹈構成的多模態話語系統中,身體語言的固定能使所指產生個性化的表達。 舞蹈動作的“點、線、面”構成了傳統舞蹈語言的基本形態。 舞蹈影像的身體語言依靠傳統舞蹈語言的這些基本形態,同時打破和超越了傳統舞蹈基本形態所依存的時空環境。 舞蹈影像作品中,身體語言似乎更加具有表達性。
正如PS、攝影技術能使舞蹈作品脫離固定的時間、地點和情節,通過機器的倒退、快進、停止(靜止)、推近、拉遠等功能解構某些動作進行二度創作。 瑪雅·德倫(Maya Deren)的《一項為鏡頭編舞的研究》中,每個動作都針對特定的位置。 當舞者放下腿時,電影畫面從戶外森林切換到房間里,觀眾在新的畫面中看到舞者的腿像魔術般連續下降的動作,直至踏上這一房間的地板,然后獨自一人蜷縮進壁爐里。 看似簡單的生活動作能指是人的抬腿—放腿,但通過影像技術的剪輯,舞者從一個空間到另外一個空間,動作的所指在走路這一層之上增加了跨越空間的含義。 從編導到舞者再到觀眾,都明確地在畫面中得到身體多重信息的傳達和接收,表達性的特征被突出,打破了傳統舞蹈藝術動作語言的時空連續性同一性而呈現出的神奇力量。
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鏡頭中身體運動所表達的意義變得多種多樣。 西班牙著名電影理論家、編劇貝拉·巴拉茲(Béla Balázs)在其著作《電影美學》中討論電影中的身體語言:“人類早就學會了身體表達的豐富多彩的語言。 它雖然不能代替言語,然而,顯而易見有很多方法來表達思想。 有時它能表達語言難以表達的東西。 ”通過鏡頭拍攝或剪輯的身體部位動作所產生的信息,會令觀眾更加關注身體細節所傳達的信息和意義。
瑞典舞蹈編導馬茲·艾克(Mats Ek)為芭蕾舞者希薇·紀蓮(Sylvie Guillem)量身定做的作品《煙》是舞蹈影像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鏡頭的特寫功能可以輕易捕捉到舞者及編導對于身體內涵的表達,引導觀眾發現舞臺上容易被忽視的細節與美。 作品中,每當“煙”出現時,鏡頭都會特寫身體局部肌膚,其身體語言的能指是男人和女人的糾纏,而當它們閉合處冒出的煙出現之時,動作的所指暗示的是人與人在冷漠社會中還殘存些許溫暖,這個被放大的身體細節所表達的信息也隨之被放大。 舞蹈影像創造者將自我思想意識滲透到舞蹈形象之中,表達出蘊含不同類型的信息,觀眾則會有多重意義的解讀。
2.影像中身體語言的多重意象
在電影與舞蹈結合之初,創作者最關注的是如何展示完整的情節或人體。 早期的舞蹈影像在功能上多以記錄、傳播為主,或通過舞蹈肢體語言滿足對電影的敘事、注解、說明,或借助電影攝錄技術以實現舞蹈資料的儲存保護。 隨著舞蹈影像的發展,導演開始將關注點放在了對舞者身體的鏡頭表現上。 以天馬行空的創意理念,借助設備進行自由的肢體表達,用充滿個性意味的身體影像傳遞以身體為中心的藝術觀念與實踐。
在傳統舞蹈作品中,肢體動作在特定的藝術環境下帶來的信息較為明確,觀眾能夠輕易捕捉到舞者動態時的情緒表達或是信息傳遞。 在舞蹈影像作品中,身體語言在鏡頭中的展現帶有對某一動作寫實意義的情緒表達。 那么,某一動作、身體部位的特寫就蘊含了多種意味的表達,這便占據了舞蹈影像意象的主要空間。
美國著名歌舞片《雨中曲》中那段著名的雨中之舞片段作為舞蹈影像的經典之作,在完全日常的公眾環境中起舞,跳脫出了傳統的舞蹈表演形式。 男主人公在雨中刻意沒有打傘,街道的場景氛圍與自然天氣的特殊突出了男主人公非同尋常的舉動,他盡情地享受雨水和此刻內心的歡愉之情,忘我地舞蹈。 電影帶來的視聽語言及現實空間環境比舞臺空間更容易拉近演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將觀眾完全帶入電影的情境和主人公的情緒中。
除此之外,影像化的處理手段使舞蹈身體動作在人物情緒和形象塑造上進一步被強化。 類似于走路、小步跑等生活化的能指動作,在影像中其所指在營造的環境下更加虛幻。 不僅是作為場地調度的連接動作,在動作意味上更是附帶了生活體悟、情緒表達、人物形象塑造等多種信息的融合。 這是單純依靠舞蹈動作或是在舞臺空間內的展示所無法達到的,同時又是電影中非舞蹈身體不可能完成的。
除此之外,某一身體部位在舞蹈影像作品中被影像化后,則強化或夸張了原型動作。 若是呈現在更小的鏡頭空間范圍之內,再次被局部化特寫展現后,其效果會比在傳統舞臺空間表演時要猛烈得多,該動作的表達變得更為復雜,更具有說服力。 所以,對于某一動作、身體部位的特寫就蘊含了多種意味的表達,使舞蹈影像作品更加意象化。 英國著名當代舞青年舞者博蒂斯·塞瓦(Botis Seva)和舞蹈影像家本·威廉姆斯(Ben Williams)于2020年合作的最新舞蹈影像作品《Mad head》中對于身體語言的傳達運用到了極致。 該作品中多次出現頭部身體特寫,并在塑造的不同氛圍下產生多種意味。
作品開頭出現了一位男舞者頭部特寫且伴隨著旋轉的樓道躲進了人群之中,隨即畫面又出現了該男舞者多重疊影的頭部特寫。 背景發出的低語聲和刺耳的耳鳴聲與沖擊的畫面烘托出了一位因戰后創傷患上精神病的患者頭腦中臆想的世界。 當畫面再一次出現男舞者頭部特寫且伴隨著天旋地轉的灰暗樓道時,此時身體語言在畫面上已產生了較之前一次不同的含義。 更多的是看到作為一名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患者內心的掙扎與外界的冷漠。 類似的畫面在該作品中重復出現了5次。
每一次在聽覺沖擊之上,影像鏡頭以冷靜的客觀的方式,又持續性的以疊加的方式呈現舞蹈身體動作,突出了創作者要表達的深層內涵。 舞蹈影像中的鏡頭對舞蹈身體、舞蹈動作做局部切割或放大,引導觀眾注意其某一局部,身體細節被強化,所傳達的信息和內涵隨之被深度解讀。 在創作者深度表達和觀眾的多種理解之下,身體語言便在這種視聽覺營造的環境之中產生了多重、復雜的意象。
3.鏡頭下的個性化身體語言構建
舞蹈影像身體語言的形成路徑由于現代媒體的介入,已經打破了傳統舞蹈存在的時間連續性和空間同一性,實現舞蹈作品的自由化和個性化。 “舞蹈影像聚焦了身體。 它蘊含著某種創造性的瞬間,即在一個動作或事件的瞬間視覺形象中,有一定的內涵。 ”攝影機的出現改變了身體語言的表達方式。 攝影機從不同的角度、視角詮釋影片的內容,鏡頭前的身體甚至可以進行任意的拆分或整合。 身體局部有了獨自展示和發揮的最大空間和余地,造就了對于電影身體的微身體語言的局部開發,完成了解構電影的身體語言的全部過程。 一個新的有著鮮明的創作者個人風格的表現方式便在舞蹈影像中形成。
英國重量級編導布魯斯·喬納森(Bruce Jonathan)于1995年創作的舞蹈影像作品《手》以通篇只有一位女性的手部鏡頭而著名。 幾分鐘的影像,將一位女性的手的各種狀態、造型及其背后的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 舞者在傳統舞蹈場地演出時,手部動作并不能被觀眾有效捕捉,特別是在沒有其他肢體動作以及舞蹈環境背景的渲染下,單純的手舞所傳達的信息和語言似乎更虛弱。
但在喬納森的鏡頭下,由一雙手的交叉、緊握、攤開等動作伴隨女性聲音的起伏,似乎一位女性的艱難成長歷程展現在屏幕之上,透過不同力度的手舞和畫面的剪輯,觀眾更能夠感受到這位女性一生的喜怒哀樂。 作品中,身體語言的個性化表達尤為突出,且傳遞的情緒信息也會因觀眾個人經驗的不同變得模糊和多樣。 作品中身體部位所傳達的約定俗成的身體語言被打破,構建了屬于喬納森個人風格的舞蹈美學影像化的表達。
舞蹈影像發展至今,呈現出多元化特點。 在不同的創作者作品中傳統的、約定俗成的肢體語言被消解,個性化肢體語言被重構,帶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色彩。 在喬爾·鮑維爾(Joelle Bouvier)于1988年完成的舞蹈影像作品《房間》中,背部能隱藏一個人不愿表露的情緒,而隱藏的情緒則通過其他身體動作特寫被暴露出來,如抓腿、搓手、撓頭等,成為了最不想被別人看到但卻被暴露的地方,這是傳統的舞蹈表現方式所不能做到的。
中國新一代藝術家鞏中輝的作品《墻》,用一雙手的出現、兩雙手的緊握等鏡頭充分構建起傳統舞蹈表演形式無法表達的分割與維護的關系。 只要是意識所能達到的時空意義,舞蹈影像的創作者都能夠通過現代媒體技術給傳統舞蹈身體語言的基本形態以特定的時空、情感,創造新的意義、觀念的舞蹈語境,從而形成個性化的舞蹈影像身體語言。
4.結語
道格拉斯·羅森博格在其作品《提出一種電影舞蹈理論》中說:“正是從新千年開始,通過節日、博物館和畫廊展覽以及大量學術研究,舞蹈影像在更大的藝術世界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這已經成為一場由藝術家們組成的國際運動。 他們把自己獨特的地域聲音帶到舞蹈和運動圖像的混合體中。 ”正因為舞蹈影像將舞蹈語言和鏡像語言有機且實質性糅合,再經后期制作的創作方式所帶來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使得它深受藝術家的喜愛,以至這門新興學科的受眾越來越廣。 在當今藝術創作的良好環境中,舞蹈影像要善于打破舞蹈本體,突破藝術與技術之間的空間,對舞蹈本體進行解構—重構—再創造,在融合中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袁藝.歐美實驗性舞蹈影像的歷史源流與概念辨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02):63-68.
[2]張素琴,劉建.舞蹈身體語言[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48.
[3]楊揚.電影表演創作中的身體語言[J].當代電影.2007(06):98-101.
作者:周桑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