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11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小學生學習幾何知識,能看到的,能觸摸到的,就很容易接受,而且在計算方面也很熟練。但是一旦碰到文字敘述的,腦海中就沒有任何形體的印象,也沒有任何空間想象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呢——在下認為從實際出發,把幾何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多帶學生體會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一、從生活經驗來感知空間知識,培養空間觀念
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就是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系非常密切,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的寶貴資源。培養空間觀念要將視野拓寬到生活空間,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征,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論文范例:如何進行幾何教學設計
如在“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時,教師首先喚起學生生活經驗的回憶,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心目中的長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樣的?有的說:“長方形是長長的,正方形是方方的。”有的說:“長方形象毛巾一樣,正方形象我的手帕。”……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找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接著鼓勵學生動手把心目中的長方形、正方形擺出來、畫下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主動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從而實現物與形的結合。
再如在認識“面積單位”時,在學生認識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大小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尋找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實際大小。如:我們吃的豆腐面的面積約1平方分米,我的中指甲面積約1平方厘米……并讓學生適當做些生活估計,如數學課本、課桌的面積約多少?……從而實現形與物的結合。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對圖形的感受與空間存在的幾何圖形建立聯系,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
二、從生活現象到圖形,培養空間觀念
小學生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逐步向抽象過渡,他們對圖形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賴于直覺觀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按照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運用感知規律使學生獲得空間與圖形的鮮明表象,積累幾何圖形豐富的感性經驗,培養空間觀念。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是小學階段幾何初步知識教學的核心,因為感知的積累才能形成表象,而表象的再現是識別圖形的依據,學生只有掌握了圖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確分辨各種圖形的本質區別。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教師出示了一些三角形的圖片與實物后,使學生初步認識了三角形以及它各部分的名稱,然后再讓學生例舉出生活中的三角形,接著再認識三角形的特征,最后再畫出三角形的形狀……這一系列過程,從生活現象到圖形,由感知圖形到建立表象,一步一步,逐漸獲得空間與圖形的鮮明表象,慢慢地培養著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實踐操作,體驗空間觀念的形成過程
數學“體驗”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親身經歷,獲得對數學事實和經驗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它讓學生以認知主體的身份親自參加豐富生動的活動,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在體驗和創造中學會數學。
感知→表象→概念這一認知規律,通過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學生活潑愉快地親自參與、親自體驗到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在觀察中分析、在動手中思考。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這樣既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也讓學生在操作中認識物體和圖形的特征,使情感體驗在感悟中獲得發展。通過實踐操作,開放學生“全腦”,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動態生成過程。
四、回歸生活,讓學生體驗空間觀念的應用過程
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學習方式是難以形成空間觀念,培養空間觀念需要大量的實踐活動。幾何形體知識與實際生產和生活有著密
切的聯系,在初步形成概念,掌握求積計算的基礎上,更要注重空間觀念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進一步認識圖形,完善幾何形體的空間形象,深化學生的空間觀念。
例如:我們可以結合有關知識的教學,設計一些靈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問題來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機。如“在一個梯形里畫一條線段,把它分割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有幾種分法?”“一張正方形桌子,如果鋸掉一個角,還有幾個角?有幾種鋸法?”讓學生畫圖表示出來。這類問題既考慮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達到既掌握知識又發展智力的目的。
五、運用電教手段理解難點,培養空間觀念
探索新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講解數學知識,應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此處利用網絡環境直觀、形象的特點,生動地顯示了各種圖形的變化,使學生眼隨圖動、心隨圖思,積極參與到對每一種圖表的分析與思考上來。
在教學“認識角”這一課時,我首先請學生自己動手畫角,同時讓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讓多媒體演示畫角過程,接著讓學生按多媒體畫角的方法再畫一個角,并將自己所畫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指給同桌看一看,在此基礎上,運用媒體動態演示,使學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畫法,從運動的觀點來加強對角的認識。
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與數學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雖然貌不相似,理卻相通。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幫助學生建立起實物與概念間的聯系,化抽象為具體,就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可以使學生學起來更加感到自然、親切、真實,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種心理體驗,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更加樂于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
作者:王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