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8月2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這篇高中教育論文發表了高中數學例題怎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往往忽視了例題教學,影響了學生的教學水平,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那么例題教學該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呢?論文分別從課前準備階段、在課堂教學階段、在課后鞏固階段進行了應用闡述。
《高中數學例題怎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教育論文發表,高中數學,數學思維,教學效率
高中數學的學習難度及教學難度比較大,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多種數學教學模式被提出和應用,其中例題教學模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提出和應用的,因為應用的時間比較晚,所以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并制定科學的應用對策[1]。
一、例題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作用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例題教學不夠重視,只是將其作為學生平時訓練的一種方式,影響了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這是因為高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很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同時,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限,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雖然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所改善,但是仍然難以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仍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例題教學模式有效地解決了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這些問題,能夠針對學生的興趣來編寫例題,將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編寫到例題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2]。同時,例題教學還能夠幫助教師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根據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和學生的性格特點等靈活地運用教學方式,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化,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例題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課前準備階段的應用
例題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其對教學的靈活性和系統性作用更強。在例題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3]。課前準備工作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關鍵,能夠使學生在投入學習前就點燃學習的熱情,對接下來的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學習“集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在黑板上為學生摘錄一些例題,比如在學習“包含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兩個交叉的圓,然后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圓的包含關系,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時間,在學生對自己的答案難以確定時,教師再引出教學內容,進而使學生在例題的帶領下融入到課堂的氛圍中。
(二)在課堂教學階段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課前準備好的例題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使學生能夠抓住教學重點,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這也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課程內容等來設置例題。同樣以“集合”部分的內容為例,在“集合基本運算”知識的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兩個圓進行不同方式的交疊,然后要求學生觀察不同圓交疊方式的關系,從而使學生能夠從例題中進一步明確交集、補集以及并集等概念,防止單純的文字敘述和抽象的定義使學生出現對概念認知的誤區。
(三)在課后鞏固階段的應用
例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同時對舊知識的復習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課后的復習中,教師也可以通過例題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自學能力。以例題“x2-2x-3≤0”為例,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在解這類題目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數圖像來尋找與x軸的焦點進行解答,同時根據課本中給出的要求確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學生在面對這類問題時,并不會存在太大的困難,很容易求出題目的解。教師為學生布置這樣的例題,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解題的自信,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同時也為復習課的舉一反三打下了基礎。在復習課中,教師可以以此題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將原題變形為“x2-(2a+1)x+a(a+1)<0(a∈R)”。這道題與上題的形式相似,都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做法也可以參照上題,但是很多學生發現參數后就會感覺無從下手。所以,教師可以針對這個問題,為學生進行講解,告訴學生將a視為一個常數進行解答,從而解答出最后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認識到數學題目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么困難和復雜,只要抓住題目的本質,采用舉一反三的方式,很容易解答出來。
三、結語
高中數學是一門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課程,主要是因為高中數學的抽象性強,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這也要求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利用例題教學方式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紅娟.巧用高中數學例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2):45.
[2]宋勇軍.巧用“構造法”提高高中數學解題效率[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4,21(10):32.
[3]馮繼榮.巧用錯題法寶,提升高中數學教學實效[J].新課程導學(七年級版),2014(14):47.
作者:賈廣旭 單位:甘肅省臨夏縣新集高級中學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
摘要:為了深化落實課程標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優勢,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教學體驗。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就有關信息技術和實際閱讀教學整合的策略進行相關探究和說明。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論述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科課堂教學中無疑是一大新的改革和突破,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信息技術下的課堂學習極大地改善了之前存在的弊端,利用大數據的儲存優勢強化了教育教學中的大量知識傳輸,能夠提供給學生內容豐富、涉及面廣且整體綜合性較強的知識結構體系。信息技術應用包括多媒體技術演示,充分發揮多媒體演示這一優勢,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教學體驗,讓相關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就初中語文閱讀訓練來看,要想閱讀水平得到有效增強,還需要學生主動多讀、多看。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兩者整合,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基礎,學生的能力會得到有效發揮,這對邏輯思維的構建也有重要幫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下面就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具體策略進行詳細說明。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策略
初中生已初步具備了判斷相關事物的能力,對某些問題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在閱讀教學指導中需要著重強調學生對細節內容的把握以及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視野。另外,由于初中學習的任務重、課程多,學生往往很少有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在豐富的資源中篩選出典型的、有價值的閱讀內容,以供學生更精準地把握住閱讀訓練中的精髓。在此過程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生信息素養,適應時展。具體的教學內容整合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設閱讀情境創設情境是當下新課程標準對教學方式改革所提出的一項要求,通過創設情境,能夠帶動學生融入具體內容的學習中,進而增強學生的相關認識,提高學生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課程教學中學習《冰心詩四首—母親、紙船、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這一章節時,就可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給學生搜索關于作者冰心的人物簡介,以此來讓學生對詩詞背景內容了解得更加完整。此外,在學習這4首詩后可以發現前兩首和后兩首都是有關聯的,主題都一致,《紙船》《母親》都講解的是關于親情和歌頌母愛的偉大,《成功的花兒》《嫩綠的芽兒》則是講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可貴品質。為讓學生能夠加強對詩歌內容的了解,利用信息技術提前演示出相關情境,如給學生播放小草發芽出土的瞬間,雖然小芽看起來很柔弱,但是在出土的時候不管上方被什么東西所壓都不會阻擋他破土而出。通過視頻播放進一步拉近了學生和課程內容的距離,在學生被芽兒所感染的時候,展開相關內容的學習,使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在閱讀過程中也有了全新的體驗,讓學生擁有更豐富、深刻的閱讀體會。
2.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建立人機虛擬的整合環境教師還可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借助人機交互技術和參數處理技術,建立虛擬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平臺。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給教學資源的共享帶來了新的突破,相比于傳統教學中學生抄寫課堂上教師的板書和筆記用于課下復習和鞏固,采用信息技術這一方式能夠簡化這一過程,教師只需在所創建的互動交流平臺上上傳自己的教課內容即可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及資源共享,該種方式不僅效率更高,所取得的效果也會更好。在平臺中學生可自由交流并表達自己的意見,可就共同的閱讀主題進行討論,進而完善自己的看法,在多個人的互動中感受到更多不一樣的觀點,進而強化對閱讀內容的認知,還可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第四單元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這一篇文章時,文章通過描寫濟南冬天的自然景象以及冬天的各種事物,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對生活的熱愛。在學完該篇文章之后,可組織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創建《濟南的冬天》學習博客、微博的平臺,進一步地延伸到課外討論,指導學生仿照文中的描景語句描繪自己眼中的冬天,曬到博客或微博里,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更深處。
3.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建立個人閱讀的發展檔案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形成個性的思維構建。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有更充分的發展空間,在實際課堂教學的內容展開中,教師要利用該項信息技術提供給學生這一自我發揮的平臺和成長檔案。例如,就課程里所學過的內容,定期開展個人演講比賽。
在教學初中語文第五單元中羅迦•費•因格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時,就該篇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相關觀點闡述,讓學生展開不同意見的討論。還可以結合信息技術中的圖片導入以及資料查詢,加入更多的內容豐富自己的表達,并以此強化學生對相關觀點的認知。通過這種方式可達到學生邏輯思維構建以及綜合能力增強的目的。對學生自我表達和語言組織等也有重要幫助。此外,信息技術給予學生更豐富的表達發揮空間,也提供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采用這種形式不僅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多樣化,還能完善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等全方位的鍛煉,進而得以培養出素質能力更強的人才。
三、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兩者整合策略研究中,通過拓寬學生知識面,提供給學生更加豐富和多樣的課堂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打破傳統教學中的局限性,也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認識,這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增強都有著重要意義。今后,我們還將繼續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探究,以便提出更加科學有效的合理措施,用以推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增強。
作者:李艷萍
推薦閱讀:《南北橋》本著服務學術研究,促進教育發展為辦刊宗旨,為教師搭建學術展示平臺。為教師考核、評職、晉級創造機會和條件,同時也為辛勤工作在我國教育戰線上的教師提供一個教育成果展示的平臺,歡迎廣大教育工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