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3月1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中國蔬菜論文版面費多少錢預防大蒜種性退化 推薦站內相關期刊:《中國蔬菜》由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主辦,1981年創刊。
摘要 介紹了大蒜種性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栽培技術及其預防措施,以期為大蒜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國蔬菜論文版面費多少錢,大蒜,種性退化,原因,防止措施
大蒜種性退化現象是目前生產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種性退化在生產上表現為植株矮小,假莖變細,葉色變淡,鱗莖變小,小瓣蒜和楔子蒜增多,產量逐年降低,嚴重影響大蒜的經濟效益,F將其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總結如下。
1退化原因
1.1無性繁殖
大蒜長年用蒜瓣進行無性繁殖,不經過有性世代,生活力減退,這是種性退化的內因。無性繁殖固然有不會發生雜交變異之利,但自然界中,凡是長期無性繁殖的作物均有退化之害,也危及了大蒜的生產。
1.2土壤地質差
在土壤貧瘠、水肥地力低下及土壤理化性狀不良的地區栽培大蒜,不利于大蒜種性的顯現,長期種植導致種性退化[1]。
1.3采薹過遲
蒜薹露出葉口7~10 cm打彎時是蒜薹收獲適期。生產上蒜農為了追求蒜薹產量,往往推遲蒜薹采收時期,直至蒜薹纖維化了才采收,消耗大量養分,造成大蒜鱗莖發育不良。大蒜的采薹應采取提薹的方法,在以蒜薹生產為主的蒜區,為追求蒜薹產量和提高采薹效率,往往采取鏟薹、夾薹的方法,鏟薹、夾薹嚴重損傷葉片和葉鞘,假莖傷害過重,影響養分的制造和輸送,減緩鱗莖的發育,降低產量。
1.4高度密植
大蒜的合理種植密度分為2種,一是以生產鱗莖為主的地區,株距為13~15 cm,密度為37.5萬~45.0萬株/hm2;二是以生產蒜薹為主的地區,株距為8~10 cm,密度為52.5萬~60.0萬株/hm2。在實際生產中,種植密度要大得多,特別是以生產蒜薹為主的地區,種植密度高達67.5萬株/hm2,高度密植嚴重制約鱗莖的發育。
1.5病毒病
大蒜體內普遍存在病毒,當病毒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種性就明顯退化[2]。在華北及南方地區,大蒜鱗莖膨大期,時值高溫干燥的氣候,極有利于病毒病的傳播與流行。因此,華北和南方地區病毒病導致的大蒜種性退化現象十分嚴重。
2 防止措施
2.1設立大蒜種子田,選頭選瓣
種子田的密度、管理方法等應與大田有所區別,種子田除進行精細的管理外,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種子田要比生產田密度小,一般行距20~25 cm,株距12~16 cm,以改善營養條件。二是適時采收蒜薹,收獲蒜薹時要盡量保護假莖,以利鱗莖肥大。三是加強田間選種工作,宜選符合品種特征、生長健壯、抽薹早、無病蟲的單株,作出標記,單獨收獲。鱗莖采收后,從中挑選鱗莖大、蒜瓣數中等,瓣大而整齊及沒有夾瓣的留作蒜種。播種前,再選1次蒜瓣,剔出受凍、受熱、受傷、發芽過早、發黃及失水干癟的蒜瓣,并選大瓣栽種。
2.2合理輪作,整地施肥
大蒜忌與蔥、韭、洋蔥等作物連作,與上述作物連作,易缺乏營養,影響植株生長發育,產量下降,而且病蟲害發生嚴重。秋播大蒜的前茬,以菜豆、瓜類和十字花科作物為佳[3]。大蒜是弦狀須根,吸收水、肥能力較弱,鱗莖又在土壤中生長、膨大,所以大蒜應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地塊栽培。翻耕時間正值夏秋雨季時,深耕易積水,故翻耕不宜過深,以10~15 cm為宜,如已出雨季,則可深耕20 cm。翻耕前一般施腐熟有機肥45 t/hm2、尿素225 kg/hm2、三元素復合肥375 kg/hm2。有機肥應勻細、腐熟,防止燒根和蟲害。翻耕后,耙細、整平,做成寬1.0~1.5 m的平畦,與其他作物套種的,應留出間作畦。
2.3加強肥水管理
蒜苗出齊后,澆1次出苗水,苗長出第2片子葉時,進行蹲苗,冬前可根據情況結合澆水追施1次復合肥,一般施150 kg/hm2,若土壤含水量大時應及時開溝排水,防止潮濕爛母。開春后澆返青水,結合澆水可沖施復合肥,一般施225 kg/hm2,幼苗返青后,葉片旺盛生長,應勤施水肥,促進幼苗生長。在幼苗進行花芽、鱗莖分化期時,結合澆水追施1次復合肥,一般追施300 kg/hm2,15 d后再追施1次肥,此期一般每8~10 d澆1次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水分適中。大蒜抽薹期,植株的生長量大,需水量也很大,加上外界天氣炎熱,土壤的蒸發量加大,應增加澆水次數。一般5~6 d澆1次水,促進蒜薹生長發育,抽薹期每澆2次水可追1次速效氮肥,每次施尿素300~375 kg/hm2。采薹后立即澆水、施肥,以延長葉片和根系的壽命,使之多制造養分,并促進葉片的養分向鱗莖轉移,一般施尿素225~300 kg/hm2,以后每5 d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
2.4及時防治病蟲害
大蒜的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紫斑病、葉枯病、蒜蛆、薊馬等。紫斑病、葉枯病等病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蒜蛆、薊馬用40%樂斯本1 500倍液進行防治。生長期間,若發現葉片畸形、萎縮、花葉及發育不良的植株,可能受病毒感染,要及時拔掉,并噴施葉面寶等葉面營養劑,有助于促進植株生長,鈍化毒源,減輕發病。
2.5選擇合適的繁殖方式
一是氣生鱗莖繁殖。氣生鱗莖又稱蒜珠、天蒜等,用其播種,當年形成獨頭蒜,也有少數分瓣蒜,翌年用獨頭蒜作種,即可形成分瓣的鱗莖,從而達到提純復壯的目的。二是種子繁殖。大蒜在正常情況下不開花結實,只能形成氣生鱗莖,但可人為迫使其結實。方法是在大蒜剛抽薹時,將假莖基部縱剖,取出黃豆粒大小的鱗芽,使植株繼續生長,待開花時再除去總苞中的氣生鱗莖,使養分集中供給開花結實,即可得到種子。種子播種后當年形成小的獨頭蒜,翌年即可形成大的鱗莖。三是脫毒苗繁殖。大蒜是無性繁殖系,病毒病逐年積累,代代相傳,造成種性退化、產量降低。應用大蒜莖尖無病毒的特性,切取蒜瓣內幼芽的莖尖0.1~0.2 mm,經組織培養可繁殖出脫毒苗,其產生的小鱗莖經過繁殖,可獲得粗而長的蒜薹,還可提高蒜頭產量[4]。
2.6異地換種
選擇地區和栽培條件差異大的地方進行換種,如山區與平原、糧區與菜區。這樣做在2~3年內可以恢復生活力,復壯增產效果明顯。但換種時必須注意南北方日照長短的差異,以防條件差異太大,不能正常形成鱗莖。
3參考文獻
[1] 劉會成,李春梅,亓文田,等.萊蕪大蒜種性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中國種業,2005(1):39.
[2] 薛勇.大蒜品種種性退化原因及防止方法[J].北京農業,2002(5):7.
[3] 李成祖.大蒜種性退化的原因及對策[J].青海農林科技,2007(3):52-53.
[4] 董瓊.格爾木紫皮大蒜種性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