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3月1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現代藥物與臨床葉酸的臨床應用 推薦站內高品質刊物:《現代藥物與臨床》 (原《國外醫藥·植物藥分冊》,2009年起更名)是由中國藥學會與天津藥物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國家級藥學科技學術期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并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等收載。
[關鍵詞]現代藥物與臨床,葉酸,高半胱氨酸血癥,相關疾病,臨床研究,療效
[摘要]隨著醫學的發展,對葉酸的研究不斷深化,綜合國內外一些臨床研究資料,證實了葉酸除了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外,還有許多新的用途,是一種有廣闊應用前景的藥物。
葉酸(Acidum Folicum)是由喋呤啶、對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組成的化合物,是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廣泛存在于動植物食物中,尤以酵母、肝及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現將葉酸的臨床研究綜述如下:
1 對端粒酶在萎縮性胃炎中表達的影響
WHO將慢性萎縮性胃炎(CAG)定為胃癌前期狀態。端粒酶是多種腫瘤(包括胃癌)的共同標記物。葉酸因能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逆轉CAG阻斷胃癌的發生。王實等報道,將SD大鼠隨機分四組:對照組(正常飼養)、模型組、葉酸組、生理鹽水組。模型組是以乙醇、去氧膽酸鈉、氨水灌胃建立CAG模型。葉酸組是在造模同時以O.5/μg/ml的葉酸溶液(5mg·kg-1·d-1)灌胃。生理鹽水組灌以等容量生理鹽水。該實驗結果表明葉酸對CAG有良好的預防作用。葉酸組的TERTmRNA的陽性率為11%(1/9),而模型組的TERTmR-NA的陽性率為40%(4/10),其中“+”占22%(2/9),“++”占20%(2/10),表明葉酸對TERT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據此推測葉酸防治CAG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抑制端粒酶活性有關。
2 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葉酸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葉酸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Bellamy等在18例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健康人中證實葉酸能明顯提高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FMD),而非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無改變。同時,葉酸還降低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從12.1±7.4降至8.7±2.5mmol/L。Doshi等對33例冠心病患者進行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患者口服葉酸5mg/d,共6周。結果顯示在口服葉酸2h、4h、6周,血管內皮功能FMD的改善與fh-cy或thcy降低均無相關性,提示還存在其他機制,可能與人群適應性有關。
2.2 葉酸的抗氧化應激作用 氧化應激是活性氧化基因(自由基、過氧化物等)的產生和抗氧化防御之問的失衡。大量證據證明氧化應激在冠狀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
2.3 葉酸防止內皮型氧化氮合酶解偶聯的作用 NO是血管內皮釋放的重要舒血管物質,是由血管內皮上的L-精氨酸在eNOS催化下合成的。在特定病理生理條件下,eNOS會發生解偶聯現象,如NADPH氧化和NO合成解偶聯。
3 對卒中患者髖部骨折的影響
老年人卒中后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明顯高于其他人群,這可能與血漿中高濃度的半胱氨酸有關。Sato將628例65歲以上的老年卒中患者(至少1年前發生卒中致偏癱后遺癥)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每日給予葉酸5μg和VitBl21500mg,對照組給予安慰劑。結果:2組中跌倒人數之間未見顯著差異,而發生髖部骨折的,治療組中有6例,對照組中有27例,差異非常顯著(P<0.001)。
4 對新生兒神經管畸形的影響
神經管畸形的發生都與高半胱氨酸血癥有關,而葉酸及維生素B6、B12等可在細胞內參與一系列的生化反應,使高半胱氨酸去甲基化轉變為蛋氨酸,降低母體血中的高半胱氨酸水平,從而預防神經管畸形的發生。Czeizel等的研究也證明了葉酸等多種維生素的良好預防作用。
5 對輪狀病毒影響
輪狀病毒(RV)是嬰幼兒秋季腹瀉的最主要病源之一。RV侵襲小腸粘膜,導致腸粘膜充血水腫,絨毛脫落,水鈉吸收障礙。葉酸的結構上有2個羥基,可與體內Na+、K+結合形成葉酸鹽,促進被RV損害的腸粘膜上皮細胞修復和再生,有利于恢復消化功能。顯示葉酸對RV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6 結語
葉酸是一種生長因子,在臨床上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通常用其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但近年的研究發現,體內缺乏葉酸可引發多種疾病,甚至使某些藥物如培美曲塞的毒性作用增強。正常人每日的葉酸需要量約為60μg,一般飲食多能提供足夠的葉酸的需要量,但對降低消化系統癌癥發生率、控制HCY水平、預防NTD以及孕婦、老年人等,單靠飲食提供的葉酸量還是不夠的。必須攝入一定量的葉酸制劑或葉酸強化食物。總之,人體不可缺少葉酸。但是肝硬化所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葉酸治療是無效的。另外,某些合并亞臨床表現的VitB12缺乏的病人,單靠葉酸治療會掩蓋紊亂的血液學表象,應在補充葉酸的同時補充足夠Vit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