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5月0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眾所周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城市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其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和受周邊環境的限制,施工過程中具有:作業課間狹小,受交通、地下滲水的影響大,施工工期緊、地質條件復雜、地下有害氣體不明等,為此,每條管溝不管工作量大小和開挖深淺,在施工過程中都必須結合以上特點和本單位的資源條件,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和相應措施,以確保溝槽開挖的安全。
一、嚴格程序、方案優先
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溝槽開挖安全生產的基礎,也是工程建設的必須程序。根據國務院《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建設部關于《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建質[2004]213),對于開挖深度超過5米或周邊環境及土質條件復雜情況下的溝槽開挖,施工單位必須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并附驗算結果,經專家論證審查后施工單位負責人簽字、總監批準,由專職安全監督員并附驗算結果,經專職安全員監督實施。上述程序是確保方案的關鍵,因為在溝槽開挖方案的驗算過程中有的參數的選取,只是給定了一個范圍,而且范圍還比較大,例如錨固體與土體極限摩擦力標準值qslk,對于淤泥質土取16-20Kpa;有的是隨著地質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例如主動土壓力系數kai;有的是通過試驗或經驗綜合判定,例土體內摩擦角標準值等,而上述參數的取值對計結果影響較大。為什么永久性結構工程安全可靠,因為在計算過程中所選用的參數都是正確的,受力體系也十分清晰。所以看似簡單的溝槽開挖的安全問題由于其驗算過程中參數選定存在不確定性,其實是個十分復雜的技術問題。正因如此,需要專家論證,所以不管工期多緊,工程多小,只要符合上述條件,這個條件就不能少,這是確保施工方案科學合理的基礎,是開工建設的前提條件。
二、更新理念、強化交底
由于溝槽開挖工程量相對較小,容易在我們思想在形成“這就是一根管子,不會有問題”的意識,其實這是個誤區,因為在溝槽開挖方案中有許多限制條件,例如在邊坡計算時對溝槽兩側的堆載等均有嚴格限制,方案設計中限制條件很多,現場不易做到,這也是溝槽易塌的原因。為了確保方案的落實,我們必須更新理念,強化方案的組織落實。
1.認真學習、領會方案的意圖。項目部的技術負責人要像研究圖紙一樣了解方案;
2.嚴格方案交底:僅停留在管理層面理解方案還不夠,必須對人員進行交底。對于溝槽開挖,重點要對機械操作人員進行交底,這個環節十分重要,要讓他們知道如何去做和不這么做會產生什么后果,可以把溝槽開挖方案中的要點和注意事項整理在一張斷面圖上,每人一份,因為“質量是工人干出來的,安全也是工人干出來的”。
三、加強檢查、督促落實
根據相關規定,溝槽土方開挖方案在實施時相關人員必須在現場進行檢查落實,檢查督促的內容應該是方案的全部,包括:
1. 支護情況:不管是鋼板樁、木樁、水平支撐還是臨時擋土設施,重點檢查支護資料的規格型號、間距、數量、固定位置、連接條件和插入土體的深度。
2. 放坡工作:放坡的種類和坡比在方案中是結合了現場條件、地質材料開挖程度、荷載情況、開挖條件和施工規范綜合計算確定的。必須嚴格檢查其落實情況,只要有:上、下口寬、槽底標高、平面位置及寬度、放坡是否均勻等。我們不能因為施工合同是總價合同就將設計坡比在實施工程中壓縮,以減少土方外運量;也不能因為是單價合同,所以找各種理由將坡度任意放大,加大投資。
3. 土方開挖情況:土方開挖總體原則是先撐后挖、分層、分段開挖,超挖,先撐后挖十分必要,因為開挖后土體的變形不但會降低其自身穩定性而且具有不可恢復性;分層開挖是落實先撐后挖的前提條件,這肯定會增加土方開挖的難度和進度,所以現場施工組織時容易出現以下子到底再支撐的逆向、危險作業法,這基本上成了土方開挖的通病;嚴禁超挖既是質量的要求,也是安全的需要,土體經過擾動后容易產生滑移,降低承載力。
4. 溝槽兩側堆載情況:溝槽兩側是否允許堆載、堆多少荷載已在穩定性算過程中有了詳細說明,一般在放坡開挖的情況下是嚴禁堆載的,現場必須做到隨挖隨運,并明確機械車輛的停放位置,特殊條件 下還應限速和限行車先路,同時便道也及時整理平整,這與駕駛員的水平、車輛性能的好壞沒有關系,只要是為了避免過大的振動對溝槽邊坡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
5. 水利情況:土體的穩定性和其含水量密切相關,土體的含水量越高,其穩定性越差,容重越大,越容易失穩引起滑動,所以溝槽開挖過程中應及時做好排水,降水工作;特別是在多級平臺放坡開挖和雨季條件下進行溝槽開挖,更應重點注意平臺表面的夯實和排水設施是否到位,以避免雨水滲入土體;若遇到地下水系豐富的不利條件,可采用局部輕型井點降水方案,井點位置視溝槽內、外側現場條件、周邊環境綜合確定,井點底標高一班可控制在溝底1-2m即可。
6. 檢測情況:在溝槽開挖以前必須摸清和其相關管線與周邊建、構筑物的情況,并根據溝槽開挖深度和其影響范圍確定是否需要檢測或采取其他預加固措施。即使不需要檢測,參建單位也應定項目、定制度、定專人負責巡視,因為:表面的開裂與沉降也能反映土質的深層變化。
7. 安全措施的落實:溝槽開挖過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實也是十分比要,重點是防墮落、防砸傷、臨邊防護和警示、提示標志及封閉施工等;特別是對于溝槽坡面、坡頂、平臺上松散活動材料應及時清理。對于表面為硬殼層而地下土質為建筑拆除物等松散填料的雜志層,在易出現臨空面對情況下,必須堅持“先清除再安排人員進入溝槽”的原則。
8. 應急方案的落實:應急預案不能只落實到方案上,必須做到隨時隨地都能啟動,并注意平時對應急預案的檢查和演練,重點是機構的建立健全、通訊的暢通、應急物資的就地準備情況以及相關部門的聯系方式。
四、溝槽開挖和管道安裝過程中確保安全的有效措施
1. 分段開挖,及時安裝回填,以減少溝槽的長邊效應。溝槽的穩定性與其開挖長度也密切相關,溝槽越長,其邊坡越易失穩,邊坡坍方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根據到現場的管材長度、回填的供應情況和開挖機械、運輸車輛的投入情況、開挖深度等綜合因素確定開挖長度,并應形成溝槽開挖、溝槽平整、基礎施工、管道安裝、回填密實的流水作業,做到管道工序及時跟進。特別是管頂50cm范圍以內的回填更應及時。
2. 采取技術措施,加快施工進度,以減少溝槽暴露時間。我們知道:土體經開挖、擾動后的變形具有滯后效應。
(1)對于土質較好的粉質粘土,經常給人的感覺是又光又亮,沒有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變形的加大,往往因為后續不能及時跟進,易出現突然塌方情況;
(2)對于土質不好的,例如雜填涂層或淤泥質土、細沙、等地質條件,或者地下水位比較高,往往可能因為施工困難而延長溝槽暴露時間。所以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a 變更管材:由于不同的管材有不同的工藝要求,其施工作業也不同,例如HDPE管和鋼筋混凝土管材相比,造價高,但其安裝時不需要混凝土墊層、混凝土基礎,接口也不需要鋼絲網帶,減少墊層、基礎、接口三道工序的混凝土強度的形成周期,這種措施特別適用于不良地質條件。
b摻早強速凝土:對于不能更換材料,必須采用混凝土管材的情況,可以采取在混凝土配比中摻入一定量的早強速凝劑,以加快混凝土的強度形成,為下一步工序創造條件,對于占用時間較長的井室砌筑在施工安排時可提前實施,確保與管道施工進度基本進步。
c粘土回填二次開挖:對于場地地質條件有限制,流砂嚴重,溝槽無法形成的開挖段落,在采用正常方法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可采用快速開挖后回填粘土的二次開挖方式,這比采取其他措施既節約投資,工期,安全可靠。
3、采用措施,以止雨水滲入,確保體穩定性;對于溝槽開挖后可能引起的地表裂縫應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封堵,在雨季條件下對于暴露的溝 坡面,坡頂應根據情況采用防水彩條布覆蓋等措施,這些簡單措施現場經常會出現落實難的情況,但是如果理解了方案的驗算過程,就會覺得十分必要,小的措施起到了大的安全保證作用,“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安全工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