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1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扁平疣是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好發于青少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皮色或粉紅色的扁平丘疹,多見于面部和手背,無明顯的自覺癥狀,病程慢性。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傳染。
處方1、馬齒莧(鮮)62克,苦參,陳皮各31克,蛇床子24克,蒼術、蜂房、白芷各18克,細辛12克。
用法:將上藥濃煎后,乘熱用布或棉球蘸藥水反復搽洗患處,以防用力不擦破表皮為度,每日2次,1劑藥可用幾天。再次用時將藥液煨熱。
療效:用上藥治療扁平疣患者25例,一般2-7劑治愈。6例混合疣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數15天。
處方2、木賊、香附各3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日洗2-3次。
療效:用上藥治療扁平疣患者,一般外洗1-2劑即可痊愈。
處3:馬齒莧、板藍根各30克,玄參、烏梅、土茯苓各15克,牡蠣、紫草各12克,紅花6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療效:用上藥治療扁平疣患者7例,最短6天,最長32天,均獲痊愈。
處方4:白蒺藜蔓適量(鮮品)
用法:將上藥砸爛如泥,放在患處,用手指在患處反復揩搽,至有灼熱和微痛感即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搽前洗凈患處,搽后不要用水洗患處。
療效:用上藥治療疣患者123例,其中尋常疣患者119例,扁平疣患者4例,病程3-12個月,用藥最少者1次,最多者4次,均獲痊愈效果。
處方5、鼠婦(鮮)2-3只
用法:將鼠婦放在疣頂部,用手擠壓鼠發,使其成漿糊狀,完全涂抹在疣體上,令其自然干燥,勿洗。每天按上法涂抹1-2次。
療效:用本方治療扁平疣患昔130例,一般用藥5-7天后疣體自行脫落,局部不留疤痕,不疼痛,不出血。
處方6、首烏片100片。
用法:將上藥口服,成人每次5片,小兒每次3片,每日3次,連服20-60天。
療效:用本方治療扁平疣患者61例,其中,治愈者56例,好轉者4例,無效者1例。
處方7、馬齒莧、蒲公英各50克,板藍根、敗醬草、大青葉各30克,雙花、紫草各20克,茜根15克。
加減:若皮疹發于頭面部者,加升麻,白蒺藜各10克,若發于手部者,加獨活、防風各10克,若發于足部者,加羌活、川牛膝各10克,若癢甚者,加全蝎6克,若病程日久,
反復難愈者,加白花蛇5克,蜈蚣2條(研末沖服)。
用法:將上藥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劑。1周為1個療程。
療效:用本方治療疣患者67例,其中尋常疣34例,治愈33例,無效1例,扁平疣33例,治愈31例,好轉2例。
有效病例服藥最少者1個療程,最多者3個療程。
處方8、穿山甲(炒)、骨碎補各40克,生半夏、干姜、紅花各30克,吳茱萸15克,樟腦、薄荷腦、冰片各10克,75%乙醇1000毫升。
用法:將前六味藥研為粗末后,與樟腦、薄荷腦、冰片混勻后,加入乙醇中,浸泡10日后濾渣,裝入干凈瓶內備用。用時,以上藥液涂搽疣體,每日3-4次。涂搽后疣體發紅逐漸消退。若疣體較大未脫落時,可用鑷子輕輕拔除。
療效:用本方治療疣患者169例,經用藥6-18天,其中,治愈者158例,有效者8例,無效者3例。
處方9、木鱉子、硇砂、骨碎補、天葵子(炒)、穿山甲(炒)、白礬、紅花各等份。
用法: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入瓶內備用。用時,選擇首發的疣,將藥粉與芝麻油少許調勻呈糊狀,敷于該疣上,外用紗布和膠布固定。一般敷藥1次疣體自行脫落。敷藥后患處不可與水接觸,己食辛辣燥熱之品。 ’
療效:用本方治療尋常疣患者257例,其中,用藥1次治愈者188例,2次治愈者69例。愈后經1-2年隨訪,無一例復發。
小編推薦優秀醫學論文 國家級醫學期刊投稿脂肪性肝病
[摘要] 脂肪性肝病又稱肝內脂肪變性,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中醫可根據其癥狀體征歸為徵瘕,積聚,脅痛,嘔吐,痞滿等范疇。病因可與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酒食內傷,脾失健運,痰濕內阻,濕熱蘊結,閉阻于肝,肝氣不得疏泄等有關。現代醫學治療脂肪性肝病多數應用多烯磷脂膽堿、S-腺苷甲硫氨酸及配合降血脂藥物。中藥治療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關鍵詞] 脂肪性肝病;中藥治療;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