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6月1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現代審計與經濟之如何推動我國企業效益審計發展 推薦本站最受期待的審計雜志:現代審計與經濟是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經濟類期刊。雜志圍繞經濟工作中心,宣傳黨和國家有關審計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傳播經濟、審計信息,總結交流工作經驗,樹立審計和財經領域遵紀守法的典型,揭露了經濟領域的腐敗現象,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指導推動審計健康發展。
【摘要】目前,我國審計機關在進行企業財務審計的基礎上開展企業效益審計,加強審計監督,為企業提高效益服務顯得十分必要;但由于諸多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制約著企業效益審計在我國的發展。本文結合實際,指出制約我國企業效益審計發展的現實問題,并提出相關問題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現代審計與經濟,效益審計,問題,對策
一、引言
企業效益審計不僅僅關注企業財務收支真實合規等,更為關注的是評價企業各項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同時評價企業資源配置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投資架構變得復雜,企業管理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工作,對于推進企業提高資源使用效益及管理水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企業效益審計的理論基礎
(一)企業效益審計的含義
企業效益審計是指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對具有法人資格的現代企業的經營成果及其管理,經濟活動進行綜合、系統的審查、分析,對照一定的標準評定經濟效益的現狀和潛力,提出提高經濟效益意見的一種審計。
(二)企業效益審計的特征
1、獨立性與客觀性。經濟效益審計與其他類別的審計一樣,是由獨立的審計機構和人員實施的。審計人員在審計中應保持實質上的獨立,不應卷入或承擔被審單位、部門或經濟活動的經營管理責任。經濟效益審計的實質,在于審計人員客觀的收集與被審經濟活動有關的證據,并對審計證據進行系統而客觀的評價。如果審計中不能堅持客觀性,將會產生與事實不相符的審計結論和不可行的審計建議,帶來極大的審計風險。
2、建設性。經濟效益審計目的在于提高未來的經濟效益,而無補于過去,所以它具有建設性而不是防范性。
3、真實性、合法性。評價審計對象財政、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的效益性、合理性、可行性,有兩個前提:(1)反應財政、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的會計資料、情況報告等記錄載體必須是真實的;(2)被評價的財政、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本身是合法的。
三、我國企業效益審計面臨的問題
1、法律制度建設不健全
進行企業效益審計工作,首先是要做到有法可依。從世界范圍看,許多國家己經制定了專門的效益審計制度,績效審計已經成為大部分國家企業審計的主流。同國外績效審計普遍具有法律依據進行比較,我國對企業效益審計方面的規范卻比較籠統。沒有相關的法律明確就企業效益審計的范圍、內涵、目標、責任、權利和義務等做出規定,法律層面對企業效益審計的授權還不夠完善。
2、計算機審計方法在企業效益審計過程中應用還不充分
企業效益審計同企業財務審計相比較,需要進行更多的經濟定量分析和經濟效益指標的計算,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使得審計人員能擠出時間和精力開展企業效益審計,推動審計的效率。但目前在企業效益審計工作中,很多審計人員出身于財務、審計背景,還不能適應形勢發展要求,雖然對財務會計和單位內部控制有深刻的理解,但對計算機知識了解不夠,還停留在傳統的審計方法和模式上,開展計算機審計的意識不強,大多數還是依照過去的方法和套路來進行審計。
3、人才隊伍的知識不全面
企業效益審計具有綜合性、建設性、復雜性三大特點,這就決定了“企業審計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審計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應當具備有關生產、經營、技術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我國目前企業審計人員自身知識結構欠缺,知識層次單一,主要為財經、審計專業知識背景,缺乏其他學科如管理、計算機、法律等專業知識審計人員結構有待進一步改善,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推動我國企業效益審計發展的思考
1、進行審計法制化建設
依法進行審計是審計的基本原則,法律依據是開展企業效益審計的前提和依據。做好我國的企業效益審計工作,首先,要完善企業效益審計的法規體系。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指標評價體系,對企業效益審計目的、審計程序、審計報告形式等作出規定。同時,企業應建立健全系統、嚴格、規范的效益問責制度,為我國企業效益審計的發展服務。
2、進行企業效益審計信息化建設
面對我國企業效益審計領域計算機應用不足的問題,需要提高審計人員自身素質,加強相關的培訓工作,培養出的企業效益審計人員不僅要通曉信息系統的軟件、硬件、開發、運營、維護和管理,對而且還必須能夠利用規范和先進的審計技術,對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有效性進行審計、檢查、評價和改造。
3、加強和完善企業效益審計人才隊伍建設
由于績效審計方式和評價的特殊性,企業審計人員只具備財經、審計方面的知識是不夠的,實現審計人員結構的多元化也就更顯迫切。一方面,可以從社會招聘如法律、工程、環境保護和計算機專業等方面的專家,另一方面,可以在提高現有審計人員的素質上下功夫,針對企業效益審計知識缺乏的情況,加強組織績效審計知識的業務培訓工作,鼓勵審計人員努力學習企業效益審計的理論、方法,讓大多數企業效益審計人員逐步掌握績效審計的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馬嵐.現階段開展效益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J].會計師,2009,5.
[2]苗金旭.關于績效審計研究的文獻綜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