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2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中國癌癥雜志外科治療高齡食管癌患者 推薦本站點擊率最高的癌癥醫學期刊:《中國癌癥雜志》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承辦的全國性腫瘤學術期刊,是科技類核心期刊。讀者對象為從事腫瘤防治工作的中、高級醫務人員。
【摘要】 目的 總結高齡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療的經驗與體會。方法 對42例高齡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療圍手術期處理及手術方式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結果 手術切除率97.6%,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1%,病死率4.8%。結論 高齡食管癌患者術前應充分評估,嚴格控制適應證,加強圍手術期管理。頸胸二切口術式有優勢。
【關鍵詞】 中國癌癥雜志,高齡,食管腫瘤,外科治療
食管癌的治療仍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本院自199306~200703共收治經手術治療的高齡食管癌患者42例,現結合臨床資料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中男35例,女7例,年齡69~84歲,平均73.4歲,病變2~10cm,全組病例均行胃鏡及病理確診,胸部CT掃描,肺功能測定,其中鱗癌38例,腺癌4例。癌腫位于胸上段4例,胸中段30例,下段5例,術前放療3例。
1.2 治療方法 本組病例均在氣管插管全麻下手術,均行胃代食管術,平均手術3.5h,其中左開胸頸部吻合28例,胸內吻合5例,三切口頸部吻合6例,頸腹二切口2例,開胸探查1例。
2 結果
本組完成手術41例,開胸探查1例,術后出現心律失常22例,吻合口漏4例,呼吸衰竭6例,肺炎4例,死亡2例(1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胸內吻合口漏)。
3 討論
3.1 圍手術期處理 高齡食管癌患者多屬中晚期,病程長,營養差,并發癥較多,多伴有器質性疾病,對手術耐受力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因此,術前應充分評估手術風險,積極處理并發癥。高齡患者多數營養差,入院后即應營養支持,不能進食者可X線下置帶導絲營養管鼻飼增加營養,不能鼻飼者應加強胃腸外營養支持。高消耗狀態使患者體質差,免疫力低下,術前可給予免疫調節藥物,改善低免疫狀態。如CT顯示癌腫與重要臟器有粘連,行術前放療,放療量45Gy/20F/4周,可使瘤體縮小[1],放療完成2周后手術。本組3例放療后均順利完成手術。糖尿病患者術前應用胰島素降低血糖,使血糖控制在6~9mmol/L,血糖過高、過低都影響創傷愈合。高齡患者多合并心肺疾患,術前應充分糾正[2]。如合并慢性支氣管炎,術前3~5d即給予抗生素及擴張支氣管藥物,鍛煉深呼吸及深咳,術后可延長呼吸機輔助呼吸時間,濕化呼吸道,保證吸氧48h以上,可有效降低術后呼吸衰竭及心律失常發生。吻合口漏多發生在術后4~10d,患者術后3d仍高熱,頸部切口紅腫考慮出現吻合口漏,應拆開縫線,敞開引流,多可自愈。本組1例頸部吻合口漏超過1個月未愈者清創縫合瘺口,并用生物膠涂抹固定瘺口后愈合。
3.2 手術方式 高齡食管癌患者多數病理分化程度高,手術主要以切除病變食管,改善生活質量,力求最小損傷達到手術效果為目的。作者推崇左開胸、胃代食管、頸部吻合術式,其優點如下:(1)高齡食管癌患者多伴有血管硬化,血供差,吻合口漏發生率相對較高,而頸部吻合口漏發生后相對于胸內吻合口漏死亡風險較低,多可愈合。(2)頸部食管胃吻合相對于結腸代食管吻合口只有一個,相對吻合口漏發生率低。(3)胃血供豐富。(4)胃體較大,填充食管床可起到壓迫止血作用。(5)胃受胸內負壓影響小,避免術后胸胃擴張,尤其適用于高齡及心肺功能不良患者[3]。經頸、腹二切口食管癌根治術創傷更小,但手術難度較大,并發癥多,多需頭頸外科醫師協助手術,開展較少。高齡食管癌患者術中應適時雙肺通氣,至少每30min左肺短暫通氣1次,避免長時間肺不張。打開膈肌時應遠離膈神經,切口不易過長,沿肌纖維方向打開膈肌,最大程度減小膈肌損傷,保留大彎側血管弓,游離胃時禁止使用電刀,以防熱傳導使血管內膜損傷,血栓形成致吻合口缺血,手術失敗。胃應全部游離,如吻合口有張力,胃長度不夠,可小彎側橫行切開漿肌層縱行縫合延長胃,必要時將十二指腸第一部側腹膜切開游離[4]。
綜上所述,高齡食管癌患者手術應以最小的手術創傷達到最佳的手術效果為目的,術前充分評估,有效治療合并癥是前提,盡量縮短手術時間,使吻合口無張力保證血供,減少并發癥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湯釗獻.現代腫瘤學[M].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4:480.
[2] 王中易,石俊方.老年外科學[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42.
[3] 張春明,趙松.高齡食管癌賁門癌外科治療臨床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07,28(19):1112.
[4] 嚴仲瑜,萬遠廉.消化道腫瘤外科學[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