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0月14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目的:雙心護理對PCI術后患者的健康維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雙心護理理的形式、內容和效果評價進行綜述,旨在為雙心護理應用于PCI術后患者的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雙心護理 ;PCI術后 ;綜述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一直雄踞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前列。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后,因經歷了急救、手術等刺激,再加上對疾病預后的不甚了解,對自身疾病認識偏執,過度關注造成很多患者在術前、術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等情志障礙,即出現了“雙心”問題。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合并抑郁癥預示著預后不良[1]。
1.雙心護理的概念及其內涵
“雙心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對患者身體疾病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心理治療,以達到對患者身體、心理的共治,促進患者全面的康復[2],華佗的《青囊秘錄》曾指出“善醫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其次則醫其病”。我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也很早在國內提出了“雙心”醫學模式,即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同時,必須關注患者同時存在的心理問題,力求雙心健康[3] ,進而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
2.PCI術雙心護理的必要性
經皮冠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術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方案,隨著介入手術技術的日漸成熟,PCI在國內的應用也逐漸廣泛。雖然介入手術的安全性相較于傳統手術有明顯提升,但與保守治療相比,仍存在較大的風險性,且治療費用較高,患者在術前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的產生,甚至會影響到手術效果及預后。有文獻研究顯示 [4],冠心病手術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負面情緒是影響患者術后療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PCI 患者術后行雙心護理,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術前焦慮水平,提升患者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5]。
3.PCI術后雙心護理的內容
3.1一般資料
術后常規穿刺部位的護理:①橈動脈穿刺者: 術后使用加壓閥止血,觀察術側肢體皮膚的顏色、溫 度、傷口敷料有無滲血及穿刺周圍有無血腫,腕關節制動24小時,無需嚴格臥床。②股動脈穿刺者:術后使用鹽袋加壓止血6h,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血腫及雙下肢皮膚溫度、顏色、雙足背動脈搏動(注意觀察的結果是要和術前、對側肢體比較),12h后可指導患者向對側翻身,24h可拆除繃帶下床活動。按摩腓腸肌以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
(1) 飲食護理:指導術后患者都飲水,要求 6 ~ 8 h 內飲水量達 1 000 ~ 2 000 mL,尿量 2 h內 800 mL。,指導患者進食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食鹽攝入量 < 6 g/d ,膽 固 醇 攝 入量 < 300 m g/d ,每日脂肪限量于40 g以下,禁用油炸物、肥肉、豬肉及含脂肪多的點心;食物烹調可采用蒸、鹵、煮、燴等,少用或不用油的方法來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可選用脫脂奶,或肉湯去油,禁忌油脂蛋糕、奶油糖果、果仁等,少吃鹽分多的食物,如拉面、方便面、咸菜、火腿腸等,減少在外就餐及食用快餐的次數,選擇新鮮食材,可以選擇辣味、酸味、香味、甜味等進行調味。增加高纖維素飲食和維生素的攝入,每日可攝取新鮮蔬菜400~500 g,包括各種綠葉蔬菜、蘑菇類以及豆制品,每日水果攝入量100~150 g。
(2)用藥指導:按時服藥,學會監測藥物不良反應,服用抗凝藥物可出現鼻黏膜、口腔、消化道出血,降壓藥可導致胸部疼痛、頭痛、眼花、臉紅、心悸、血壓下降、便秘、下肢浮腫、咳嗽,降脂藥可引起厭食,肝功能異常,皮膚蕁麻疹等,如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就醫。
3.1.4 運動指導 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適量運動和體育鍛煉,活動量應循序漸進,運動前后監測心率或脈搏,運動過程中注意監測有無不良反應,如呼吸困難、頭痛、頭暈、胸痛、眼花、浮腫。一般冠心病患者適宜的運動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等有氧運動,運動過程中無呼吸不暢,可以少許的出汗,能和周圍的人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適宜頻率:30~60 m in/d,1周3 d以上。
(3)生活方式指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引起疾病得危險因素,戒煙限酒,不喝濃茶、濃咖啡,避免飽餐,避免情緒激動,注意保暖。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應合理控制血壓和血糖,并注意監測。保持大便通暢,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規律排便,便秘時使用通便藥物,不用力排便。保證睡眠質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早期無疲勞感,睡眠不佳時,使用促進睡眠的藥物。
3.2 心理護理
雙心護理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患者中的應用也是很有價值,研究發現利用焦慮評估值、心率、術后并發癥評價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雙心護理有利于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配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6]。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對于突然到來的疾病,病人易產生緊張及焦慮的情緒,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行心理評估,了解其心理狀態。②創造良好的醫療氛圍 安靜、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可以使病人感受到家庭式的溫暖,有利于疾病的康復。護 士 用和藹可親的語言與病人進行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病人的心理緊張。③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在進行每項操作前,特別是心血管介入術前,向其說明操作的步驟、目的以及操作中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不僅能取得合作,又能消除其顧慮。
④調動病人的主動性 及時掌握病人心理狀態,取得病人信任,使其積極面對治療,對病人自身能起到調節作用,對穩定病情和抵御消極心理具有良好的效果。⑤針對性護理措施 對有心理問題的病人,有針對性地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爭取得到家屬的配合,與家屬一起對病人進行開導和健康教育,消除病人的恐懼、緊張和憂郁情緒,使病人消除不良情緒,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3.3 制定個體化的雙心護理方案
已有研究證實年齡、文化程度、婚姻和居住狀況以及經濟收入等均是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因素,對有雙心問題的患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應全面掌握患者的一般資料、疾病嚴重程度和心理狀況,制定相應的心理疏導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個體化的護理,實施一對一的心理護理,提供不同的負面情緒的宣泄渠道[7-8]。定期組織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冠心病知識講座,對老年以及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健康教育,循序漸進,逐漸向患者介紹疾病的治療、預后以及自我護理相關知識;年輕的冠心病患者可通過與其共同居住的家屬,在向患者提供護理的同時開展家屬健康教育,指導家屬有關冠心病的飲食、運動、急救方案的知識,可有助于家屬對患者給予居家照護和康復鍛煉監督。
4 總結
PCI 成為臨床大力推廣應用的術式,雖然PCI 創傷小且局部麻醉,但患者高度焦慮、抑郁也會引起疼痛增強,血壓升高,進而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良影響[9]。此時,對患者給予恰當的護理尤為重要。“雙心”即心血管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雙心醫學又稱心理心臟病學或精神心臟病學,研究顯示抑郁和焦慮是冠心病最常見的兩類情志障礙[10]。“雙心護理”在重視患者心血管疾病整體護理的同時,強化心理護理的現代“雙心醫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學者研究指出,有效的心理干預能降低 ACS 患者及PCI 術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11]。對 PCI 術后患者行雙心護理干預,能滿足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介入術和預后相應知識的需求,從意識、行為上主動參與心理調節,進而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12]。
參考文獻
[1] 曹化,馬樹人,蒙濤,等.冠心病患者抑郁狀況的調查[J].疑難病雜志,2009,1(8):52.
[2] 張紅娟, 郭艷芬. 雙心護理用于幾例心臟病患者的案例分析[J]. 中國病案, 2007, 8(9): 封3-48 .
[3] 胡大一,于欣.雙心醫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4] 陳洪芳 . 心理干預對門診首次換藥患者焦慮及疼痛的影響 [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260-261.
[5]孫義蘭,李翠榮,馬柳英,劉燕平.雙心護理干預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7(05):51-52.
[6] 劉海鳳,屈亞新,徐海霞等.雙心護理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患者中的應用 [J ].華 西 醫 學 ,2015 (8 ):1526-1528 .
[7] 董虹.臨床綜合性護理對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態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J].中 國實用醫藥,2014(34 ):232-233 .
[8] 朱丹萍. 連續性健康教育對A CS患者PCI術后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D ].河南大學,2013 .
[9] 周春霞,趙娜,谷亞楠等.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消化道出血的影響 [J]. 河北醫藥,2013,35(8):1257- 1258.
[10] 胡春閣,張春,張銀雪等.雙心護理對 PCI 術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69):399- 400.
[11] 何愛敏,劉莉莉,王立君,劉照佩,張瑾,張靜. 冠狀動脈介入患者的雙心護理[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3,23(11):1465- 1467.
[12] 劉海鳳,屈亞新,徐海霞,趙瑞青. 雙心護理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患者中的應用[J]. 華西醫學,2015,17(8):1526- 1528.
作者:龍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