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25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了解我國麻醉護理的發展以及研究現狀,為麻醉護理的研究方向提供相關的依據。
關鍵詞:麻醉護理;CNKI;文獻計量學;數據庫
隨著臨床麻醉診療的需要及專科護理的發展,為了提高麻醉質量和保障手術患者的安全,從1998年起我國開始出現麻醉護理學專業[1]。美國麻醉護士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ofNurseAnesthetists,AANA)定義麻醉科護士為:具備相關護士執業證,接受過麻醉教育和培訓,能協助麻醉醫師進行麻醉的準備、維持、監測并提供麻醉患者護理的護士[2]。麻醉科護士已成為適應現代麻醉學科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3]。
我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麻醉護理工作開展較晚,工作范圍不明確、人員配置不合理、學歷水平偏低等問題仍然存在[4]。我國麻醉護理的研究及人才培養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內容較少,研究深度不足,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本文利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近些年來麻醉護理研究的相關中文文獻進行統計分析,探索國內麻醉護理的研究狀況,為提高我國麻醉護理研究水平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文獻檢索策略本研究的數據源為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為了提高檢索準確性,采用主題檢索,檢索條件為:主題=“麻醉”and“護理”,出版時間段為建庫至今,來源期刊為數據庫的全部期刊,本研究于2021年1月10日完成檢索。文獻納入標準:麻醉護理的基礎研究;量性或質性研究。排除標準:重復發表;簡介通訊;征稿啟事等。共檢索出符合標準的相關文獻5224篇。
1.2文獻分析方法采用Excel表對符合要求的文獻進行分析與整理,獲得文獻的信息內容包括題目、作者、發表期刊、發表年度、機構、是否有科研基金、主題詞詞頻分析、高被引文獻、全文等方面。
2結果
2.1我國麻醉護理研究文獻數量變化
從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麻醉護理研究進展較慢。CNKI數據庫中出現最早一篇有關麻醉護理的文章為《各種麻醉前的準備與麻醉后的護理》,于1953年刊登在《中級醫刊》。從建庫到2005年,雖可看到相關麻醉護理研究的文獻,但年發文量較少。自2006年起,文獻量呈大幅度上升趨勢,其中2019年發表文獻量最多,為510篇,占總文獻量的9.76%。
2.2文獻發表期刊
在本研究搜索范圍內發現,載文量超過50篇的期刊共有22種,其中護理專業期刊有11種,占比50%,主要分布的期刊大部分為核心期刊、普通期刊等不同層次的期刊。其中載文量最高的期刊為《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發表文獻為170篇,占比3.25%。其次為《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全科護理》,載文量分別為159篇、150篇,占比分別為3.04%、2.87%。
2.3文獻作者分布
從搜索范圍來說,發表文章最多的研究者是朱瓊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文量為18篇,其次是阮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陳旭素(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其中發文較多的單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說明這些作者及單位對麻醉護理領域有著較好的學術研究氛圍。
2.4研究機構分布在CNKI搜索中,發文數量最多的研究機構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文量為71篇,其次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發文量為28篇。
2.5基金支持情況從搜索情況來看,文獻基金支持僅有38項,其中11項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為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研究基金,3項為廣東省醫學衛生科技研究基金等。總體來說,我國麻醉護理研究有基金支持的占比非常少,資助來源有限,因而所出的科研成果良莠不齊。
2.6引用率和下載量較高的文獻在本研究中,被引次數最多的麻醉護理研究論文為張淑月等的《術中低體溫對患者麻醉恢復期的影響及護理干預》,被引次數達到240次,出自《中華護理雜志》,這反映臨床麻醉護理是中國學者關注度較高的模塊。下載量最高的文獻為韓文軍的博士論文《腹部手術后患者靜脈自控鎮痛護理管理方案的行動研究》,下載次數達到1634次。
2.7我國麻醉護理文獻的關鍵詞詞頻在本研究中,出現頻率較多的主題詞有40個,排名前10的關鍵詞詞頻。從中可看出,出現頻次最高的為“全身麻醉”,頻次為486次,占全部關鍵詞詞頻總數的8.50%,說明全身麻醉作為麻醉護理學領域的核心內容[5],將是研究的熱點;關鍵詞“護理配合”“護理體會”“麻醉恢復室”排名第2、3、4位。
3討論
3.1麻醉護理論文的年度發表情況分析
本研究通過CNKI數據庫搜索到符合納入條件的文獻總共有5224篇,從中可知最早的一篇有關麻醉護理研究的文獻發表于1953年,從側面可看出研究者進行麻醉護理研究的時間較晚[6]。從建庫到2005年,文獻量呈逐年緩慢上升趨勢。但從2006年開始,文獻量翻倍上升,證明專業人士關注和看重麻醉護理研究。尤其2019年發表了510篇文獻,是發表文獻量最多的年份,可能與2018年國家衛健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加強和完善麻醉醫療服務意見的通知》(國衛醫發[2018]21號),切實提高了麻醉專科護理的專業技術和研究水平有關,證明在國家層面對麻醉護理工作越發重視,學者開始關注麻醉護理研究工作,并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相應的期刊。
3.2麻醉護理論文的期刊分布、作者情況及研究機構分析通過匯總發文量靠前的期刊,有助于研究者及時了解掌握該領域最新研究動態。由搜索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麻醉護理論文大多數發表在中國普通期刊上,發文量超過50篇的期刊共有22種,其中護理專業期刊有11種,占比50%,影響力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可閱讀性和可信度,總體分布比較分散,但仍需推進高質量的研究和文章的產出。
相關領域科研實踐的縮影反映了有著學術影響力的作者群體和機構團體的狀況,通過對作者群體及研究機構進行分析,可以整體把握該研究方向的深度和廣度[7]。本研究中,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朱瓊芳發表有關麻醉護理研究文章有18篇,排名第一,研究內容涉及臨床麻醉護理研究、麻醉復蘇效果、麻醉恢復觀察及護理等方面。同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也是發表學術文章最多的研究機構,這從側面說明該機構對于麻醉護理研究比較重視。
3.3基金情況及高被引、高下載率文獻分析我國麻醉護理研究的基金支持數量偏少,5000多篇文獻僅有38項基金支持,可見對麻醉護理的科研投入尚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麻醉護理的研究發展和應用。因此,希望能有更多的基金支持發展麻醉護理研究,護理專業學者應提高自身科研水平,掌握基金申報流程,積極申報科研基金,以做出質量更高的研究。被引頻次越高的文獻越具有學術價值,評價一個研究機構科研實力的重要指標就是被引頻次數[8]。從檢索結果得知,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張淑月等[9]的文獻被引頻次最高;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韓文軍[10]的博士論文下載量最高。
3.4麻醉護理研究文獻關鍵詞詞頻分析
常能反映研究領域變化趨勢、集中程度和成果表述的是關鍵詞的數量和頻次[11],從宏觀層面描述一個研究熱點可以通過 對高頻關鍵詞的提取和分析來獲取[12]。本研究出現頻次最高的為“全身麻醉”,為486次,占全部關鍵詞詞頻總數的8.50%,說明研究的重點仍然在麻醉護理這個核心領域,但關鍵詞的使用欠統一規范。
另外,高頻詞中出現“護理配合”“配合”“麻醉護理配合”也較多,這說明麻醉護士在配合麻醉醫師進行臨床麻醉來確保患者的麻醉達到最佳效果中起著關鍵作用,也是研究的熱點。此外,“麻醉恢復室”出現的頻次排在第4位,說明隨著政府及醫院管理的介入,麻醉恢復室的護理也越來越受到麻醉護理領域醫護人員的重視和關注[13],這也表明研究方向集中在麻醉恢復室的管理、麻醉恢復室并發癥處理等。因此,學者對麻醉恢復室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成為麻醉護理研究的熱點之一。
護理論文范例: 臨床護理安全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4結語
本研究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的方法,對我國近些年發表的麻醉護理文獻進行計量分析。結果發現,我國護理學者越來越重視麻醉護理的研究,這從逐年增長的文獻量及護理核心期刊刊載了一部分影響力較大的論文也可以看出,但國家對麻醉護理的基金投入尚不足,護理學者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文獻質量不是太高,無法滿足患者對麻醉護理更高的社會需求。這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將更高質量的文章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另外,本研究的不足是只納入一個數據庫,文獻的收錄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工作中應擴大數據庫的檢索率,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偌翠,陳湘玉.我國麻醉護理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8):561-565.
[2]ELISHAS.Aneducationalcurriculumusedtoimprovetheknowledgeandtheperceptionsofcertifiedregisterednurseanesthetistclinicaleducators[J].AanaJournal,2008,76(4):287.
[3]李智,胡秀英.我國麻醉專科護士發展現狀及關注熱點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5,30(2):104-107.
[4]劉竹韻,沙曉妍,高玲玲.我國麻醉專科護理發展現狀[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7,33(4):402-404.
[5]趙華,段志光.血友病護理研究中文文獻計量學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22):2736-2740.
[6]陳文真,晁儲璋,陳松蘭,等.麻醉專科護士學歷教育培養模式與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9):425-428.
作者:鄧金瑩,謝麗苗,曾麗智,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