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28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美育課程受到高度重視,但是傳統的美育實施效果不夠理想,這就需要對其進行改變,將其與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等等結合起來,幫助學校構建綜合美育課程,從而保證美育教育的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為實現高校綜合美育課程的構建,本文主要針對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構建對學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體的參考建議,希望能為高校綜合美術課程構建提供有利依據。
關鍵詞:高校綜合美育構建
綜合美育課程是以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等等作為載體,需要在課程中滲透美育內容,確保美育目標得到順利實現。 由于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構建的復雜性較大,且高校在這一方面存在經驗匱乏、人才匱乏的情況,難以保證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構建的科學性及有效性,需要加強對這一方面的研究,促進高校綜合美育課程的不斷發展。 通過深入分析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構建的意義,探究高校綜合美術課程構建的路徑,有利于提出一些可靠的參考依據,使高校的美育教育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由此可見,本文圍繞“高校綜合美育課程的構建路徑”進行分析研究價值意義顯著。
教程教育論文: 論藝術社團推進高校美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構建的意義概述
美育不僅是一種審美方面的教育,更是一種人格和心靈上的教育,可以對人的審美人格和審美素養進行提升。 對于人的個體發展來講,美育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使其能夠學會發現美、感知美、享受美,獲得追求美好生活的價值意義。 只有保證學生具備較高的審美素質,才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行為方式,通過美來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及社會文明的良好發展。 從實質上來講,美育就是促進學生實現自我的價值,是現代公民在精神方面提出的更高的需求[1]。
在傳統的知識教育模式下,學生缺乏審美想象和情感體驗,導致學生成為物質生產中的“傀儡”,其精神世界貧瘠、心靈被物化,使得學生的內心存在嚴重的情感危機。 而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構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可以將美育融入到高校的學科課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更具有生機和美感的教學過程,從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產生良好的審美想象。 通過美育與學科課程的有效融合,可以溫潤學生的心靈,激勵學生的精神,解決學生面臨的情感危機。
此外,在全面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的各專業學科教學工作效率及質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而對于美育課程教學質量來說,則相對較低。 因此,需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對高校綜合美育課程進行構建,優化教學路徑及方式方法,使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教學的效率及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使高校學生的美育修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進而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素質發展。
二、高校綜合美育課程的構建路徑
(一)以學科課程為載體構建綜合美育課程
在高校綜合美育課程的構建中,可以將學科課程作為載體,實現對學生有效的美育教育,其主要就是在學科課程中融入美育,確保學生能夠了解學科知識具有的美,實現良好的美育效果。
1、積累審美經驗,提高審美素養
一般在語文、數學、地理、英語等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是以知識教育為主,主要就是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而在學科課程中融入美育,就必須要考慮到美育方面的目標,引導學生將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經驗轉化為審美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 將美育融入到學科課程中,可以讓學生與學科知識之間形成“做-受”平衡的審美關系,幫助學生積累審美經驗,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有效提升。 同時,需要認識到審美經驗與學生的日常經驗兩者具有的聯系,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將知識應用轉化為生活技能和實踐智慧,比如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等等,之后將其與人的意義、道德、情感、價值觀等等相結合,實現良好的平衡關系,在積累審美經驗的同時,使學生的審美素養得以提升[2]。
2、采用滲透領悟的美育方法
為促進美育在學科課程中的有效實施,需要采用合理的滲透方法,使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積累更多的審美經驗。
可以在學科課程的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方法和原則,營造出良好的美的氛圍,還可以對學科課程中的美的觀念和美的形式進行引導,比如將美育的精神實質滲透到課堂討論、新課傳授、情景導入等各個環節,充分利用模型、視頻、圖像、掛畫、卡片等等,使學生能夠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充分感受學科課程中的美,體驗美的形態,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例如:在學生學習“對圓的知識”這一課程知識的時候,可以利用花壇、輪胎等等創建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實驗中找出圓的半徑和圓心,對圓的定義和圓的畫法進行學習,思考圓的價值及作用,理解圓背后所體現出的和諧精神。 通過這一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反思自身的學習過程,感知獲取知識的愉悅,不斷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并做到主動參與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中。
3、挖掘學科知識蘊含的美育精神
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數人都認為學科課程與美育并無關系,使得美育在學科課程中的滲透存在較大難度,需要及時對這一觀念進行轉變,充分認識到學科知識具有的; 邏輯美。 在數學課程的知識學習中,需要了解推理中的科學美、圖形的對稱沒; 在語文課程的知識學習中,需要認識到文章中的結構美和語言美,古詩詞中的意境美; 還有學科課程中的科學素養、人格精神、民族文化和愛國情懷等等都是美的表現[3]。 引導學生對學科知識中的邏輯美進行體驗,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科課程中滲透美育提供良好的基礎。
(二)以活動課程為載體構建綜合美育課程
許多課程都是以實踐體驗的方法進行美育,比如書法、舞蹈、戲劇、美術、音樂等藝術課程,需要對藝術課程中的美育實施策略進行探究,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進行提升。
1、強化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在活動實踐中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做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產生良好的審美愉悅和審美體驗。 在開展活動課程的時候,比較重視學生獲得的實踐體驗,確保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意識,在活動中進行審美表現、審美欣賞和審美體驗,通過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美育方法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提升。 雖然活動的形式越來越多,但是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從而促進美育在活動課程中的有效滲透,實現對學生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培養[4]。
2、采用直接實踐體驗的美育方法
通過直接實踐體驗的方法開展美育,需要將活動課程的實踐性充分發揮出來,將學生的審美經驗和生活經驗作為基礎,使其能夠在活動中進行審美體驗,那么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將自然而然地不斷提升[5]。 例如:在美術課程中融入美育,可以讓學生去欣賞一些比較優秀的畫作,感受其中的形式美、抽象美、色彩的和諧美,以及作家的情感和諧美及沖突美,進而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同時,在學生參與繪畫活動的時候,能夠完成審美表現,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有效提升。 例如: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社區服務、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等等,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感受自我的美、社會的美和自然的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審美理想,強化學生對美的領悟能力,了解自身與社會、自然及自我成長之間的和諧。
3、在堅持經驗與自然、感性與理性的有效結合
在活動課程中開展美育教育的時候,必須堅持經驗與自然相結合的原則,強調生活經驗與審美經驗之間的聯系。 在活動課程中進行美育,需要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活動主題,確保學生能夠對其中的美進行感知和理解[6]。 其次,需要堅持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活動課程中的審美認識對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進行強化,而審美情感體驗也將促進學生的審美認識。
同時,學生是否能夠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取決于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其主要就是以理想和想象活動思想審美理解,但是這一過程存在較明顯的理性因素。 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審美理解能力及美育意識的培養,將審美的感性體驗與理性教育結合起來,通過活動主題對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利用,使學生能夠產生良好的審美情感,促進學生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實現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構建的目的,需要深入了解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構建的重要意義,做到將學科課程作為載體構建綜合美育課程,將活動課程作為載體構建綜合美育課程,確保學生能夠在課程中進行審美體驗,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此外,從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角度考慮,相關教師需重視自身教學專業水平的提高,通過加強自主學習,收集美育教育資源,融入到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教學工作當中; 并且,高校方面需加強對教師專業教學實踐能力的培訓,提高教師對外交流學習的機會,不斷優化美育課程教育資源及體系,進一步使高校綜合美育課程教學工作的質量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石成瑜.簡析當前高校美育現狀以及新出路[J].大眾標準化,2021(8).
[2]樊小敏,楊一涵.淺談高校美育課程的現存問題與改革路徑[J].藝術教育,2021(4).
[3]李蘇云.高校美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湖南包裝,2020(6).
[4]王澤群.高校美育教育現狀與思考[J].藝術大觀,2020(36).
[5]吳海倫.民族高校美育課程建設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
[6]伍榮生,江水蓮,唐進寶.應用型高校美育資源共享平臺的構建與實踐[J].三明學院學報,2021(2).
作者簡介:郭燕(1986-),女,漢族,山西晉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