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4月25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西夏語存在多種功能不同的動詞前綴:表示方向(direction)或者完成(perfective)的第一套前綴、表示“希求”(optative)意義的第二套前綴以及第三套前綴磌2d:-。本文以俄藏《天盛改舊新定律令》(以下簡稱《天盛律令》)為語料,考察法典中出現的三套動詞前綴共計五千余用例。通過與其他西夏文獻材料相對照,《天盛律令》中的用例顯示出附加在前綴后的動詞詞義與前綴在位移或行為的方向上存在相似的傾向。此外,本文中一些復雜動詞短語的用例以及此前研究并未論及的Pref-Verb語序的分析對今后西夏語動詞結構的研究也有裨益。
關鍵詞:動詞前綴;天盛律令;西夏語
葉甫根尼?伊萬諾維奇?克恰諾夫教授(EvgenyI.Kychanov)是國際公認的西夏學界研究先驅①。他的研究興趣之廣泛,含納西夏學各個主要研究領域:歷史、法律、文化、宗教、語言和文獻。20世紀80年代,他發表了《天盛年改舊定新律令(1149—1169)》[1],受到世界學者的普遍贊譽②。這部著作包括對西夏天盛年間修改的西夏法典的研究及其俄文翻譯。這部法典1909年由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P.K.Ko‐zlov)在黑水城發現,文獻原件今存于圣彼得堡的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本文主要探討《天盛改舊新定律令》中出現的動詞前綴。
一、與本文相關的西夏語語法
(一)動詞結構
在語言類型學概念中,西夏語屬于所謂的“主語—賓語—動詞”(SOV)型語言。動詞在句子中不可或缺③。常見的西夏語動詞短語結構為:前綴(否定、完成等)—動詞詞干—助動詞—指示代詞后綴—助詞從語法上看,西夏語“句子”在動詞短語中只要求存在一個動詞(詞干)。復雜動詞(下劃線是著者標注需要解釋語法字的地方,譯者注):竃2lyuq身【我未曾聞身滅。】
秲2dza:r滅篟1mi:Neg欄?lhe?受蕽1mi:聞箔2di:AV籋2ngaSuff(1sg)西夏語動詞存在“動詞一致關系”(VerbAgreement)或稱作“人稱代詞化”(Pronominalization),但是僅僅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一致關系存在標記(人稱代詞—人稱后綴)。句子中的一致關系[2]155:籋2ngaS我【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度滅之。】癐2zi:O1皆糶2ge:余嘩1me:無筁2ne:’O2涅僅1phan槃毋2’aCM于笭2’oV1入繫1gyuV2度秲2dza:r滅菻2pho:AV令籋2ngaS(Agreement)Suf(1sg)
(二)動詞前綴
西夏語存在多種功能不同的動詞前綴。依據語義可以將動詞前綴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1.本文主要討論的“前綴1/2”。2.否定或禁止前綴。3.疑問前綴。4.指示代詞(附著)前綴穔1chI:。一些副詞(例如“而且”)也可以置于動詞詞根之前。西夏語前綴包括聲母相同的幾對。第一套前綴的主要功能是表示方向(direction)或者完成(perfec‐tive)。第二套前綴表示“希求”(optative)意義。因此,前者常被稱作“第一套前綴”(即下文中的“Pref1”),后者被稱作“第二套趨向前綴”(即下文中的“Pref2”)。下表為西田龍雄此前研究成果中列舉的兩套趨向前綴[3]419。
三、一些帶有Pref1的短語或慣用語
(一)表示度量的息息1’a?-1A除了前綴用法之外,其語法功能還包括表示度量。在《天盛律令》中常常意為“一”。息翆1’a?1keu“:一年”(Ch.7,HM8_162Ar2)⑦息竃1’a?2lyuq“一身”(Ch.7,HM8_161Br2)(二)耳1k:作為一些短語的構成成分在《天盛律令》中,耳1k:1K常作為一些慣用語的構成成分。耳絹1kI:2dyen“必定”(Ch.12,HM8_257Al7)莻耳1ldi:q’1kI“:何如”(Ch.15,HM8_303Al7)⑧
四、《天盛律令》中的三套前綴
(一)前綴后附的動詞
本文統計了《天盛律令》中趨向前綴后附的動詞,具體使用情況參見附錄(前綴后的動詞列表)。下表列出動詞的種類與出現次數。動詞表示的動作位移方向如下:1A1N1K1W1D1R2E2N2K2W2D2R3D升,起,結束……減少,下降……屬于,預示,派遣,下降……出去,派,轉變,停……丟失,丟棄,給出,宣布,破壞……做,造,來/去……上升,提升,結束,準備,戰斗……減少,相信,安排……告知,給予,達到,集合,落入,派遣……后退,報答,得到,獲得,發送……給,殺,做,得,拿,丟失,有,去……做,住,告訴,來/去……偷,非法……下面我們從表意的角度來討論這些前綴。
一個動詞很少與幾個前綴關聯,但也有一些動詞要求附加特定的前綴。“位移的方向”的軌跡可能由動詞的語義表現出來,這種情況下的動詞就要求對應的聲母相同的兩套前綴帶有同樣的趨向意義。例如:[5]208-212息耳焦碽1'a?-1A息癏:寧癏“升,發”1k:-1K耳繗:宦繗“著”2w:-1W焦慣:絻慣“除”2r:r-1R碽屬:謾屬“為”寧宦絻謾1'e:-2E1ke:-2K2we:-2W2ryeqr'-2R前綴磌2d:-后的動詞詞義往往相近,例如“偷、奪、搶”等,都是非法或者用武力獲得某物。見《天盛律令》中的例子:矺何【云何為盜?】漓云磌Pref3秒盜(Ch.3,HM8_095Al5)往何【何取】磌Pref3箌取(Ch.8,HM8_181Br1)以我們考察《天盛律令》中的用例來看,1D和3D前綴后的動詞顯示出“互補分布”的特征。
1D后的動詞從不在3D后出現,3D后的動詞也從不在1D后出現。⑨有趣的是,2D后的動詞卻可以同時在1D和3D出現。因此,3D與1D在分布上類似,也就是說,Pref3與Pref1類似。在本研究中,我們刪除且并不考慮雙音節或多音節的慣用動詞(例如動詞萡鉗“分別”)薠罪【被判二等罪……】舉二稾品焦Pref1萡分鉗別盡管這樣的例句只是少數,但是仍需進一步研究。
(二)動詞短語的結構
本節我們將要從“形式”的角度探討前綴,也就是動詞(短語)的結構。正如克平舉出的一些其他語素有時也會在動詞和Pref1之間使用。例如菋(1ldi:q)篟(1mi:)筜(1ti:)等有副詞性、否定、禁止意義的語素。見如下《天盛律令》中的例句:礠諸【隨意殺人者已判……】綀人螇意苖殺息Pref1菋與藱議(Ch.1,HM8_059Ar5)……【……種等不罰……】尉種弛Pl耳Pref1筜Neg甲罰(Ch.11,HM8_251Al6)此外,我們在《天盛律令》中還發現了“Pref2-Neg-動詞詞干”這樣的結構。
五、結語
本文考察的是《天盛律令》中出現的西夏語詞綴,共涉及Pref1/2/3(特別是Pref2)三套詞綴五千余用例。與其他西夏文獻材料相對照,《天盛律令》中的用例為我們考察西夏語前綴的用法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天盛律令》這一文獻顯示出附加在前綴后的動詞詞義與前綴在位移或行為的方向上存在相似的傾向。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復雜動詞短語的用例(例如“Pref1-Neg-Dem-動詞詞干”)以及此前研究并未論及的有趣的Pref-Verb語序。這一分析會為將來西夏語動詞(短語)結構的研究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Kychanov1987-1989-КычановЕ.И.Измененныйизановоутвержденныйкодексдевизацарство-ваниНебесноепроцветание(1149-1169).В4-хкнигах.Изданиетекста,переводстангутского,исследованиеипримечанияЕ.И.Кычанова.ПамятникиписьменностиВостокаLXXXI,1–4).М.:?Наука?,ГРВЛ,1987-1989.
[2]荒川慎太郎.西夏語の格標識について.チベット=ビルマ系言語の文法現象1格とその周辺.Ed.bySawaHideo.Tokyo:ResearchInstitutefortheLanguagesandCultureofAsiaandAfrica,Tokyo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2010.
[3]西田龍雄.言語學大辭典.Vol.2[M].東京:三省堂,1989.
[4]荒川慎太郎.西夏文金剛経の研究[D].京都大學博士論文,2002.
教學論文投稿刊物:《漢語言文學研究》(季刊)創刊于2010年,是由河南大學主辦的學術刊物。辦刊宗旨:繁榮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服務學科建設與發展,提升社會精神文明生態。讀者對象:大學生、高校文科研究人員和其他社會科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