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2月13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琵琶在我國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通常情況下,演奏者都是采取豎抱的姿勢,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這一方式來進行演奏的。 而在實際演奏中,通過適當改變音色,可以更好地將曲調的情感表達出來,且還可以使琵琶的中國音樂特色得到進一步凸顯。 因此,本文針對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現與音色變化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琵琶演奏 情感表現 音色變化
琵琶演奏一般都是通過左右手的巧妙配合,再輔以合理的加工,來調整音色、速度,還有音質等各個方面。 在演奏中,更好地展現音色變化,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才能夠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也才能夠促進琵琶藝術表現力的不斷增強。 針對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現、音色變化來講,兩者必然是存在一定聯系的,所以,為了進一步增強琵琶演奏效果,應確保情感表現與音色變化相協調。
一、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現
在平時練習中,演奏者除了要重視基本技能知識的鞏固、積累之外,還要重視情感的恰當融入,也只有真正做到在情感在演奏中的巧妙融入,才能夠為其與觀眾產生共鳴提供有力支持,才能夠更好地傳承琵琶藝術。 [1]
在技巧訓練中,情感表現一定要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助于琵琶演奏情感的培養,也能夠通過對演奏技術的靈活運用來增強演奏效果。 一方面,針對琵琶基本功的訓練,通過情感的恰當融入可以有效減少訓練上的枯燥乏味感,也能夠保障訓練時間。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練習曲目來實現對相關演奏技巧的熟練掌握,進而在感受音樂律動的同時,對其中蘊含的情感做出更深入的體會。 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適當改變一些小型樂曲來進行練習,這樣既可以將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更好地呈現出來,也能夠在增強藝術性、色彩性的基礎上做到有機融合。 另外,對演奏者自身情感的激發也能夠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通過音樂來表達情感的過程中,通過彈奏輕盈跳躍的音樂旋律可以讓聽眾感受到喜悅的情感。 而悲傷情感的表達,則可以通過低沉且緩慢的旋律來實現。 對此,為了在現場演奏中可以做出更恰當的情感表達,在日常練習中,演奏者一定要重視并準確把握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然后再引用不同技巧的配合來呈現。
二、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
在琵琶演奏中,要想呈現出更理想的演奏效果,演奏技巧的熟練、靈活運用是不容忽視的,只有真正打牢基礎,才能夠將琵琶的藝術魅力更好地展現給觀眾。 在現場演奏中,通過音色變化可以將琵琶演奏中的旋律更好地呈現出來,而通過更巧妙地融合其中的主要音色以及一系列變化因素,能夠更充分地表達出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 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演奏者一定要對音色變化的意義給予正確認識,真正做到一系列音色變化的透徹理解,通過多開展一些演奏技巧訓練,以及扣弦力度等方面的訓練來對音色變化有更深刻的感悟。 [2]
首先,針對演奏技巧中的音色變化來講,不同的演奏者演奏的即使是相同的曲目,若整個演奏中運用的技巧不同,音色上發生的變化也會存在一定差異,所以,最終的音色變化效果關鍵還是取決于演奏者運用了怎樣的演奏技巧。 尤其是琵琶演奏中,不同的演奏者對于左右手的使用習慣,以及靈活性等方面都會存在一定差異,從科學層面來分析,人體左右手的彈奏力度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比如,習慣使用右手的演奏者,在平時的訓練中應多安排一些滾奏等彈跳類的訓練,還有輪指類演奏方式的訓練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定要在真正做到對相關演奏技巧靈活、準確地掌握后,再安排組合指法的訓練。 而對于習慣使用左右彈奏的演奏者,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多安排一些推、拉、帶、引方面的訓練。 特別是對于一些高雅琵琶曲目的彈奏,在現場演奏中,演奏者只有真正實現對各類演奏方式的巧妙組合,才能夠自然、充分地進行情感表達。 比如,針對《十面埋伏》來講,整個樂曲有著非常明顯的音色變化以及極強的震撼力,在用琵琶進行演奏時,演奏者通常都要具備較高的音色變化能力才能夠將其中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
其次,針對扣弦力度和扣弦面積來講,通過對一系列琵琶演奏的現場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演奏者在實際演奏中的扣弦力度以及扣弦面積也存在一定差異,且音色變化上的差異也較為顯著。 例如,在想象意境空間中,演奏者會融入某一境界,可以更鮮明、充分地展現樂曲中的音色變化。 音色變化、情感表現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是不容忽視的。 一方面,扣弦力度上展現出的不同差異會直接影響到音色變化效果。 比如,演奏者在現場彈奏中采用了較大的動作幅度,整體的演奏速度往往都會比較快,也會呈現更脆的聲音。 但若動作幅度較小,呈現出的聲音會更加渾厚。 同時,演奏中若扣弦的力度較小,會呈現出更清脆的聲音,扣弦力度若較大,發出的聲音一般都比較剛烈。 另一方面,演奏者的扣弦面積存在一定差異,音色變化也是不同的。 例如,同樣是指甲觸弦,用指甲縫來觸弦,呈現出的聲音是渾厚的; 但若是利用指甲中間部分來觸弦,音色通常都比較清脆。 [3]例如,在《十面埋伏》中,演奏者要對琵琶扣弦進行多元的組合控制,才可以將變化效果顯著突顯出來,再現樂曲中表現的場景。
三、琵琶演奏中情感表現與音色變化的關系
(一)情感表現與音色變化的關系
音樂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們進行思想情感表達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人們的情緒是復雜多變的,情感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人體的生理變化,且這一系列變化會呈現出一定的運動形式。 另一方面,人類在釋放自身情感的過程中,一般都會在表情動作上有所體現。 且音樂之所以會被人們認為是表現人類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因為音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在琵琶演奏中,音色變化和情感表現之間有著不可忽視的密切聯系,可以使得演奏者借助樂器,在彈奏中通過恰當改變音色來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 因此,在實際演奏中,演奏者一定要實現對音樂作品表達的情感做出深入了解,然后通過豐富的音色變化,以及力度變化來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更好地表達出來。
(二)音色變化可以表現豐富的情感
琵琶演奏呈現出的表現力是非常強的,所以,演奏者要正確認識到該怎樣利用音樂旋律來將自身內心的審美感受,還有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抒發出來,而這一過程也是演奏者創造性思維的活動過程。 在使用琵琶進行演奏時,音色的變化能促使人們進入廣闊的意境空間,在情感表現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優勢。 通過音色變化可以使人類情感得到更豐富的表達。 比如,對《塞上曲》的演奏來講,這一古曲在創作時就是圍繞人物內心情感的表達、訴說來進行的,其中主要表達的情感則是封建社會宮廷婦女內心的苦悶、惆悵以及悲憤等。 在具體演奏中,可以通過虛實音的恰當配合來呈現出更為強烈的音色對比。 其中,虛音是柔和縹緲的。 可以讓觀眾更深入地體會到古代婦女哀怨、惆悵的情緒,實音的演奏則可以做到柔中帶剛,能夠做到對婦女那種悲憤之情的充分表現。 演奏中,手指快速經過弦可以呈現出更加洪亮、剛勁的音色。 [4]在此基礎上,再搭配呼吸,足下發力,可以做到氣貫全身,力量也會逐漸貫穿手臂、手指,來更好地完成力的釋放。
(三)音色變化與情感表現需要通過想象實現
在琵琶演奏樂譜中,一般都是對音高、節奏,強弱和演奏指法等方面作出明顯的標記,但卻沒有針對音色要素的相關標記。 所以,在具體演奏中,不論是音色變化,還是情感表現都離不開演奏者自身想象力的支持。 人的頭腦不僅可以產生以往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還可以對之前未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進行聯想。 在音樂創作活動中,想象空間是無限的,但所有的想象要想得到恰當、合理的表達,最終還是需要通過一些可聽可感且有形的器樂演奏形式來實現。 [5]
基于理性思維,演奏者可以將不同的音色以及音色想象更和諧地統一在一起。 另外,還可以結合電影中的畫面,或者是舞蹈中的肢體動作,又或者是繪畫中的色彩等藝術形式的輔助來進行情感想象。 總之,情感想象越豐富,最終演奏出的音響效果便會更加生動感人。
例如,在閱讀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時,即使沒有去過蘇州,但也會在腦海中形成深秋夜晚、城外孤舟的情景,詩中的烏啼、漁火,以及月落、寒山寺等詞語,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人們的聯想,并逐漸在腦海中形成想象后的畫面。 所以,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通過想象可以對樂曲作品內涵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更靈活地引用音色。 且演奏者的想象力越豐富,音樂情感、意境也會做出更清晰、鮮明的表達。 比如,在看到《春江花月夜》這一琵琶曲的標題時,演奏者便可以在腦海中形成一幅有遠山、夜月和江水的美好風景畫。 所以,《春江花月夜》這一樂曲是著重以抒情為主體基調,音樂風格更加清新、淡雅。 而基于對這一柔美抒情基調的考慮,演奏者可以引用拉、推、揉、吟的演奏技巧,再配以細膩、平靜的慢滑、長滑、柔滑等演奏技法來做出更好的演繹。 在音色上,演奏的動作幅度一定要大,且重心、力點以及支點都要做到盡可能靠后,手指觸弦速度、過弦速度一定要慢,只有這樣琵琶才可以發出漸發性的振動,呈現出柔和且圓潤的音色,才能夠進一步增強琵琶演奏的藝術性,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由此可見,要想呈現出更好的琵琶演奏,一定要重視起演奏技巧與情感把控的有機融合。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有效聯想音樂形象,可為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情感表現提供有力的保障。 而通過演奏者自身的恰當處理,也可以更鮮明地處理音樂作品的各種音色,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呈現出作品中的情感變化。 通過對情感表現、音色之間關系的深入分析,不僅有助于增強琵琶演奏中的情感體驗,也能夠將演奏者自身的音樂素養更好地展現出來,以此來不斷增強聽眾的情感共鳴,取得更理想的演奏效果。
參考文獻:
[1]周顯順,崔日嘉.談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現與音色變化[J].黃河之聲,2018(04):35.
[2]李曼.淺議琵琶教學中的情感表現及音色變化[J].藝術評鑒,2016(05):157-159.
[3]張佳靜.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探究[J].音樂時空,2014(24):117+114.
[4]李娜.基于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研究[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7):50.
[5]張帆.談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現與音色變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4):164-165.
(作者簡介:慕揚,女,碩士研究生,甘肅省歌舞劇院,國家二級演奏員,研究方向:琵琶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