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欧美-第一页综合-丁香花成人另类小说-丁香久久-顶级欧美色妇xxxxbbbb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中國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的成就、問題及高質量發展對策

時間:2022年01月26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在全國糧食生產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實現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推動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就,具體表現在增加糧食產量、

  [摘要]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在全國糧食生產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實現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推動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就,具體表現在增加糧食產量、養活中部人口、為國提供糧食、提高產品品質、優化糧食結構、改善生產條件和促進科技進步等10個方面。當前,與“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要求相比,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尚存在耕地銳減、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科技落后等諸多突出問題。為實現新時代中部地區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必須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采取如下對策和措施:提高認識,強化擔當;保護耕地,利用耕地;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等等。

  [關鍵詞]糧食生產;糧食產業;糧食安全;高質量發展;中國中部地區

農業生產論文

  2021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式發布[1],標志著我國中部地區6省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正式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糧食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歷朝歷代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是國家安全、穩定、和諧、繁榮的基石。糧食生產的高質量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首要內容。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

  2021年12月8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諄諄告誡:“越是有糧食吃,越要想到沒糧食的時候。我反復地講,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決不能在吃飯這一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我們的脖子”[3]。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確保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強調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糧食面積,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指出,中部地區是我國“糧食生產基地”,要“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保持穩定,鞏固提升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地位”,“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1]由此可見糧食的極端重要性,以及中部地區在我國糧食生產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概述

  我國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6省,土地總面積102

  2019年中部地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糧食總產量分別占全國總數的29

  二、成就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增加糧食產量

  1949年,我國中部地區糧食總產量只有3218

  中部地區糧食總產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增長,主要在于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和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從1949年至2019年,中部地區糧食播種面積增加了8.5%,單產提高了4.7倍。

  (二)養活中部人口

  中部地區糧食生產最大的成就是養活了中部地區人口。1949年中部地區人口1

  (三)為國提供糧食

  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的成就不僅在于其養活了中部地區人口,使人均糧食占有量增加了1

  1962年,毛澤東在江西視察時稱贊“江西同志照顧大局”。1992年,鄧小平南行途經江西時動情地說:“在糧食問題上,江西是作了貢獻的。”從現實來看,我國現有13個糧食主產區(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其中就有5個(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在中部地區。即是說,全國38%的糧食主產區設在中部地區,中部地區80%的省是國家糧食主產區。這里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河南省不僅解決了該省近1億人的“吃飯”問題,還每年調出300億公斤原糧和糧食加工產品,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9]。

  (四)提高產品品質

  70多年來,中部地區在增加糧食產量的同時,還不斷提升糧食及各種農產品的品質。其集中表現在中部地區各省“三品一標”農產品(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的數量增加和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的提高等方面。

  如:山西是著名的“雜糧王國”“中國小米之都”。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山西“三品一標”登記認證達1733個。其中地理標志登記農產品數達119個,全國排名第三。經過初步測算,“三品一標”農產品全年實現產業增值近100億元,農民人均增收達到500元[10]。河南省截至2020年底有效期內“三品一標”及名特優農產品共3894個,其中綠色食品2142個、無公害農產品1345個、有機農產品31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60個、名特優新農產品216個,綠色食品數量進入全國第一梯隊[11]。

  河南省是全國“小麥第一省”,2021年小麥品質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省優質專用小麥面積達到102

  江西省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制定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扶持糧食及各種名優農產品發展。2012~2019年,江西“三品一標”農產品總量從2002個增長到5079個,年均增長14

  近年來,湖北水稻品種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19年5月,全省已審429個水稻品種,早、中、晚,秈、粳,粘、糯稻品種無一不全,國標三級以上品種254個,約占60%;品種結構優化,品種應用向優質、特色方向發展,早稻以加工專用型為主,中稻以優質、穩產、抗逆為主,晚稻以優質、抗逆為主,2018年全省優質稻種植率77

  湖南省截至2017年底“三品一標”認證總數達到3590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121個、綠色食品1209個、有機食品216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44個[16]。作為我國水稻生產大省,湖南省水稻常年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1/8,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2018年全省三等以上優質稻種植面積268

  (五)優化糧食結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部地區不斷調整、優化糧食生產結構,突出標志是:種類多樣化和布局區域化。以我國著名的“小雜糧王國”———山西省為例。如新中國剛成立時,山西省基本不種植水稻(主要因為水利條件沒有解決),而且種植的“雜糧”種類也偏少。而目前(2019年)由于生產條件大大改善,水稻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500hm2[5],種植的“雜糧”也有豆、麥、粟、薯、禾5大類20種,種類之多居全國之首。與此同時,山西省還不斷調整“小雜糧”布局,使全省雜糧進一步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一批優勢雜糧生產示范基地,包括: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和晉西北地區的優質小米基地,晉西北地區的優質馬鈴薯、雜豆基地,雁北地區的優質苦蕎基地,晉中地區的優質甜蕎基地[18]。優化的結構和布局,從而提升了糧食生產的功能和效益。

  (六)拓展生產功能近年來,中部地區和全國廣大稻區一樣,積極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由傳統意義上稻田只種植水稻單一作物,拓展為稻田既種植水稻,又同時在稻田里養殖蝦、魚、蟹、鱉、蛙、鰍等水生動物,形成“稻蝦”“稻蟹”“稻鱉”“稻蛙”“稻魚”和“稻鰍”等多種立體種養模式,大大提高了稻田資源利用效率,拓展了稻田生態系統的生產功能,取得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良好效果。2018年中部地區稻漁綜合種養面積94

  三、問題

  與“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要求相比,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尚存在諸多突出問題。

  (一)耕地銳減

  耕地是糧食生產最重要的基礎,是種植糧食作物的主要場所。目前,中部地區耕地數量、質量均出現“銳減”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耕地“流失”。由于中部地區各省工業化、城市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客觀上造成對農業耕地資源特別是良田的“占用”和“拉動”,使本來就緊張的中部地區耕地資源就更趨緊張。根據研究,從2009~2018年的10年間,中部地區6省中,湖北省耕地面積減少8

  二是耕地“撂荒”。如果說,耕地“流失”是直接、顯性造成耕地面積減少,那么,耕地“撂荒”則是間接、隱性造成耕地面積減少———是耕地利用面積的減少。根據研究,2017年江西耕地“撂荒”面積25

  (1)耕層變薄。全省耕地耕作層厚度普遍變淺、變薄,耕層厚度大部分在15~20cm,低于全國21

  (二)生態破壞

  如果說耕地銳減是中部地區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最大的障礙因素,那么,生態破壞則是中部地區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最大風險和威脅。其具體表現如下:首先,與全國各地一樣,中部地區正在加速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城鎮化建設,這就難免對區域農業生產、糧食生產帶來生態風險和挑戰。據作者實地調查,“景(景德鎮)鷹(鷹潭)高速”途經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春濤鄉東門村委會高嶺村小組,在2005年10月至2007年11月修建時,對該村山體、農田、道路、水利設施等造成極大破壞。其次,農業機械化正在中部地區和全國各地快速發展。這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推進農業現代化必由之舉,然而,大型機械田間作業對農田造成的生態破壞隨處可見。

  一是破壞農田田埂;二是輾壓農田土壤,破壞土壤結構,破壞農田平整性、平整度,造成農田田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既不利于耕作,更不利于作物生長;三是破壞生物多樣性,大型機械在田間反復來回作業,不僅會直接“傷害”“殺死”田間動物(如青蛙、蚯蚓、泥鰍等),還會極大地破壞農田原來“安靜”的土壤生態系統,“惡化”農田生物生存環境,從而導致農田生物多樣性降低,不利于保持和建立健康、豐富、充滿活力的農田生態系統。

  第三,近年來,中部地區和全國稻區一樣,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速度快,面積大,成效顯著。但不容忽視,由于有的地方在稻田改造和田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按要求、不按標準、不按規范操作,造成稻田溝渠過大(寬)、過深、過硬,不僅造成稻田耕地面積浪費,還破壞了稻田整體生態結構,且難以“復原”(一旦不實行稻漁綜合種養,難以恢復為原來稻田)———這是對稻田生態的極大破壞,必將損毀稻田糧食生產能力,對增加糧食生產、維護糧食安全極其不利。

  第四,最近幾年,中部地區正在加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其積極意義和取得的實際成效毋庸置疑。但也必須看到,有些地方不按要求和標準規范建設,造成高標準農田成了“水泥化的農田”———水泥化的機耕道、水泥化的田埂、水泥化的溝渠,缺乏“生態味”,實際上是對稻田生態的破壞,不符合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三)資源浪費

  一是水資源浪費。水資源是中部地區水稻等糧食作物生產最重要的資源,只有充分利用、節約利用、高效利用水資源,才有利于區域糧食生產。然而,在中部地區糧食生產過程中,水資源浪費問題非常突出。由于許多地方仍然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生產方式,糧食生產過程中水資源的“跑、冒、滴、漏”現象隨處可見,且非常嚴重,造成水資源極大浪費,致使目前水資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即是說,2/3的水資源被白白“流”掉了、“跑”掉了。

  二是肥料資源浪費。盡管近年來國家提倡“節肥”“減肥”,肥料使用量特別是化肥使用量有了明顯下降,但在糧食生產過程中,肥料資源浪費問題仍然存在,且在中部地區一些地方還比較嚴重。據作者粗略估算,中部地區糧食生產過程中肥料利用率一般只有25%~30%左右,除約1/3保留(保存)在土壤中(被土壤固定用于下一季作物),約有1/3左右的肥料流失了———或以氣態揮發了,或通過徑流(水土流失方式)流失,或通過土壤淋溶方式流失。

  三是作物秸稈資源浪費。作物秸稈資源是重要的農業資源。由于思想不重視、利用方式方法不科學,中部地區作物秸稈資源至今沒有得到應有的充分利用,浪費還比較嚴重。據作者實地考察和典型調查,中部地區作物秸稈資源至少還有約25%~30%沒有得到利用,亂堆亂放,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農業資源,還污染了環境,影響美觀,對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不利。

  四是畜禽糞便資源浪費。畜禽糞便資源是優質的肥料資源。由于工業化、城市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中部地區和全國各地一樣,在鄉村生活的人口越來越少,養殖業規模也就越來越小,產生的畜禽糞便的數量自然較以前要少得多。但就是如此少的畜禽糞便,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利用。據作者在中部地區有關鄉村調查,現在鄉村村民很少將分散的畜禽糞便資源進行積制、收集起來再施入農田,很多地方是分散的畜禽糞便資源“無人問津”,任其“滿地跑”“遍地流”,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

  (四)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是影響和阻礙中部地區糧食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這里特別需要指出來的是,中部地區部分省份存在嚴重的稻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對稻米質量產生極其不利影響。

  一是污染面積大。據調查,湖南省被污染的耕地面積已占總耕地面積的23

  二是超標率高。2014年,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雨湖區及湘鄉縣的調查結果顯示,其土壤平均鎘含量0

  三是污染重金屬種類多。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地表層格局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對南方四省(湖南、江西、浙江、福建)集中連片水稻田土壤重金屬污染進行調查評估,結果表明,以上4省水稻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不同,其中,重金屬點位污染等級最高的是江西省,約有5

  四是對稻米造成的污染重。2014年,對湖南重點礦區稻田生產的大米進行調查顯示,衡東縣大米鎘含量最高2

  四、對策

  進入“十四五”時期,全國各地正在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這一大背景下,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必須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此,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為實現新時代中部地區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必須采取如下對策和措施。

  (一)提高認識,強化擔當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中部地區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要加強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相關文件的學習,學習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提高對“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糧食生產”“中部地區糧食安全”等相關主題和內容的認識,真正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高度重視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的高質量發展。強化擔當,主動作為。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要在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強化責任和擔當,切實增強加快中部地區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要主動作為,主動參與到中部地區各省糧食生產的各項具體工作之中,主動促進、推動中部地區各省的糧食生產,為實現中部地區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群策群力、出謀獻策。

  (二)保護耕地,利用耕地切實保護耕地資源。耕地是糧食生產的重要基礎,發展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必須首先守住耕地這個根基,切實保護好中部地區各省寶貴的耕地資源。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精神要求,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嚴禁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嚴禁違規占用耕地挖湖造景、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擴大自然保護地、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嚴禁違法違規批地用地。 充分利用耕地資源。保護耕地的目的是為了利用。中部地區各省必須充分利用好每一寸耕地資源,充分發揮每一寸耕地資源的作用和功能。決不能浪費耕地資源。這里特別強調兩點:一是要擴大復種面積,提高復種指數,從而提高土地(耕地)全年利用率;二是要發展間、混、套作,實行立體種植、立體種養,尤其是中部地區旱地,更適宜推行旱糧作物間的間混套作立體種植或立體種養,模式更多、效益更佳。

  (三)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提高糧食總產量,是維護中部地區糧食安全乃至整個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也是實現區域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提高中部地區糧食總產,在播種面積一定的前提下,關鍵是提高糧食單產。提高中部地區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推廣高產糧食作物品種;二是推廣優良、先進的栽培技術和方法;三是合理使用肥料(包括化肥和有機肥)、農藥(主要是生物農藥)、農膜等各種物質投入;四是建設高標準農田,等等。在提高中部地區糧食產量的前提下,還必須改善糧食品質。如果說,提高糧食產量是為了解決人們“吃得飽”的問題,那么,改善糧食品質就是解決人們“吃得好”的問題。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必須既解決“吃得飽”的問題,還應滿足“吃得好”的要求。改善中部地區糧食品質,應做到:

  第一,選用優良糧食作物的“優良品種”“好品種”“好糧種”;第二,節肥減藥,減少農業“內源性”污染、面源污染,治理農田生產環境、優化農業生態環境,為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奠定基礎;第三,治理農業、農田、農村周邊污染型企業和各種污染源,減少農業“外源性”污染、點源污染;第四,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廣泛開展植樹造林,增綠擴綠,優化農業外部“大環境”,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品牌農業”“品牌糧食”。

  (四)休耕輪作,用養結合

  如前所述,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為國家糧食增產和糧食安全作出巨大歷史貢獻。然而,由于農田長期“高負荷工作”“過度耕作”,致使部分農田特別是糧田已出現“入不敷出”、地力下降、質量“退化”、土壤有毒有害物質積累(包括出現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等現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勢必影響該地區糧食生產長遠發展,危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更談不上高質量發展。為此,中部地區各省要將休耕與輪作結合起來,適度休耕、適當輪作,建立用養結合型糧田耕作制度。高科技支撐,高效率發展,這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

  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發展和應用現代高新農業科學技術,著力實現光、熱、水、土、機械、勞力等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利用與轉化的高效率。總體原則和要求是,將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大數據、物聯網、5G技術、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無人機、機器人等高新技術應用于中部地區糧食生產全過程和全產業鏈條,從而實現資源利用高效率、糧食生產及整個糧食產業高效率。其具體措施和環節包括:

  一是工廠化育秧(育苗)。利用現代化光、溫、水、肥等控制設備和手段,由傳統農業“露田育秧、大田育苗”轉變為工廠化育秧、育苗,可大幅度提高秧苗成活率和提升秧苗素質,為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二是機械化耕作。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推廣農業機械化,實行機耕、機插(秧)、機收等全程機械化。三是精準化施肥、控水。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精準農業技術,對作物生長期間水、肥利用狀況進行精準調控,從而可大大提高水肥資源利用效率;四是無人機防病、滅蟲。利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綠色農藥、生物農藥),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草害。五是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監控和調控,從而實現糧食生產全過程的資源利用高效率和生態經濟高效益。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07-23.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3]杜尚澤.“那么糧食怎么辦?”[N].人民日報,2021-12-12.

  [4]張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超1.3萬億斤[N].每日經濟新聞,2021-12-28.

  [5]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0年)[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作者:黃國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区1 |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超级碰碰碰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毛片大陆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 a一级毛片视频免费看 | 国产亚洲欧美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短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 中国高清性色生活片 | 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 在线黄色小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 | 欧美一级毛片国产一级毛片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 国产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视频网 | 黄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州色片 | 人人草人人干 |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欧美 | 中国黄色片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免费高清视频日本 | 亚洲综合色网站 |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 | 国产视频在线播放 | 91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奇米影视大全 |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 在线91色| 美女一级a毛片免费观看 | 综合久久网 | 在线观看欧美大片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999小说 | 特黄特级a级黄毛片免费观看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