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8月2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近些年來,伴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其已經在各個領域當中得到廣泛運用,其中自然也包含教育領域。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之中對信息技術加以應用,可以對知識進行直觀展示,幫助兒童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以及掌握,并且讓兒童在識字學習期間感受現代科技給生活以及學習帶來的影響。 本文在分析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意義的基礎上,著重對識字教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展開探究,希望能對實際教學有所幫助。
現階段,信息技術除了對人們生活方式進行改變之外,同時也對社會以及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伴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教學方式已經發生較大變化,把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進行緊密結合,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人文素養以及科學素養,更好還需具備創新精神。 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之中對信息技術加以運用,創新教學方法,對教學資源加以整合,給兒童提供更加寬廣的發展平臺,促使兒童全面發展。 在各個行業當中對信息技術加以運用,使得人們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而在教育領域當中對信息技術加以運用,也讓教育方式發生較大變化。
語文教育論文: 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把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進行高度融合,可以讓兒童對更多知識進行掌握,可以實現不同方法以及不同內容的融匯滲透,有效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 同時,信息技術可以改變以往枯燥狹窄的課堂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對教學流程進行改革,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促使教育教育深入發展。 兒童在學習期間不僅能夠對知識進行掌握,同時還能發展兒童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 小學是培養兒童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在此時期,教師運用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方式能夠對兒童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借助信息技術來對識字教學進行優化,促使語文教育改革逐漸深入,促使兒童全面發展。
1 現階段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科技發展越來越迅速,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并且逐漸與各行各業相融合,信息技術也逐漸滲透到了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信息技術也滲透到了教育行業。 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基礎性學習階段,其中,語文學科的學習又是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學科。
語文學科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對理解其他學科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那如何應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是每一位一線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 在日常的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相融合,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提高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使我們的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意識不足。 目前的語文課堂一直都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要從整體把握課堂節奏,制定教學目標,帶領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新知識,但是,有一部分教師習慣于傳統應試教育的教授方法,把語文教材作為主要的教學中心,教學內容的安排往往局限于教材本身,對教授內容的信息化意識不足,在課堂中應用信息多媒體課件的頻率比較低,并且利用不是特別的充分,教授的方式仍然是灌輸式教育,信息化技術使用的不足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差,學生對于一些沒有經歷過,沒有感受過的事物不理解,“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阻礙的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信息技術化應用水平比較低。 小學語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比較低也是導致現階段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存在問題的一大原因。 學校往往重視教師的學科理論專業知識的培訓,在教師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比較少,教師日常工作比較忙碌、繁瑣,往往將注意力放置在教學內容的課程安排與學生的能力提升上,因而在主觀上對于信息技術能力的學習的驅動力不足,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教師在信息技術使用中的水平低。
2 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
(1)進行微課導學。 為提升課堂教學具有的趣味性,語文教師可借助微課實施教學,把抽象文字變成有趣生動的故事,這樣可以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時期,兒童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通過抽象文字來構建趣味性的故事,可以有效激發兒童的求知欲望,可以促使兒童進行深入學習,借助多媒體對一些視頻以及音頻進行講解,可以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補充,引導兒童對形旁以及聲旁規律進行探究,這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 第一,在漢字之中,字音起到重要作用。 開展聲旁教學期間,語文教師可提前對課件進行制作。
例如,進行“青”字教學期間,漢字當中包含很多把“青”字當作聲旁的漢字,比如眼睛當中的“睛”,熱情當中的“情”,晴天當中的“晴”,上述漢字都與青字有關。 然而怎樣將這些字進行聯系,這是教師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教學期間,語文教師可編排一些兒歌,以此來幫助兒童對這些字加以掌握。 而且,語文教師還需為兒童提供更大發展空間,引導兒童在課下對含有“青”的漢字進行搜索,之后在課上進行小組交流以及討論。 語文教師可將兒童收集到的漢字制作成課件,然后借多媒體進行播放。 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兒童對這些漢字讀音以及寫法進行掌握,促使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2)開展提問教學。 語文教師若想有效提升兒童問題發現以及解決能力,可把教育資源這一平臺當作依托,幫助兒童把問題當作導向進行識字教學。 借助微課這些資源,語文教師可向兒童展示其他兒童學習方法以及過程,如何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現實生活當中怎樣發現常見問題,帶給人們怎樣啟發,讓兒童自主設計課堂,此種課堂方式可以提升兒童的積極性。 識字教學期間,兒童具有較強的探索意識,對于很多生字非常陌生,假設教師可以讓兒童按照自身發展需求,自主設計學習內容,可以讓兒童充分意識到自身具有的主體地位,培養其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進行“請”字教學期間,語文教師不能僅讓兒童使用“請”字組詞及造句,而且還需設置相應情境。 比如,假設大家走在大路上向別人問路,這時同學們應當怎樣說? 如此一來,兒童會十分積極的舉手發言。 比如,阿姨,請問兒童公園怎么走? 這樣一來,可以讓兒童在一個真實情境之中更快速讀出“請”這個字的讀音,同時對“請”這個字字義加以深刻體會,體會使用“請”這個字給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 這樣一來,可以讓識字教學變得擁有一定的生活溫度,有效激發兒童的識字興趣,促使兒童對漢字主動進行學習。
(3)實施翻轉教學。 翻轉課堂源自美國,主要是由教師對視頻進行講授、學生觀看以及師生互動形成的,為了讓兒童更好的進行識字學習,教師需要按照兒童個人情況來設計相應課程目標。 例如,進行《鳥的天堂》教學設計期間,語文教師需對兒童需要學習的一些內容,之后兒童借助網絡展開自主預習,同時按照兒童留言來對講解的重點內容加以確定,引導兒童對鳥與隹之間具有的關系進行理解,進而進行深刻感受。
如今,信息技術能夠給兒童學習帶來巨大影響,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同時擴展兒童的學習空間,此種按照兒童需求設計的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兒童的自學能力。 而且,翻轉課堂是兒童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兒童可在網絡上查閱有關資料,同時制作課件,或在語文教師遠程指導之下制作微視頻,在課堂之上進行8-10分鐘自主講解,與其他同學一同分享自身對于課文內容的具體理解以及自身在學習期間收獲的一些新字新詞。 針對兒童來說,如果語文教師讓兒童準備40分鐘的講解內容非常困難,但翻轉教學的市場恰如其分,能夠借助網絡和教師進行交流,進行實現相應的教學目的。 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提升兒童的識字效果。
(4)開展情境教學。 語文教師需不斷對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利用課堂有限時間讓兒童學習更多知識,掌握更多詞匯,同時進行深刻記憶。 借助情境教學方法可以為兒童設置與現實生活相貼近的情境,這樣可以讓兒童在熟悉情境之中進行識字,加深其對漢字的理解以及印象,并且通過新穎方式來吸引兒童興趣,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升。 例如,進行《樹和喜鵲》教學期間,針對文中這段描述: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只鳥窩,鳥窩里只有一只喜鵲,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針對“孤單”這個詞語,教師可要求兒童進行重點理解。 針對兒童來說,難以理解“孤單”代表內心孤獨以及寂寞,其通常停留于單獨的一個人,并無他人陪同這一意思。 所以,語文教師可進行以下設計:第一,把“孤單”這個詞語找出來,讓兒童嘗試談一談“孤單”的具體含義。 第二,引導兒童對上述語段進行閱讀,指導其聯系一只喜鵲,一只鳥窩以及一棵樹來對“孤單”代表的只有一個這一含義加以了解。 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兒童對“孤單”這個詞語進行理解。
綜上可知,把信息技術與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進行融合屬于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教學期間,語文教師需引導兒童據理識字,進行微課導學,幫助兒童解決難點,開展提問教學,實施翻轉教學,開展情境教學,以學定教,進行空間助學,促使識字教學整體效率不斷提升。
作者:貢去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