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2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有課內和課外兩部分組成的,在課上進行課文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加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但想要學生在語文獲得全面的發展,單靠課內教學是不夠的,還需要將課內課外相勾連起來,開放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內外“勾連式”閱讀課堂的開展做簡單闡述。
關鍵詞:“勾連式”閱讀課堂;閱讀;小學語文
一、引言
小學語文主要是以基礎知識的學習為主,如字詞、閱讀理解、作文等內容,其中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生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何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來進行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是老師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老師認為課外閱讀是屬于學生課外的事情,老師沒有必要指導,但在新課改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使得課內外閱讀提升到了一個重要地位。
二、課內外“勾連式”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1.興趣導引,打開課內外閱讀銜接的大門。
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時候之所以銜接不當,在于學生對語文閱讀缺乏足夠的興趣,支撐他們堅持閱讀的動力不足,因此他們在教師布置閱讀任務時表現得不夠積極。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可以理解,但是不能縱容學生不閱讀的習慣。如果一開始不對這種情況進行整治,那么教師的課堂教學就無法進行下去,因為很多學生會覺得只要大家都不去讀,教師就不會單獨批評某個同學。抱著這種心理,很多學生漸漸地養成了這種壞習慣,這不利于課內外勾連式閱讀銜接的高效進行。
當然僅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是不夠的,也是不太適合的,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讓其即使沒有教師的督促和規定,也能夠自發地去閱讀課內外作品。例如,閱讀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文章后,學生驚嘆于伽利略驚人的智慧,教師可以提示學生:“伽利略追求真理、不畏權威的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啊!大家還想知道有關科學家伽利略的故事嗎?”接著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有關伽利略的少兒傳記作品,或者是其他關于科學家小故事的趣味書籍。
又比如,在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拋出一個問題:“像恐龍這樣強大的生物,它們是怎樣滅絕的呢?大家想知道恐龍所生活的時代是什么樣子的嗎?”光看課本上的文字描述,許多學生就已經產生了無限遐想。然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由國內外電視臺制作有關恐龍生活的紀錄片,讓學生領略史前時代的奇妙。學生通過教師的描述和對紀錄片的欣賞,很快激發了對遠古生物的興趣。接著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世界未解之謎》《十萬個為什么》《恐龍的世界》等科普作品,并告訴學生閱讀這些書可以解開關于恐龍的謎團。
一旦興趣建立起來了,學生就算沒有完整地讀過這些少兒科普作品,但是內心已經對這方面的知識信息產生了好奇心,這促使著他們邁進課外閱讀的大門,而這些閱讀內容一方面可以對課內教學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學生的自然科學知識。
2.將課外閱讀安排在課堂教學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以讀寫為主,學生要先會讀才能會寫。為了能讓學生降低寫作難度,小學老師要結合課內閱讀來指導學生課外的閱讀,將課外閱讀安排在課堂教學前,既能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讀寫能力。對在課前進行的課外閱讀中的一些字詞句結合教材文章進行講解,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內文章內容,而且有利于學生增加好詞、好句的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比如《跑進家來的松鼠》這課,老師在講課前讓學生回憶曾經讀到的描寫動物的文章,然后啟發學生可以用哪些角度來對松鼠進行描述,通過發散學生的思維來鞏固學生學過的內容,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 策略指導,使學生養成課內外閱讀的習慣。
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往往缺乏自主性,一般都是教師一再強調,把閱讀當成作業或任務布置給學生。在經過興趣導引、綜合實踐之后,很多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提升了,將課內和課外閱讀之間的關系也理清了。但是他們的閱讀習慣還有待進一步養成。例如,看書就像“水過地皮干”,不知道做筆記;或者讀書囫圇吞棗,貪數量不求質量,閱讀效果不明顯;還有的學生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不主動問、也不主動查詢,錯失了學習的好機會。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性地進行策略指導。
比如,在教學童話故事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然后分好閱讀小組,要求每人每天至少要閱讀一則童話故事,并寫出至少兩百字的閱讀讀后感,整合成閱讀筆記。學生開始或許會覺得比較麻煩,但是當一周過去、一個月過去,他們會發現自己對這些童話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更能夠體會到作者創作的匠心獨運。
當然,課內閱讀的內容主要是以課文為主,這些是由教師講解、學生必讀必學的內容。對閱讀自主性較差的小學生來說,課外閱讀也要由教師指導,指導其進一步地閱讀。課內外閱讀都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的閱讀態度必然會受到教師的影響。例如,學生只會去讀教師反復強調的書,而且在讀書之前已經套入了教師所指導的閱讀思想,在閱讀時缺乏個人的主見。因此,教師可以開展閱讀討論會,讓學生對比兩本童話書有哪些不同之處,通過討論,學生的閱讀思維逐漸打開,大大增強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活力。
總的來說,課內課外都要兼顧,要以課內精講為主,同時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能夠對課外閱讀的經典書目進行深入閱讀探討。在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指導的時候,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讓學生在閱讀討論中暢所欲言,將閱讀融入個人習慣之中。
三、結語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課內外勾連式相結合的閱讀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課外閱讀提升了課內閱讀教學質量,幫助學生走出寫作困境,同時也培養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課內外的好詞好句進行記錄和積累,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知識養分,全面的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論文范例:小學語文教學中低段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
參考文獻:
[1]賈紅琴.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整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
[2]王芳.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鏈接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26)
[3]薛小英.關于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結合策略的探究[J].名師在線.2017(23)
作者:李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