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2月0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關注小學體育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給小學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越來越多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被體育教師引入體育教學中,并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但是筆者通過翻閱文獻發現,唱游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廣泛,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鮮被人提及,其功能與作用及教學效果被忽略,本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唱游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研究進行了梳理總結,以期唱游教學法能夠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得到重視,得以充分發揮其作用。
關鍵詞:唱游教學法;小學體育教學;應用研究;現狀
體育在小學教育階段占有極重的地位,毛澤東曾在《體育之研究》中寫道:“小學之時,宜專注重于身體之發育,而知識之增進、道德之養成次之;宜以養護為主,而以教授訓練為輔。”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發育的高峰期,好奇心重、對事物感興趣、學習欲望強烈、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體育教學論文范例: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可通過體育的鍛煉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優良的品格,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但是,以前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具有很大的弊端。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并且由于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體育教學,查閱文獻可知有描述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翻轉課堂、小團體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諸多文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有關唱游教學法運用的文獻少之又少。
雖然唱游教學法雖被教師提及的較少,但是它的教學質量、教學綜合效果等是不容忽視的。唱游教學起源于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1912年,唱游教學被納入國民小學體育教材。唱游教學法通過唱歌、口訣、順口溜等形式以及游戲手段,以現實生活為依托,創設多種情景,注重興趣,讓孩子以“邊唱邊游”的方式通過一些生動形象的模仿活動以及具有故事情節的活動,加強表現力,從而達到培養審美情趣、培養兒童反應、協調、靈敏等素質,增強學生律動感以及表現力的目的。可以說,唱游教學法綜合了音樂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團體教學法的優點。
1唱游教學法用之于體育教學的背景
唱游教學法起源于音樂教學,于1912年納入國民小學體育教材,2018年,張學海在《浙江體育科學》發表文章《民國時期小學體育教育狀況分析及反思與啟示》,文章中提到1936年的修正課程標準,將一二年級的體育與音樂課合并為唱游課,政府在頒布的《小學低年級唱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規定其課時數,1936年修正課程標準中,低年級共開設有六門課程,在課時設置上,唱游課為180min,一年級唱游課時占總課時的17.6%,居于第2位。二年級占總課時的16.2%,居于第2位;可見民國時期小學一二年級主要是唱游體育課程,并且由小學一二年級體育課時在總課時的占,可見當時政府對小學體育的重視。1991年,吳慶茂在《學校體育》發表的文章《唱游課教材與教學》,文中說到在建國初期,在中央教育部順發的《小學體育課程暫行標準》(草案)中,低年級體育教材就有“唱歌游戲”一類。含有唱游教學這一內容。
1986年,張樂天、卓和平在《體育教學與訓練》期刊發表的文章《小學唱游課初探》中提及:教育部在1984年9月頒發的“全日制城市小學教學計劃”(草案)中規定:小學一、二年級每周增加一書唱游課。并在該教學計劃中說明“為了照顧低年級兒童的特點.小學一、二年級體育課也可與唱游結合進行。”再往后,唱游課幾乎淡出了小學體育教學體系,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為了迎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體育教師不斷探索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唱游教學又被偶爾提及,但是翻閱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等平臺,有關唱游應用于體育教學的文獻寥寥無幾。
2國內有關唱游教學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的研究現狀
1986年,王武在《學校體育》發表《我對音樂進課堂邊唱邊練的看法》,在文章中,作者通過自身回憶,依據時間節點的推移談及唱游運用小學體育教學的方式,并對唱游進入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思考,但是沒有提及唱游怎樣才能更完美的運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也沒有提及運用唱游教學的教學功能、所能獲得的教學效果。1989年,張吉祥在《體育教學》發表《怎樣上好唱游課》,在文章中,作者認為唱游課無論從內容與形式都要高于幼兒園的游戲課,并有別于音樂課和體育課,是三者的有機結合。還提到唱游課的內容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兒童歌舞、音樂游戲、體育律動操。并對此進行了闡述與解析。
1992年,席原在《小學教學研究》發表文章《體育課準備活動中的唱游》,文章中主要闡述唱游教學引入體育教學所能產生的良好作用,作者認為唱游教學具有將歌(唱歌)、樂(音樂)、舞(舞蹈)和游(游戲)融為一體的綜合性特點。唱游教材的內容、結構、方法與體育教材中的游戲有著相似之處。唱游教材和游戲一樣,在小學體育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運用在準備活動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1993年,柴巧玲在《體育教學》發表文章《小學“唱游教學”實踐談》,作者認為小學體育運用唱游教材可以改變以往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成人、單調、呆板的教學狀況。唱游課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但是唱游教材應與主要教材緊密結合,起到輔助作用。
2002年,吳紀安在《中國學校體育》發表了文章《“唱游”真開心》,文章中作者主要介紹了唱游課中可以進行的十個小游戲,情節豐富多彩、大多數游戲都源于生活,游戲設計精巧、語言生動形象。豐富了唱游教學的內容,但是作者只注重唱游教學中激發孩子們興趣這一方面,沒有提及關于小學體育唱游教學中技能性練習的內容。2004年,作者王華倬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發表文章《論民國時期(1927-1949年)我國體育課程的演變過程、特點及其歷史價值》,文章中提到了唱游。2004年,張勇衛在《中國學校體育》發表文章《合作性唱游兩則》,文章中作者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并運用了一些合作性唱游活動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們的合作意識以及集體主義觀念。比如:悄悄話、鉆山洞,游戲生動有趣,孩子們能夠沉浸其中,收獲不少歡歌笑語。但是作者的側重點在于唱游教學的游樂方面,而忽略了體育課技能性練習等方面。
2009年,作者張國強在《新西部(下半月)》發表文章《淺析小學體育的教學方法》,文章中作者認為應用唱游教學法的時機有1、一年級新生入學前兩周的學前教育期間,其目的是讓學生快速適應課堂常規,引起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打消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2、作為準備活動的手段,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創編新操,在優美樂聲中進行勞動操、墊上操、球操等,活動身體、愉悅身心、陶冶情操。3、作為整理活動手段,運用唱游教學法使學生在舒緩音樂伴奏下,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減輕身體心理負荷,緩解身心疲勞,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本篇文章只是提及運用時機,卻沒有談到唱游教學法運用方法、運用手段、運用內容等,過于簡要。2012年,荀杰在《天津市教科院學報》發表《唱歌、游戲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文章中提到唱游教學法,主要討論介紹了唱游教學法的具體運用、運用的一般模式、及運用時應注意的事項,并強調注重創設情境。
2012年,馬文剛在《學周刊》發表文章《簡析素質教育下小學體育的教學方法》,文章中提到了在教學中采用唱游教學法,作者認為唱游教學法可以運用于一年級的新生剛入學的時候,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消除對教師的恐懼感。用于一節體育課的開始部分,通過動物模仿形式,球操、繩操等,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創設情境,進行準備活動,從而達到充分活動身體以及愉悅身心的目的。作者在文章中只是粗略的談了一下唱游教學運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兩個環節,低估了唱游教學的作用,沒有充分凸顯唱游教學法的優勢所在。
2015年,王其鋒的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基于童心本位的小學低年級唱游化體育教學效果研究》就唱游教學法運用于小學體育教學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與實驗研究,并得出自己的結論與建議。作者認為唱游化教學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的提升效果明顯。而對大多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認知提升效果一般,甚至阻礙少數學生,尤其以六年級男生為甚。對高年級學生作用不大。作者認為教學中的唱游應該與生活中的唱游有所區分,應唱有所指,游有所向,師生互動,家校同創,只有這樣才能發掘出教學相長,形神兼備,繪聲繪影的小學體育教學素材。
3國內有關唱游教學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研究的不足之處1.唱游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方面運用不成熟,沒有制定完善的教學框架,沒有根據年級、難易程度來設定相應的教學體系。2.筆者認為所參閱文獻中教師忽略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學主體依舊是老師,教師主動的教,學生被動的學,沒有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性思維3.查閱文獻,有關唱游教學法運用在小學體育課堂的文章少之又少,尤其近四年幾乎沒有文章可參閱,許多體育教師不關注,導致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撐,教學方法不成熟。4.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不同地區的教學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如廣州的第二課堂、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而開設興趣班,體育項目繁多,如:花樣跳繩、足球、武術、羽毛球、籃球等。學生不再僅僅只局限于學校規定的必修體育課。現在沒有文獻提到關于興趣班老師是否在課堂上使用唱游教學法。
5.所參閱文獻中沒有發現有關針對一項或多項運動編排兒歌或順口溜的文獻,體育項目種類繁多、針對每個項目、每個動作都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或順口溜,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許多體育教師樂意用而不愿去創作,導致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創新,唱游教學法的發展停滯不前。6.所參閱文獻中,沒有突出強調唱游教學法教學效果如何,沒有與游戲法、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小團體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參照對比性研究。缺乏使用依據。7.所參考文獻中教師強調唱游教學法的玩樂性質偏多,而忽略了運動項目的技能性、競技性等其它運動目標、教學目標。
4國內唱游教學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有待深入研究的幾個問題
1.根據不同學生年齡段、不同年級、不同水平、不同項目的難易程度合理的設計教學模式,構建完善的教學框架。2.運用唱游教學法教學時如何才能做到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性,使二者有機結合。3.唱游教學法不僅僅可以在職體育教師使用,專業是教育類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去學校實習、或是在學校第二課堂中運用。怎樣才能普及開來,使更多的教師以及未來的教師能夠了解、運用唱游教學法、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發展的。
4.運用唱游教學法教學如何處理好娛樂性與技能性練習的辯證關系是需要深入研究的5.各類運動項目關于如何把動作有效的編排成朗朗上口的兒歌、順口溜,以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們精心的研究6.唱游教學法中的兒歌、口訣、順口溜如何能夠貼近生活、深入生活、結合生活中的多種情景編繪、施行是需要教師深入研究、總結的。結束語小學體育教育是整個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們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加強學生們的情感、態度、行為等認知能力。我國要想促使小學體育教學的進步,不僅僅要轉變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態度,尤為重要的是轉變、創新、豐富體育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環境因素的影響,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可以從無到有的創新,在現有教學方法上革故鼎新、也可以吸取借鑒不同學科的經驗。從而促進小學體育教學體系的不斷成熟。
參考文獻:
[1]張學海.民國時期小學體育教育狀況分析及反思與啟示[J].浙江體育科學,2018,40(1):75-79.
[2]張樂天,卓和平.小學唱游課初探[J].教育評論,1986,(2):8-9.
[3]王武.我對音樂進課堂邊唱邊練的看法[J].學校體育,1986,(1):26,25.
[4]張吉祥.怎樣上好唱游課[J].體育教學,1989,(2):26-27.
[5]席原.體育課準備活動中的唱游[J].小學教學研究,1992,(3):38.
[6]柴巧玲.小學“唱游教學”實踐談[J].體育教學,1993,(2):23.
[7]吳紀安.“唱游”真開心[J].中國學校體育,2002,(5):42-43.
[8]王華倬.論民國時期(1927-1949年)我國體育課程的演變過程、特點及其歷史價值[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7):941-943.
作者:任佳賓,胡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