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0月2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形成性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改革過程中,如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一個現實問題。多年來,由于對傳統的考試缺乏分析,對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對此我們有必要進行一番思考。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有助于達到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的和諧統一。形成性評價是強調開展以調節教育過程,保證教育目標更好地實現為目的的評價活動。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堅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 課堂教學 新課程標準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對小學生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采用多元評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教學發展與提高的過程。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評價方式更多地采取諸如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項目活動報告等開放的及多樣化的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筆試的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現狀、潛力和發展趨勢。它既要評價知識、技能,更要評價興趣、態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質。
一.評價的個體性
小學生喜歡有新意、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方式。《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在課外閱讀評價中,要遵循差異性原則,既要面對全體,又要關注個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關注學生當前的一切,也要了解他們的過去,更要關注他們的后續發展,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不斷進步。
在實施評價活動時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差異進行彈性評價。學生只要參加了活動就應該予以肯定的評價,使評價活動得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
二.評價的多元性
在形式性評價中不僅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要有學生知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在閱讀教學中合理地運用這三種評價方式,能有效地促進閱讀教學任務的完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這也是新課標中的目標之一。
(1)、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側重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逐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自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誠實做人的道德品質,并通過實一求是的自我評價學會反思,改進學習策略,明確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方向。
在自評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在學習情感與策略方面。包括是否帶好學習用品,上課有無遲到時退:上課是還認真聽講,注意觀察、模仿;上課是否在膽發言,聲音響亮:在知識和技能方面,則包括是否能大聲、有節奏、流利地說所學的單詞及句子,語音語調基本正確:是否能大聲地唱出所學的英文歌曲,曲調準確,英語的語音基本正確。如:
(2)、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主要通過學生的小組活動來進行,重在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教師應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特別是聽取批評意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友善待人的品質。
在互評過程中教師也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在學習情感與策略方面,包括學生是否高高興興參與小組活動,認真聽同伴發言;是否能誠懇地向同學請教在英語學習中的優點和不足;能否虛心接受同伴的評價;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是否能快速看圖說詞,語音基本正確以及能否完成分角色朗讀的任務并積積極地參與表演。對學生自己、他人的學習活動評價表:
(3)、家長補評
家長也是教育評價的主體,因為家長既是教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教育結果的重要責任者。家長對學生,對學校以及對整個教育都會經常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并直接對子女做出經常性的評價。
(4)、教師總評
實施形成性評價過程中,教師應作好總結工作。在讓學生參與評價的同時,教師要始終站在“引導者”的位置上,決不能放任自流。學生自評、互評之后,教師要作好小結,表揚愛學習、肯動腦、膽子大的學生,鼓勵有進步的學生。讓學生參與評價不僅僅是為了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評價的能力也是教程,使學生朝著自己的學習目標不斷前進。要特別關心和照顧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課上應多表揚,多鼓勵,使他們樹立信心,創造多種機會,幫助他們獲得成功,使整個課堂評價過程成為一個激勵——提高——再激勵——再提高的良性循環過程。
三. 評價活動的多樣化
為了讓評成為推動學生自主發展的積極性,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的一個手段,教師應采取多種評價方法,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
這些豐富多采的系列主題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體驗成功與進步,從中認識自我,建立自尊自信,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也便于教師從中獲得反饋信息,促進教師閱讀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英語教學論文范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分析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不僅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中不斷體驗成功與進步。從中認識自我,建立自尊自信,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也便于教師從中獲得反饋信息,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也能讓學校及時了解到新課標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情況,進一步改進對教學的管理,促進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年7月版;
[2].教育部,《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3].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英語教學中的行為表現──理論與實踐》;
作者:朱翠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