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11月2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教育不斷改革,以及新課改在教育行業不斷深入,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其中語文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不但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道德品質等多個方面的素質。因此,語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實現綜合且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滲透與融合
引言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學生學好語文能夠為今后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語文也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基礎性學科。而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摻入德育教育,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由于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對于一些外界的事物了解并不多,而且缺乏大量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適當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實現綜合發展。
一、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
一些人認為孩子在小學階段,學習語文主要是以識文斷句,方便學生今后學習與閱讀的課程,這種思想是錯誤的,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人生閱歷以及經驗方面比較欠缺,而且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很多對一些事物進行處理過程中,很難將善惡是非分辨清楚,由此可知,小學語文并不是單單只是讓學生學習漢字,還要幫助學生分清善惡是非。
因此,教師在教導學生期間,不僅需要將這些問題有效的解決,還要在此期間將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入其中,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尊重師長、團結、愛國的人,這方面的知識與內容,教師可以在課本上找到,由此就可以看出,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的重要性。而且小學教師所教授的對象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要想讓其成為一塊璞玉,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打磨的時候,需要做到細致入微,逐漸讓其形成一塊璀璨的玉石,而教師的教育就是對玉石打磨的整個過程,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過程中,需要以德育為先,以教育為其根本。
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教師所教授的內容中,學習到德育方面的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起到一種積極向上的引導作用,這樣的引導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
二、以交流的方式將德育教育融入語文課堂中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一般情況下,是以自己作為主導,而學生只是單純的將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進行記錄與學習,如果一直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現階段的學生而言,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而且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一直處于一種非常被動的狀態,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學的知識過于片面,并不能將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其中的積極性與興趣都不會很高,長此下去,學生會與教師過分的依賴,而且也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教師在正式教學之前,需要實現與學生以交流的方式,了解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本上的知識相結合,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方案進行改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將德育方面的知識融入其中,并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守株待兔》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與守株待兔相關知識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觀看,這時教師需要提醒學生仔細觀看視頻,等到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會讓學生將自己所觀察的內容表達出來,教師在通過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評價,并且在以此為基礎,進行后面的教學,而學生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理解了守株待兔的含義,還能激發其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三、借助課本將德育教育潛移默化之語文教學中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或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對于學生而言,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逆反的心理,而且語文教材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課程。因此,教師實際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作為基礎,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之下接受德育教育。
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課本上的內容,讓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入分析,在此期間,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產生興趣,并對文章中的一些難點進行分析,而教師在此期間適當指出學生的問題,并且引導學生準確的找出問題的答案。教師在發現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將答案直接告知學生,這對學生而言,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將德育教育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還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借助課后練習將德育教育滲透至語文教學中
小學階段,語文是一項基礎性學科,教師不僅僅需要學生識文斷字、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對文章的觀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由此可知,教師實際進行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學生實現綜合發展。
另外,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僅限于在課堂上,課外活動或是課后練習同樣重要,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德育知識,還能增強學生的德育素養,而課后進行德育教育,其主要是幫助學生將德育相關的知識做到強化與延伸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上與課下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從而讓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更加有效,還能幫助學生將課上的知識加深印象,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將語文知識記牢。
教師論文投稿刊物:《教育教學論壇》是一本面向教育界、學術界以及大專院校師生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教育類學術刊物。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河北出版集團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主辦、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終身教育工作委員會協辦的教育類學術期刊,(國內刊號:CN 13-1399/G4 國際刊號:ISSN 1674-9324)。主管單位 : 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有效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還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以及情感等。此外,教師合理在課堂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其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提升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不但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還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作者在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描述,從而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為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美德.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學周刊,2020,(03):65.
[2]黨萬堂.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學周刊,2020,(03):69.
[3]況昌奇.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第四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
作者:李青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