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2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 要: 現如今在我國教育領域,都是以促進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能力的提高為目標的。通過教育手段,不僅讓學生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未來人生的學習生活中可以應對自如,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當中的快樂。為此,我國更加注重在小學時期對學生學習樂趣以及全面素質的培養,開設了美術、音樂等課程。本文通過對小學音樂的教授方法進行分析,希望對音樂教學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字: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
欣賞優美的音樂旋律,不僅可以開闊眼界,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高山流水般的暢快,體會每首音樂背后的人文情懷;若有音樂上的愛好,還可以結合已經學習的音樂知識來創作音樂,提升自身音樂素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欣賞并學習生動活潑的歌曲,不僅可以緩解學習壓力,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學習;了解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同學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進行分析,讓他們從內心喜歡音樂,主動地去欣賞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的魅力 。
1 當下小學音樂課程的發展現狀
音樂教學方式單一
隨著新課標不斷地更新,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同學們素質教育的培養,也對小學的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據實際的教學展開情況來看,還是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在講堂上老師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同學們被動地接受,甚至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互動也非常少,這種單向的授課模式不僅不會獲得很好的效果,長此以往還會磨滅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這種枯燥的講課方式給同學們的學習和情緒上都會帶來不理的影響。
此外,由于學校對音樂教學的投入遠不如文化課,以至于小學音樂學習中缺乏鋼琴,小提琴等音樂教學設備,這限制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以及常見的單向教學,缺少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降低,學生的文化素養自然也得不到提高。音樂課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只是文化課的輔助學科。
音樂理念過于保守
對于小學階段的同學們來說,他們的學習壓力相對來說比較小,并且學習的氛圍也很好,但是隨著現階段隨著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的需求不斷地加大,對于這門課程而言,老師也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教孩子們唱歌,也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對整個授課過程進行創新,切實的激發同學們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否則同學們對音樂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唱歌這一方面,沒有辦法滿足新課標的需要,也不利于同學們音樂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例如,有的老師會反映音樂太過于抽象,有些無形的音樂形象無法琢磨,再給同學們進行解釋的時候,他們也聽得云里霧里,一知半解,由于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給孩子們解釋,導致音樂欣賞課上成了語言課。
音樂情景創設單調且抽象
音樂只有放在適宜的情境中才更能體現出它的意味,可以說情景是用來輔助音樂感情的傳達。但是有些老師過多的使用電視以及圖片這些輔助材料,這樣會把孩子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欣賞和面上來,忽視了對音樂本身的欣賞。這樣不分主次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欣賞音樂,沒有把音樂放在一個主體地位,最終沒有達到一個音樂教學的目的。還有的老師雖然創設了一些音樂情景,但是這些情景單調乏味,僅僅采用音樂播放的方式來營造氣氛,但是經過反復聆聽之后,孩子們的欣賞興趣也在慢慢的減退,最終喪失了參與的積極性。
2 激發小學生音樂興趣的措施
2.1 設定情景,發揮音樂的魅力
情境也就是一種特殊的環境,往往是人為將語言文字,自然環境以及內心感受進行融合制造而成的。下至幼兒園,上至大學、研究生,情境式教學都有著一席之地。在音樂的學習中,通過情境體驗的方式可以讓原本復雜抽象的概念或者畫面變得簡單具體,在情境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寫文章或者作曲的時代背景、周圍環境,人物關系,甚至是作者當時的心情。這樣不僅可以輕松領會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而且相對于那些只是簡簡單單欣賞歌曲的方式,這種情境式體驗的方式更容易理解,并長久記憶。
以小學六年級的《螢火蟲》一課為例,歌詞:“螢火蟲在夜晚為旅人照亮方向,給黑暗的世界帶來希望”,用樸實的語言概括了螢火蟲無私奉獻的一生。在學習這首歌曲時,音樂老師就可以用情境教學的方式進行教授。向學生們介紹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通過觀看歌曲視頻,學生可以看到螢火蟲的辛勤勞作;閉上眼睛仿佛置身于靜謐的夜晚,身邊圍繞著許多螢火蟲,用心傾聽它們的聲音,感受它們的語言。這種情境式的教學方式相比于傳統的音樂課堂來說,教學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不僅可以體會到歌曲想要表達的獨特內涵,而且可以了解創作時的周圍環境。
2.2 注重情感的表達
這門課程最重要的就是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和理解作品的訴求,人類是具有情感的動物,在創作詩詞或歌曲時都會帶有自己獨特的情感。比如說,人音版六年級上冊的《茉莉花》,隨著音樂旋律的響起:“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映入腦海。這首歌曲也許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是作者何仿在采集江南美景時所創作的。
在歌詞中通過描繪茉莉花嬌羞可愛的形態,再加上作者優美的旋律,表達了對茉莉花的喜愛之情以及對茉莉花所代表的江南美景的喜愛與留戀。這首歌的曲調是活潑歡快的,學生們在進行演唱的過程中也要帶有與作者相同的情感,帶著這種情感來欣賞《茉莉花》與直接欣賞的效果是有差別的。將自身情感與作者的情感進行交流,可以達到共情的效果,這樣音樂欣賞的最終目標就已經達成了,因此老師在授課的時候要注重這一點的表達。
2.3 在把握興趣的前提下,欣賞音樂
正所謂興趣是一切行動的基點。在學生的學習方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們征集他們感興趣的音樂;制作有趣的課堂動畫以及設計有趣的問題等方式來進行音樂教學。比如說,上文提到的歌曲《螢火蟲》,在學習這首歌曲時前,可以先和學生們分享一些當下流行的同類歌曲,像是有關歌頌動物的歌曲,接著就可以引出本課所學內容。
老師就可以設計問題來引起學生興趣,例如:螢火蟲為什么為發光?以及“囊螢映雪”的典故,這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還豐富了文化知識儲備,使學生們了解到更多課外內容,感受老一輩人的文化創作。向學生們介紹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通過觀看歌曲視頻,學生可以看到螢火蟲的辛勤勞作;接著閉上眼睛仿佛置身于靜謐的夜晚,身邊圍繞著許多螢火蟲,用心傾聽它們的聲音,感受它們的語言,身臨其境體會音樂帶來的樂趣。
小學教育論文投稿刊物:中小學音樂教育面向全國中小學音樂教師和音樂院校師生,服務課堂音樂教育,是國內創刊最早、影響廣泛的音樂教育類專業性期刊。
3 結束語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文對小學音樂中學生興趣進行研究,并給出了培養學習興趣,可以加強學習效果的具體方法,希望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其有所幫助。這門課程可以讓他們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其中蘊含的感情和內涵,以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當代的老師們還要明確一點:音樂等文藝類學課的學習與文化知識類的學科同等重要,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兼顧。
參考文獻
[1] 劉海琳.小學育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才智, 2015,(08).
[2] 伍作徐.李達,張艷靜,付喜淺.議師范生教育實習過程中激發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能力的培養[J].才智, 2014,(19).
[3] 顧秋.小學育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策略[]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8).
作者: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