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2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要把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基礎,滲透核心素養培養意識。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總結教學經驗,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用生動的語言創造性表達,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1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推動我國教學改革
隨著近年來新課程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為此,教師應準確定位自己,逐漸創新教學方法。將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理念融入作文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作文,在激發學生作文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能力,從而更加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促進教育改革。
1.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當前,應試教育仍然是一部分學校教學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且過分重視成績、輕實踐的現象仍然存在,這也就使得“填鴨式”教學方式十分突出。同時,小學生若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各方面的潛力也會逐漸被磨滅,甚至會影響未來的學習情況。由于作文是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組織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作文熱情,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發散學生的作文思維,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2.1教學模式陳舊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有一些教師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樣形式化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遏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倘若這種情況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將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還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從而討厭寫作。
2.2內容空洞,缺乏真情實感
小學生還處于一個認知世界的過程,缺乏對認知事物的概括能力,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無法清晰地領會題目,內容上只能夠做到想到哪里寫到哪里,看上去結構零散,缺乏主題。有的時候因為沒有具體思路,只能把一件事翻來覆去的寫,或者干脆就是通篇流水賬,沒有實質內容。
2.3課外知識積累不足
導致小學生作文能力不足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課外知識的積累不足,舉例說明,讓小學生描寫花的時候,沒有見過花的學生只能通過電視和圖片來認知,描寫出來的花甚至可能是平面的,在生活中,見過花的學生則可以寫出花的模樣、顏色、大小甚至味道,但是如果所有的小學生看到的都是同樣的一朵花,那么他們的作文當中,花的樣子也一定是相似的,如果讓小學生縱情在花海中玩耍,每天都能夠仔細的觀察,那么學生才有可能寫出花團錦簇的世界來。所以小學生作文能力弱的最核心問題,不在于課堂上學習到的技巧,或者背誦過多少篇范文,畢竟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3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
3.1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打開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開放的學習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才能將注意力和情感集中起來。在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老師經常提出固定的寫作主題和文體。這樣命題式的寫作很容易限制學生的寫作思維,導致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真實情感。因此,老師可以在寫作主題上進行一定的創新,如提供一個大的主題或給予學生更大的寫作空間。
對某些限制性比較強的寫作主題,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擴大思維空間,轉換角度,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揮想象力。比如,老師在黑板上畫一條橫線和一個圓形,學生可以自主想象或者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想法,最后分別以不同的主題寫出自己的文章。通過這樣的方式創造輕松且富有想象空間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幫助學生寫出更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文章,而且能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方式,讓學生享受自由的課堂,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愛上寫作。
3.2創設情境,激發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想象是學生創造力的萌芽。想象力的提高能夠讓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情景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是當下較為流行的教學方式,也是激發和培養學生想象力的一個重要教學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自身生活經歷和知識水平的限制,他們對很多作文主題都無法深刻地理解,也就必然不能寫出讓人感同身受的文章。
因此,老師可以利用語言、肢體、多媒體等方式開展情景教學,將寫作的主題放入具體的情境當中,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主題,進一步提升想象力。例如,在學習對“雪”的描寫時,老師可以問問學生有沒有見過下雪,喜不喜歡下雪,引導學生思考雪是怎樣形成的,雪的融化過程又是怎樣的。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雪景的圖片、視頻等,創設下雪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用心去感受、去想象,最后有感情地寫成文章。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也掌握了寫作技巧,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更有畫面感、更富有感情。
3.3閱讀促進寫作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學生提起寫作就犯難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積累下足夠多素材,拿到作文題目后無想法,不知寫什么,這是寫作最大障礙。閱讀與寫作聯系緊密,閱讀中可吸收語言知識,提煉寫作相關的內容,作文中就能更好的完成語言輸出。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平時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局限在灌輸語言知識層面上,而是教會提煉寫作信息,達到以閱讀促進寫作效果。課堂閱讀中鼓勵學生劃出好詞和好句,運用詞語造句,好句子先模仿,然后可以自主創新。課文閱讀中講解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夸張等修辭手法用法,課堂組織隨筆訓練,學會運用修辭手法,語言表述更加生動形象,這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閱讀課文過程中既要讓學生積累語言,又要重視文章結構分析,以記敘文為例,抓住六要素,寫出來的文章結構更加完整。閱讀寫景文章時,分析寫景順序,按照空間、時間、地點轉換順序寫,確保作文具有條理性,不會讓別人感覺毫無章法。
此外,還需要向課外延伸,教室內置辦小書架,每個學生把自己讀過書籍分享給其他同學,定期更換,擴大閱讀量。指導課外閱讀,摘抄名言名句、好詞佳句,將其記下來,豐富語言,積累多了,寫作中就能找到合適詞語表達內心想法,遣詞造句能力增強,表述更為準確,作文水平就會提高。閱讀中讓學生寫出感受,促進情感發展,掌握如何抒發思想感情。
3.4寫與評結合
作文課堂朗誦范文,學生自主分析和點評,總結寫作技巧,這樣就具有應用意識,真正掌握寫作方法。學生作文進行點評,改變以往教師點評的方法,學生相互點評,在閱讀別人作文中反思,學習別人長處和總結自身不足。教師展示一些學生寫出來優秀作文,將其張貼在“作文星光榜”上,以此培養寫作興趣。另外,寫作訓練形式多樣化,平時讓學生寫日記、寫隨筆、記周記、寫讀后感等,積累素材,學會觀察生活。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課程教育研究》雜志系內蒙古社科聯主管,中國外語學習學研究會主辦,面向國內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3089,國內統一刊號 CN15-1362/G4,旬刊。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需要創新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教學中,可以通過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合理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利用閱讀促進寫作,寫與評相結合,以調動小學生的寫作能動性,促進寫作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付紅玉.小學作文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05):88.
[2]田甜.基于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02):98.
[3]馬曉瑩.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01):143.
作者:陳玄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