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7月2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多媒體技術,軟件交互技術,局域網共享和微博平臺等信息技術豐富了信息交流的形式,也為我國教育事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搜集整理教學所需要的資料,根據所要教學的內容自作制作課件,這是一種很科學且高效的教學途徑。本文將以讓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堂進行整合為基礎,討論實施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融入方法
互聯網可以為學生提供空前豐富的學習資料;诂F代信息技術,學習的資料不再局限于書籍,而更多地轉向圖片與視頻。同時網絡又通過空前高效的信息傳播速度帶來更多的生活實踐資料,同時通過網絡的信息轉播功能,又縮短了現實與數學學習之間的距離。
信息技術的一個很具有優勢特征就是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課程的內容更加開闊,顛覆以往刻板的傳統教學的形式,提高教學活動的表現力,并且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的直觀,學習活動的安排又得到了解放。例如,一個學生在當日的數學課上沒有很好的學會知識。他們可以下載教室視頻和課件以在回家后繼續學習;蛘邔W生對明天想要學習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因此他們可以課前在互聯網上進行預習,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現代信息技術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學習方式的改變。信息技術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探索數學的機會。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逼真生動地表達生活案例,呈現豐富的生活場景,使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找到生活場景中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總結和完善這些方法,它成為數學知識,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探索,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發展。
利用信息技術改良課程結構
從目前的角度來看,我國正處于新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階段。只有將最新的科學技術在課堂上的合理應用,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改革標準明確規定:“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并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數學學習活動。”而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又取得了空前的進步,這都為小學數學課堂的改革提供了積極條件。。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的信息化教育趨勢已逐漸改變了傳統的“教書育人”思想,并朝著建立“獨立,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目標邁進。這就要求小學數學老師利用信息技術對課程進行適度且合理的改革,以身作者成為素質教育的倡導者,認真弄清楚教學主張,為學生提供更充分,合理的信息化教學資源,讓學生們在愉快健康的心理狀態下高效的學習知識。
課堂是教育活動的最基本組成部分,也是開展教育工作的最前線。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自身之間互動共同完成的學習活動。班集體整體學習水平的優化也將讓班級體內的成員受益。因此,我們應該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追求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必須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而且還應著重于能力的培養。課堂結構應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為工具。其次是時間保護原則。在某種程度上,時間會限制教學任務的完成。只有合理安排40分鐘的上課時間,協調每個教學環節的比例,才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充分利用上課之后五到二十分鐘之間黃金時間,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的重點和難點上,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重視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培養是十分搞笑且必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進行小學授課工作時,尤其是小學數學,必須首先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才能讓教學工作事半功倍。進行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忽視課前準備這一重要環節。首先,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課前準備方式用以作為課程的引導,要求是更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做到自然的引出本節課要講的知識點,并且營造學些的氛圍,讓課堂教學的展開潛移默化的步入正軌。
為了激發學生對課件動畫的興趣,怎樣自然地將學生的情緒帶入到課堂中來是一個關鍵問題。而數學課堂的效率如何也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效果。通過計算機播放生動直觀的課件,尤其是動畫課件,因為動畫效果優于老師精心設計的語言和教具,傳達的意思更簡單,更直接,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觸摸知識的表象。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結合生活的實際,并根據需要講解的內容設計教學內容。其內容是利用信息技術找到數學問題的生活原型,引發學生的生活共鳴與求知欲。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要求教師在設計和教學中充分考慮小學生認知特點,使聲音與畫面合理的配合。清晰準確地表達教學內容,并使用信息技術制作高級教學課件。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實踐能力
數學本來是一門高度抽象和具有推理性的學科,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必須結合信息技術來轉變教學內容,使教學方法和內容更符合兒童的理解和記憶特點,并尊重教學的客觀規律。例如,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視頻技術來展示實體幾何的構造過程,以及平面圖形的平移和旋轉。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學生的意識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通過動手教學指導方法,學生可以進行動手操作,從而可以在學生的手指之間完成從平面圖形到三維圖形的過程。這樣,在應對未來學習和生活中的幾何問題時,它就不會變得束手無策,反而會發揮更大的創造力。
例如,在學習圖形問題時,學生先了解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矩形和四邊形的概念,然后老師設計一個判斷練習,提問學生是否只能根據四邊形的兩個角來判斷圖形。然后,老師展示一個不完全的三邊長度相等的圖形讓學生們判斷。有些學生們可能說這是一個正方形:然后他們顯示了第三個角,學生們發現它是一個梯形。通過這種方法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開放式創新能力。
數學方向論文范例:小學數學優化教學策略
結束語: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課堂教學需要遵循兒童成長的規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計劃制定工作。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要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與特點,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進行整合,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學生數學知識積累與加深以及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創設的實踐探析[J].黃晶.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1)
[2]網絡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郭映紅,王小玲.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3)
[3]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沈國慶.名師在線.2020(01)
[4]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J].趙金山,孫金華.當代教研論叢.2019(11)
作者簡介:鄭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