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9月0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在高中階段,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同時,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是有效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高中語文教學有效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應行之有效地運用語文教學所蘊含的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資源,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持續性地從中華傳統文化中來汲取豐富的養分,在語文教學當中弘揚傳統文化,必須注重創新與發展教學方式,重復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有效地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傳統文化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從而在高中語文教學有效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能夠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一、采用多樣化的語文教學形式,彰顯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在當前高中語文教材當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教師應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對學生較好的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傳統文化、傳統文學的過程當中,學生大都會感到難以有效地認知與理解。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采用多樣化的語文教學形式,較好的彰顯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充分體現出學生在語文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等古文課程時,教師可安排學生依據課文內容,來創編課本劇讓學生進行演出,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并能夠從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指導學生組織策劃“傳統古詩詞”大賽,讓參賽的“學生選手”來講述古詩詞背后的打動人心的故事,讓學生能夠寓教于樂地進行學習;而在教學《游褒禪山記》《赤壁賦》等描述風景名勝的古文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做“導游”,給其他同學介紹相關的歷史文化與風景名勝。通過這樣多樣化的語文教學形式,并能夠通過學習實踐,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記憶與了解傳統文化,從而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去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二、通過訓練,讓學生將傳統文化與自身思想有機結合
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可通過對學生開展訓練,讓學生將傳統文化與學生思想有機結合。
第一、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為今后積累豐富的素材。例如,教師可積極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各個層面來尋找與發現傳統文化,并讓學生通過實地調研,寫出對傳統文化的調研報告、心得體會。
第二、教師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當中的古典文學篇目、以及閱讀古代文學作品的過程當中,以旁批、注釋的方式來寫出自身對于這些古典文學作品的感悟,通過這樣的“練筆”訓練,同時,也可讓學生進行主題作文。例如,學生在學習《陳情表》之后,教師可安排學生有關“孝道”的主題的作文;學習了《滿江紅》《示兒》等詩詞,教師可安排學生有關“愛國主義”的主題的作文;另外,也可以通過對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的展開訓練。比如清明節,清明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有緬懷先烈、祭奠先人,插柳,踏青等民間活動。這樣一來,不僅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可讓學生將傳統文化與學生思想有機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認知與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從而為深入地學習與理解優秀傳統文化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三、通過課內外閱讀,有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通常而言,通過課內外閱讀,能夠將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進行良好的相互滲透。在開展課內外閱讀時,教師可借助于多樣化的形式,來有效地引導學生認知與了解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可在教學實踐當中,依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與認知理解能力,來為學生構建起一個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并要進一步拓展傳統文化的知識領域,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與接觸傳統文化,讓學生能夠較好的體驗傳統文化的精髓,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將課內外閱讀進行相互融合,從而有效地進行學習拓展。
例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教師可推薦給學生閱讀原著小說《水滸傳》;在教學《楊修之死》一課時,教師可推薦給學生閱讀原著小說《三國演義》;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教師可推薦給學生閱讀原著小說《紅樓夢》;通過閱讀古典名著小說,就能夠較好的延展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的領域,并讓學生通過閱讀古典名著小說,能夠深入地學習與掌握傳統文化知識,從而讓學生有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總之,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當中,將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可較好的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的人文素養與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教學實踐通過傳統文化教育與教學,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悟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有效地去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語文論文投稿刊物:《現代語文(語言研究)》雜志為教育部所屬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刊,山東省教育廳主管、曲阜師范大學主辦,2006年,《現代語文》全面關注語言、文學及語文教學的最新發展,突出時代性、實用性和學術性特色,體現大語文觀念,服務于母語教學及社會語言運用。本刊面向語言學專家一線語文教師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語言研究成果,提供純理論的語言學術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