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2月11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多媒體信息技術是融合了聲,文,圖,形四大特點,具有直觀形象,活潑生動,時代感強,信息量大,操作簡單等特點,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對課堂教學結構也起到了優化作用,也活躍了課堂氛圍,發散了學生思維。下面文章作者結合教學實踐,以低年級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從小學拼音,識字寫字,閱讀教學等方面論述了多媒體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多媒體,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成為其得力“助手”。它集聲、文、圖、形于一身,具有直觀形象、時代感強、信息量大、操作簡便等特點,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賦予了課堂教學新的活力,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年來,我根據學生年齡、思維等特點,在低年級語文教學多媒體使用方面做了大膽的探索,并取得了預想的效果。
一、巧用多媒體,優化拼音教學
教育部教材中一幅幅生動、有趣的整合情境圖,緊扣所要學習的拼音知識,既示音又示形,融合度高,系統性強,功能多樣。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將拼音字母的音形、想象、觀察和口語表達有機結合,則能激活拼音教學,讓學生更有趣地學習拼音、更準確地拼讀拼音、更規范地書寫拼音、更熟練地運用拼音,積極愉快地度過語文學習的第一道難關。
例如在復習鞏固拼音階段,我利用小學生愛玩游戲的心理特點,運用多媒體軟件,設計一些簡單富有動感而有趣的闖關游戲練習,如采蘑菇、連線、拖拽、釣魚、射擊等游戲,學生每過一關,課件均發出語音響應:“你真聰明!”這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扎實,既增強復習鞏固的效果,又培養其學習興趣。
二、巧用多媒體,優化識字寫字教學
1.巧用多媒體,提高識字效率。
(1)看視頻、賞情景,激發識字興趣。
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接觸具體形象、有趣的事物,喜歡多元的訓練。如果順應兒童的心理,在教學中創設新奇有趣的識字情境,就會使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妙趣橫生,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在不知不覺的欣賞、觀察和玩樂中收獲識字,并體驗識字的樂趣。如學習《操場上》一課時,我先播放視頻,當看到視頻中的小學生玩得帶勁時,孩子們立即興致盎然,我抓住這一時機,結合“打球”、“拔河”等動畫,教學生認這些字詞。并承諾孩子,誰先寫出這些體育器械的名稱,就可以馬上玩它,孩子們興趣濃厚,積極投入,事半功倍,識字異常高效。
(2)賞范字、強刺激,防止錯別字。
對于易寫錯的字,在幻燈片上用醒目色彩凸顯該字的易錯部分,給學生以感官沖擊,重點加以強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記憶深刻,這樣既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又避免課下大量重復機械的練習,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如利用多媒體進行“笑”字教學時,先出示一個妙趣橫生的卡通臉譜,然后依次將眼、眉演變成“竹”字頭,將鼻子演變成“口”,將嘴演變成“一”,臉譜笑時,兩個嘴角演變成“丿”,轉眼一個“笑”字就出現。新奇精彩的畫面令學生驚奇不已,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記住這個字,掌握字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觀動畫、玩游戲,增強識字記憶。
在教學中我常采用動畫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運用。如教完《小貓釣魚》一課的生字,我設計了一個“釣魚”游戲:在一個水池里,五顏六色的金魚游來游去,學生挑選喜歡的金魚點擊,金魚身上立刻就會閃現生字,如果讀準了它,就算釣著金魚了;老師念字,學生尋找點擊。色彩斑斕的金魚讓學生興奮極了,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認讀,看誰釣得多。像這樣的游戲很多,如“猜字”游戲,學生根據多媒體出示的畫面中所提示的內容,操作鼠標選擇生字,選對了,電腦就會發出掌聲,選錯了,就會鼓勵:“很遺憾,不是我,再想想?”學生定會樂此不疲地上臺操作。還有“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等游戲,都能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從而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鞏固對漢字的記憶和理解,提高識字能力。
2.善用多媒體,加強寫字指導。
在寫字教學中,除了教師規范、美觀的板書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外,適時合理地使用多媒體,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多媒體課件讓寫字教學活動豐富、活潑、生動、直觀、形象,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寫字效率。
(1)看視頻、學榜樣,加強“雙姿”訓練。
初學寫字,可播放學生正確寫姿的動畫,使學生在觀賞中領略正確坐姿和寫姿及其保持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教師再適時點撥,要求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并保持“三個一”:眼睛離書本一尺、胸膛離書桌一拳,執筆處離筆尖一寸。
(2)細觀察、巧示范,把好結構關。
在指導書寫時,利用動畫呈現漢字的書寫過程,要求學生“眼看”與“手寫”結合,仔細觀察、分析,教師運筆示范,多媒體與板書有機結合,把比較抽象的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直接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易于理解,便于記憶、模仿。讓學生感悟到:每一個字都要一筆一畫地起筆、止筆和站位,注意每一個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筆畫之間的穿插挪讓……從而掌握每一個字的間架結構,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巧用多媒體,優化閱讀教學
1.巧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趣導讀。
多媒體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視聽刺激,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止為動畫,先聲奪人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
如教學《回聲》一課時,我先展示了課文情景:一只青蛙從橋上“撲通”一聲跳入水中,水面上蕩起陣陣漣漪,青蛙游到一孔橋洞底下“呱、呱”地歡叫著,回音久久繚繞在橋洞周圍……生動的畫面,逼真的音響,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漣漪回蕩和回聲的現象,由此產生濃厚的興趣。接著引出了課題,進而啟發思考:“回聲是怎么形成的?與漣漪回蕩現象有什么相似之處?”饒有興趣的問題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地轉向了課文學習。
2.巧用多媒體,為感情朗讀插上翅膀。
指導朗讀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更難。在朗讀指導中,如果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就無異于給學生的感情朗讀插上了翅膀?梢岳枚嗝襟w創設逼真的情境,烘托、渲染氣氛,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產生情感共鳴,將朗讀與理解欣賞、觀察與想象結合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感情,豐富語感;也可以通過標準、規范、感情充沛、極具感染力的錄音范讀,形成氛圍,把學生帶入情境,為朗讀做好情感的鋪墊。
如在教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采用(類似卡拉OK)視頻范讀,畫面展示了:在煙霧彌漫、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孟浩然與李白在黃鶴樓依依惜別,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仍佇立船頭頻頻揮手,直至船兒消失在碧空盡頭,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著天邊奔流......清麗的畫面配上悠揚動聽的古箏曲的烘托渲染,讓學生很容易領會詩的意境,自然讀出美,吟出情,誦出趣。
3.巧用多媒體,品詞賞句,扎實語言訓練。
課文中的語言就像沙灘上的一顆顆貝殼,那么豐富;像一顆顆發光的鉆石,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勝;像一杯杯龍井茶,耐人尋味。怎樣才能讓這些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走進學生的心田呢?
以古詩詞來說,這些詩詞語言凝練,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學生知識面窄,生活閱歷淺,儲備貧乏,對詩歌中所描繪的時代背景、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
如教學“日照香爐生紫煙”詩句時,有學生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為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詩人的用意,我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將古詩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畫面:草木蔥蘢、突兀森郁的香爐峰正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照耀下,一團團紫煙不斷從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勝收。學生在美的享受中觀察、思考,很快從香爐峰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的動態畫面中領悟“生”字的絕妙:“升”字僅僅反映出煙霧升起;“生”字含有“產生”的意思,映射了香爐峰始終處于云霧級繞之中的原因。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那么不僅能激活語文課堂,擴大知識的容量,優化課堂結構,而且能降低教學難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建鳳,湯懷國.電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3).
[2]張雪梅.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2017(08).
推薦閱讀:發表國家級教育論文有哪些刊物
可以發表國家教育論文的刊物有哪些呢?我們國家非常重視教師素質的提升,無論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教師,評職稱都需要發表職稱論文,那么發表教師職稱論文的刊物有哪些呢?哪些刊物可以發表國家級教育論文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推薦一本教育方面的國家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