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5月0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這篇體育教育論文發表了創新教育模式在健美操教學的實踐,健美操的動作編排關系到健美操的教學效果,隨著健美操的逐漸火爆,健美操教學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論文圍繞健美操的動作編排創新教育模式開展研究,提高健美操教學效果。
關鍵詞:體育教育論文,動作排編,創新教育模式
健美操(Aerobics)是一種持續一定時間、中低程度全身有氧運動,可顯著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心肺功能,并且還具備減肥的功效,深受廣大愛美女性的喜愛。然而,隨著健美操的火爆,健美操教學面臨的形式越發嚴峻,典型問題在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已經成為困擾教學工作的棘手問題。鑒于此,本次研究圍繞動作排編創新教育模式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實踐展開研究,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40名健美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0歲~23歲,平均年齡(21.25±0.25)歲。納入標準:(1)均為在校學生;(2)依從性好者。排除標準:(1)無法完成整個教學過程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
1.2方法
對40名健美操學生實施動作排編創新教育模式,具體步驟如下:首先,由健美操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內容,學生已經掌握基本動作及基本姿態基礎上對所有學生提出自主完成一套健美操動作并采用自編操競賽的方式對學生創新性動作編排成果進行評定。其次,在明確具體任務目標后學生可選擇獨立完成動作排編創新設計或與他人合作方式。各個小組可在確定動作元素、音樂選配、動作難易程度、隊形變化等方面按照自身或者是小組喜好自助選擇[1]。教師可于其中適度輔助學生開拓視野,將更多元素應用動作編排工作中,例如,搏擊步伐、登山健身功能、拉丁舞動作等。學生可依據動作編排需要予以自主選擇。第三,自編操競賽。
教師要求所有學生自己創編處一套時間>3min、隊形變化>5次的健美操,選配合適的音樂后進行表演,將動作編排成果展示在教師面前,教師依據動作的創新性、編排的流暢性、音樂選編的適配性對其進行打分,同時就其中存在的問題作出明確分析,繼而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主動查閱資料或者是通過網絡搜集資料對存在的問題加以完善。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中選取評判性思維能力作為觀察指標,采用評判性思維能力(中文版)測量表(CriticalThinkingDispositionInventory-ChineseVersion,CTDI-CV)進行測定,共包括7個維度,總分420分,以280分為臨界分值,>280分為正性評判性思維傾向[2]。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動作排編創新教育模式應用前40名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總分(315.55±5.45)分,應用后評判性思維能力總分(370.88±5.5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3討論
本次研究中通過在健美操教學中應用動作排編創新教育模式,40名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總分(370.88±5.52)分,明顯高于應用前的(315.55±5.45)分,由此結果表明動作排編創新教育模式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尤其是開放思想、評判思維的自信心、認知成熟度等維度的提升,不僅促使學生在健美操動作排編創新設計中綜合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也給其創新能力及創新思維的培養與樹立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說,該教育模式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促使教師由教育者向引導者角色轉變,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各種知識的傳輸,而是朝著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轉變,在實踐摸索中驗證自身所學知識的有效性。教師在實踐之中適度糾正學生動作編排創新存在的問題,一方面為整個健美操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促進了健美操教學知識的正遷移,全面鍛煉并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綜上所述,動作排編創新教育模式可顯著提高健美操教學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典英.“探究-小群體”教學法培養大學生健美操創編能力的實驗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10(08):117-122.
[2]田海燕,張慧.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培養學生自編操創新能力的實踐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1):123-126.
作者:鄭亮 單位:重慶三峽學院
推薦閱讀:數學研究(季刊)創刊于2000年,是由廈門大學主管、廈門大學教學科學學院主辦的綜合性數學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