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04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華北油田是我國最后一個以會戰方式開發建設,總部機關唯一在縣級市(中石油集團內)的老油田,勘探區域主要集中在渤海灣盆地冀中坳陷、內蒙古二連盆地、巴彥河套盆地和山西沁水盆地四大探區,累計生產原油在中石油油氣田企業中位居第四,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1975年7月4日任4井獲日產千噸高產油流發現之日起,迄今勘探開發已45年。
油田總體進入開發后期,探明程度較高、勘探開發愈加困難、成本控制難度加大等現實矛盾,與員工總量大、企業攤子大、社會依托小等歷史問題交織影響,發展方式亟待轉型升級。 2012年,華北油田公司抓住中石油集團公司信息化由集中建設向集成應用轉變和公司《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在智慧油田建設中的應用示范》項目成功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計劃的良好契機,在職代會暨2012年工作會上首次提出實施“智慧油田建設”重大信息工程。 2015年,華北油田公司針對國家提出“互聯網+”戰略,將智慧油田建設提升為重大戰略性工程,規劃提出走信息化工業化融合發展道路,打造“互聯網+”與油田采掘深度融合、具有華北油田特色的老油田轉型升級發展優秀典范。
一、創新思路
打造“互聯網+油氣采掘”的智慧油田新業態,實現傳統油氣勘探開發全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首要基礎是建立集成高效智能生產、采集、存儲、管理、開發、共享、應用全油田數據信息資源的大數據中心。 鑒于檔案作為企業各項業務活動最原始、最真實的記錄,對于數據中心建設全業務數據資源池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而且大力推動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也是檔案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對此,華北油田公司在頂層設計推進智慧油田建設時,將檔案業務的整合建設與數據中心的構建優化同步謀劃部署,積極搭建檔案數據協同發展環境和一體化服務機制。 考慮到40余年歷史積淀的油田數據檔案資源浩如煙海,實現全業務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投資巨大、技術要求高、建設難度大,決定以油田最具核心價值的檔案數據資源——地質檔案數據資源為突破口,以大數據中心建設為依托,探索建設地質檔案大數據綜合集成開發利用平臺,全面提升檔案信息支撐油田科研生產服務保障價值,為華北油田勘探開發突破、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國內一流現代化能源企業做貢獻。
二、創新做法
1.創新管理體制,積極構建優化檔案中心、數據中心,互為補充支撐協同發展環境。 數字化轉型,是檔案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檔案中心浩繁檔案資源想要智慧化應用,迫切需要“大數據、云計算、智能集成”等先進技術手段開掘實現; 而數據中心的核心基礎數據資源池建設,也同樣需要檔案中心海量原始基礎信息資源補充完善。 因此,華北油田公司在頂層設計規劃智慧油田建設時,將數據中心的組建優化與檔案業務的整合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步謀劃部署,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兩次對信息業務、檔案業務實施整合,重組成立數據中心(檔案中心),兩個中心一體并行、協同發展,互為補充支撐,共享發展成果。
2.堅持統建自建結合,全面探索構建地質檔案大數據綜合集成開發利用體系。 檔案數字化,最高效應用的形態是檔案信息數據化。 華北油田公司堅持“統建與自建相結合,中石油統建項目引領跨越,公司自建項目自主創新完善”的工作思路,積極利用智慧油田建設在“大數據、云計算、集成智能”等前沿先進技術成果,全面探索構建以華北油田地質數據資源池為核心,以高速智能承載網為支撐,以泛在感知智能采集系統為紐帶。
上接地質云計算研究平臺深度服務科研生產,下連電子檔案管理系統高效轉化信息數據的地質檔案大數據綜合集成開發利用體系,打通地質資料信息數據服務科研生產的“最后一公里”,使儲存于現有各個信息系統的各種結構化、非結構化地質信息數據資源實現充分挖掘和融合利用,真正使絕大多數沉睡的地質檔案資料轉變為可利用的寶貴財富。
一是全力研發構建集云計算存儲、大數據分析、異地協同共享于一體、智慧安全高性能的華北油田地質數據資源池。 華北油田公司集合以地質檔案、數據資源為基礎,以地質云桌面系統為平臺,將所有IT基礎資源、應用軟件、數據集成到統一的公共資源池,建成勘探、開發、工程三大專業數據庫,成功構建了涵蓋所有礦權區塊、數據信息較為完整齊全的華北油田地質數據資源池。
同時,自主研發應用A1數據發布管理平臺、A1數據庫勘探數據查詢系統、卡奔地質綜合繪圖軟件、數字化巖心圖文綜合信息系統、井筒數據綜合展示平臺等軟件系統,不斷深度開發資源池數據信息收集、管理、利用功能,擴大地質數據資源池應用規模,數據資源應用方式呈智能多元化發展,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單位、用戶在地質資料數據信息服務方面的個性化需求。
二是堅定不移地推動地質檔案資料全文數字化跨越進步。 地質資料全文數字化是一項工程量巨大、建設環節復雜的數據信息基礎工程,無論從投資、人員設備、還是保密安全等級來看,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近些年,華北油田公司緊緊圍繞國家政策和中石油部署規劃,通過全面落實自然資源部地質資料匯交補交工作,全方位參與中石油檔案管理系統(E6)、勘探與生產數據管理系統(A1)、油氣水井生產數據管理系統(A2)系統、勘探開發一體化協同研究系統(A6)等中石油信息系統統建項目建設與深化應用,大力推動地質檔案資料數字化跨越進步。
同時,在投資緊張的情況下,想方設法擠出資金,每年安排實施1-2個數字化建設項目,盡最大能力提升地質檔案數字化水平。 另外,公司堅決執行檔案紙質、電子同時歸檔制度,確保了2014年10月1日以后新增地質資料全文數字化。
三是自主開發面向科研生產的地質資料電子檔案館建設項目。 為充分發揮館藏檔案資源作用,為廣大科研、生產人員提供更為全面、翔實、便捷、專業的地質檔案開發利用服務,針對中石油檔案管理系統(E6)立足整個中石油開發,在開發目的、設計建設理念上,側重于管理,基層想要結合實際服務需求開發完善新功能難度大等現實問題,華北油田公司主動結合智慧油田建設和科研生產實際,謀劃地質資料電子檔案館建設項目。
通過自主開發面向科研生產的地質資料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探索建設具有管理和專業兩種屬性的地質資料信息數據庫,在做優檔案管理的同時,努力提升數字化轉型水平,提高地質檔案開發利用服務價值。 目前,地質資料電子檔案館項目第一階段系統構建已基本完成,現正對館藏存量紙質地質資料進行試驗性數字化整理,已完成620卷5369件單井地質資料的全文數字化,規范地質資料9000余份,數據庫已錄入條目信息30余萬個。
3.建立檔案數據一體化服務機制,有力助推華北油田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華北油田公司堅持業務驅動為油氣服務的工作理念,檔案數據信息服務重點聚焦油氣主營業務,全面對接油氣勘探開發攻關重要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及時跟進開展全過程一體化現場服務。 在支撐服務中石油首批礦權流轉區塊——巴彥河套勘探盆地勘探項目中,公司第一時間成立對口支援巴彥服務工作組,檔案、數據兩個中心抽調專業骨干,在最短時間內幫助建立檔案工作制度和數據采集工作制度,攻關解決了數據缺失、錯誤,標準不一致等應用技術難題,高效構建地質檔案、數據信息研究利用環境,為巴彥河套勘探一炮打響、獲得重大發現突破作出了貢獻。
在服務保障江蘇、河北儲氣分公司生產管理權接收和組建運行中,檔案中心精細制訂檔案接收押運流程及預案,嚴格按照目錄清單逐件逐卷清理核對每盒檔案,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接收任務,在最短時間內使全部檔案在E6系統具備了查詢借閱條件; 數據中心與兩家儲氣庫公司從數據、生產、網絡、辦公各個層面,展開全方位業務對接服務,實現了對兩家單位的全面支撐服務,有力保障了公司新劃歸單位迅速融入油田公司生產、辦公體系。
三、創新成果及影響
經過歷時五年多的持續探索實踐,華北油田公司全面構建形成以華北油田地質數據資源池為核心,以高速智能承載網為支撐,以泛在感知智能采集系統為紐帶,上接地質云平臺深度服務科研生產,下連電子檔案管理系統高效轉化信息數據的地質檔案大數據綜合集成開發利用體系。 檔案業務、數據業務互為支撐、協同發展,聚焦油氣主營、一體化服務體制機制優勢作用充分發揮,全面提升了地質檔案資料高效開發利用水平。
一是全面建成“高速智能承載網做支撐,泛在感知智能采集系統為紐帶,云計算、大數據技術集成融合應用的智慧安全節能的華北油田地質數據資源池”。 截至目前,華北油田數據資源池已建設形成勘探、開發、工程三大專業數據庫,掌控數據資源總量超過9000GB,實現勘探開發工程數據全生命周期集中管理、綜合應用; 云計算處理能力達到38萬CPU+GPU的運算能力、3000TB的存儲能力,能夠支持油田公司160套業務系統穩定運行; 云平臺集成應用勘探開發專業應用軟件達到23種,實現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科研生產單位應用全覆蓋,始終保持100%信息安全運行,成為華北油田勘探開發、信息數據以及檔案業務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支撐平臺。
二是創新形成華北油田特色數字化建管模式及流程標準。 在中石油檔案管理系統(E6)等統建和自建數字化項目實施過程中,華北油田公司總結形成“七統一、十控制”的成功做法,統一檔案資料分類、全宗號、檔號編制規則、檔案資料著錄項、個性化設置、打印模板、審核流程模板,引進開發基于系統開發的專業數字化成果整理平臺,分檔案交接、整理、條目補錄、數據采集、處理,到質檢、總檢、備份、驗收、系統掛接利用十個環節,對檔案數字化整理加工全過程實施嚴格的標準化操作、流程化管理,從源頭上保證數字化建設質量。
三是實現地質檔案全文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 截至目前,華北油田公司檔案館在中油檔案管理系統(E6)保存電子地質檔案信息超過490GB,絕大多數館藏地質檔案信息已在華北油田數據資源池中有對應數據存儲顯示,基本實現數據共享,實現了地質檔案全文數字化水平跨越提升。
四是成功自主開發應用面向科研生產的地質資料電子檔案管理系統。 該系統具備與華北油田地質數據資源池信息共享的集成掛接深度開發條件,實現了地質資料信息數據遠程智能檢索查詢、下載應用,為油氣生產單位、科研部門智能提供檔案信息個性化推送服務,在滿足檔案管理的同時,更為專業地服務好科研生產,提高了地質檔案資料利用效率。
五年來,華北油田公司在構建形成的“以華北油田地質數據資池為核心,以泛在感知智能采集系統為紐帶,上托地質云平臺深度服務科研生產,下連檔案管理系統高效轉化信息數據”的地質檔案大數據綜合集成開發利用體系的強力支撐下,在檔案數據協同發展一體化服務體制機制的全面保障下,連年超額完成儲量任務,為華北油田取得“率先實現中石油礦權流轉區塊——巴彥河套盆地油氣勘探重大發現”等一系列重大油氣勘探成果,持續保持“儲量高峰增長、油氣產量持續穩定、規模效益穩步提升”良好發展態勢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閻曉峰.大數據與檔案資源開發利用[J].中國檔案,2015(11).
[2]牛力,韓小汀.云計算環境下的檔案信息資源整合與服務模式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3(5).
[3]牛力,裴佳勇.面向服務的我國智慧檔案館建設探析[J].檔案學研究,2018(2).
作者: 鮮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