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1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伴隨信息社會的來臨,技術、社會和文化變革的影響都使教育領域面臨著現代化主導的新維度。對于從事體育和運動的專業人士來說,這種趨勢也應反映在改進體育的教學方法上。信息現代化社會的優選方案是使用計算機、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來提高體育教學過程的有效性。盡管體育課程以實踐活動為主體,但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也完全可以提高它的教學質量。本文旨在突出“互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的使用對體育教育和體育的積極影響及其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多媒體技術和慕課的應用等。“互聯網+”新體育課程的開展要突破傳統教學定勢及信息技術缺乏的難關,在多學科學校政策及新教育思想的支持和引導下向前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新體育課程;開發;應用
“互聯網+”教育是一個用互聯網思維及行為模式重塑教育教學模式、內容、工具、方法的過程,從教育管理、課程、教學、教師和學生等多方面對傳統教育重新演繹;ヂ摼W技術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教育亦然。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高等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改革機遇。為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教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發生了一場革命。
教育論文范例: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中的算法思維培養策略研究
尤其是本次新冠疫情對教育帶來的巨大影響,互聯網教育新形態甚至成為新主角。因此,伴隨新的教育模式逐漸出現,教育資源的配置逐漸趨于合理化,人們開始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來理解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新的教育模式傾向于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其獲取的教育資源變得更加開放,教育內容的傳輸更加便捷,學生的范圍也越來越廣。
在信息技術的指導下,開放教育改革已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主流。互聯網與大數據應用對新體育課程具有重要意義。大數據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其價值并不在于它本身的特性,而是其將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中內隱的現象、問題及其特性,用數據儲備和技術工具轉換成可視的數據符號,并對其進行整理與價值開發,揭示其教學現象背后的本質、探索體育教學規律,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上的不足,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理念及方式的改革。開展新體育課程的價值主要在于:
其一,拓展體育課程內容,豐富課堂組織形式。在現代化數據大爆炸的時代,基于豐富的互聯網資源,體育課程內容將大大拓展,與體育相關的各領域前沿知識將更多展現。同時,體育課程的組織形式也將更富媒體化、可視化、智能化,并具有很強的交流互動性強,有利于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
其二,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在“互聯網+”帶來的新型教學形式的驅動下,學生將改變以往填鴨似的被動學習方式,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吻合自己的習慣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得以發揮。
其三,可以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大數據技術架構,使得大規模記錄和分析學生的行為、位置、生理指標成為可能,這從技術層面教師了解學生的途徑與方法得以實現,因材施教成為可能。教師通過學習分析技術,制定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方法。這改變了傳統體育課堂中固定統一的、一刀切式的體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這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加快了學校體育本質的回歸。
其四,可以重建體育教學評價機制。大數據驅動下使得體育教學評價更為全面、客觀、準確。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是短期的、技術的、唯體育成績式的評價,這種評價的標準比較固定、死板且不全面,容易使學生的體育鍛煉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大數據的介入使評價標準變得靈活、全面、客觀,而且可以長期、實時地評價,能較好、準確地反映整學期的學生表現。
1“互聯網+”新體育課程的新特點
1.1高校新體育課程要有大數據意識體育的大數據意識,即使學生的行為數據化,并利用反饋回來的大數據指導學生的行為。
1.2高校新體育課程要實施多維度干預數據維度:新體育課程的體育數據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數據和大數據。過程維度:新體育課程大數據的使用貫穿課內、課外和學生自身的自我發展教育三個過程。操作應用維度:對數據的分析包括學生體育行為和過程的可視化、考試或健康前景預測、鍛煉干預指導、個性化服務及健康或體育學習評估等。此課程較傳統體育課而言具有許多優勢。其一,豐富的教學內容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體育知識面;其二,學生可以打破傳統時空界限,通過網絡化自由學習;其三,利用資源合理配置,共享性學習;其四,滿足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個性化教學。
2“互聯網+”新體育課程的目標結合互聯網的體育信息發展狀態、現代便攜設備的普及狀況及相關條件,開發具有大數據屬性、開放性特征的新式高校體育課程是“互聯網+”新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此課程將學生的體育行為數據化、信息化,通過各種網絡平臺,有效地延伸體育課堂教學,使學生課內外的體育活動充分一體化,全面、高效地管理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和健康狀況,提高大學生體育學習熱情,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愛好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3體育與“互聯網+”的融合與應用
3.1其他新體育課程的開發課下學生的自主地鍛煉行為與課上同樣重要。課下學生參與的內容很多,如運動技能復習、作業提交、運動評測、疑難解答、自我發展等。學校可通過建立體育技能教學虛擬仿真中心、體育微格場館等設施,配合主流Android、iOS、自媒體網絡平臺等工具及現代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隨時隨地采集學生身體(如體重、睡眠、心跳、血壓等)和運動信息(如運動強度、行走步數、熱量等),并直接在云端將數據進行存儲、分析處理。這樣不僅學生可以隨時與教師互動,而且教師也可以實時了解學生動態并給出運動處方等相關建議,真正實現O2O(online-offline)形式的線上線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
3.2構建新體育課程開發平臺建立課前“體育實驗室”,通過手機APP、便攜設備、大學生體質測試中心等平臺,采集學生的基本健康信息、興趣點、體育價值取向、運動技術水平等信息,在數據分析處理基礎上,根據情況對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準備出適當調整的預案。
4“互聯網+”新體育課程面臨的問題與困難
4.1傳統體育教學思維定式在傳統體育課程教學中,無論是理論知識教學還是專業體育技能操作教學,學生都認為老師是班上的主體,他們是聽眾,只聽老師講課。長期以來,學生只會“說”而不是“做”,他們說的是老師的回答,他們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學生已經習慣了接受知識,對其進行消化,然后逐漸將其內在化。這樣,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將大大降低,他們將逐漸養成習慣即從不在課堂上問“為什么”。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4.2傳統教學觀念轉變與科技技術學習困難老教師的工作經驗和習慣與年輕教師相比較難改變,畢竟他們當時所受的教育與現代體育教育相差太多,且多年的工作習慣、教育觀念在他們心目中已根深蒂固,主觀意愿上沒有改變的積極性。再者,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掌握大部分老教師已經落伍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在改變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學校及教育相關部門及年青教師要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幫助,比如開設專題講座和培訓等,積極引導他們適應新觀念、掌握新技能。
4.3體育大數據處理專業技術缺乏“互聯網+”新體育課程固然值得開展,但大統數據與傳統數據相比,其采集、統計與分析需要的技術、設施設備等軟硬件要求,遠高于傳統數據挖掘,其遠未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法、路徑及評判標準。
5“互聯網+”新體育課程的實施與促進
5.1學校行政支持互聯網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在學校政策、人才技術、資金配置上的支持。學校政策是行政支持,新體育課程的開設需要教務處、學工部及各學院等部門的積極配合(尤其是體育部門與校信息化部門的合作,畢竟數據庫與網絡平臺的構建需要符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學校在行政層面予以溝通協調、統籌安排,為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數據的采集、軟件的開發、設備的購入,以及人力技術的投入都需要資金的保障,學校必須給予支持才能得以運轉,且投入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課程系統的建設速度和質量。
5.2科技公司合作研發目前,便攜設備數據的收集的功能已非常先進,但與高校大學生體育健康數據的采集還不太契合,還不具備高校體育教學屬性,且課下作業提交、體能評測、師生互動以及數據的統計分析等等,這都需要與設備方研發部門溝通合作,以制訂出符合教學實際要求的軟件APP或網絡平臺。
5.3教師觀念的轉變與素質提升大數據互聯網新體育課首先需要體育教師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和應用。而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做好教學工作的思想保障,新模式的體育課程學生成為主體,教師變為學生的引導者、服務者、監督者,體育教師要在學習之前做好這些觀念轉變。
參考文獻:
[1]龔曉君,林菲,孫丹鳳.基于“互聯網+”的數據庫應用課程改革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1):81-83.
[2]陳基晶.高校慕課課程的合理使用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6.
作者:郭海峰1,張令2,裴曉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