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8月13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經濟作為一個整體在發展過程中,各部門之間存在著密切而又廣泛的聯系,一個部門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變動,都會通過產業間的相關關系波及其他行業,從而引起整個國民經濟的變化。本文以福建省輕工業為例,運用平均影響距離分析方法對福建省的投入產出表進行分析。首先總體描述了福建省輕工業發展概況,再通過產業間經濟聯系指數、APL值、產業間的經濟距離來分析福建省輕工業生產鏈上各部門關系。最后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對福建省輕工業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輕工業,APL,產業鏈
任何一個經濟活動都會產生成果,在生產的過程中仍和一個經濟活動都會消耗一定程度的原材料、燃料、動力,各產業間通過一定的技術和物質聯系,環環相扣形成生產鏈,而投入產出表可以反映其間投入與產出間的數量關系。
趙素萍、林玲(2014)用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分析中國產業間關聯程度及經濟距離;唐志鵬等(2013)使用1997-2007年中國區域間投入產出表對電力熱力業的關聯經濟距離進行了分析;劉曉欣等(2011)利用投入產出表對中國旅游產業關聯度及其對投資、出口、就業、消費的影響作了深入分析;何德旭、姚戰琪(2006)對OECD國家金融服務業的產業關聯進行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提供建議。
上述文獻為本文運用平均影響距離方法研究福建省輕工業提供寶貴借鑒,但上述文獻大多從國家的大范圍出發,很少有對小區域經濟產業鏈進行研究,本文運用平均影響距離分析方法,對福建省輕工業相關產業鏈進行分析。
一、基于平均影響距離對福建省輕工業的實證分析
(一)福建省輕工業發展概述
1980年以來,福建省根據國家加快輕工業發展、增加市場有效供給的方針,并根據福建的優勢,制定了“輕型、外向、高新、跳躍”的發展戰略,輕工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為全省工業的快速增長、市場的繁榮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促進了以食品、紡織、皮革、服裝、造紙、塑料加工、家用電器等骨干行業為主的具有福建優勢輕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2008年全省輕工產品中103有“中國名牌”的產品65個,占全省“中國名牌”產品總數的54%,其中輕工業中產值規模超千億元的有食品工業、制鞋業兩大行業,產值上百億元的有皮革業、塑料制品業、工藝美術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包裝業、電池制造業、照明電器和家具制造業等行業,這些行業產值合計占全省輕工業產值的92.4%。
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輕工業產值25111.3億元,按可比口徑,1978至2017年平均每年增長17.7%。輕工業內部結構也逐步優化、協調,適應市場需求,深度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不斷上升,而簡單加工、附加值低的產品日益減少。
(二)理論分析與模型構建
(1)理論分析。
投入產出學是經濟系統中重要而廣泛的應用,它研究了經濟系統各要素之間投入與產出相互依存的關系,用簡潔明了的投入產出模型表示復雜的經濟技術鏈式關系。為了更好地展現這種關系是直接關系還是間接關系。Er⁃ikDietzenbacher等(2005)提出的APL模型來解釋這個問題,APL基本原理是:是將某一部門最終需求變化一單位對所有部門總產出的影響輪次作為權重,賦予影響系數得出的平均影響距離。
(2)模型構建。由全國實物表根據總投入與總產出的平衡關系得出列昂惕夫逆矩陣L和Ghoshi模型G如下:L=(I-A)-1=I+A+A2+A3+⋯(1)G=(I-B)-1=I+B+B2+B3+⋯(2)其中A為直接消耗系數矩陣,直接消耗系數aij表示第j種產品對第i種產品的直接消耗系數。B為完全消耗系數矩陣,完全消耗系數bij表示生產單位第j中產品對第i種產品的完全消耗量,得出APL計算公式為:V=G(G-I)G-I(3)
二、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由福建省統計局提供得2012年福建省投入產出表為42部門,為了突出研究目的和簡化復雜的行業關系,本文將42部門依照行業性質劃分為農業、采選業、輕工業、重工業、電力熱力業、建筑業、貨物運輸及倉儲業、其它服務業八個部門。所有數據來源于福建省統計局。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為了測量行業間的經濟聯系,借鑒了ErikDietzenbache(2005)的方法來測量兩行業的經濟聯系,測量方法見公式(4),F值越大表示兩行業間的經濟聯系越緊密。F=12[(L-I)+(G-I)](4)從中可以看出福建省輕工業對各行業的需求拉動作用是顯著的,輕工業是生產生活資料的主要部門,是城鄉居民生活消費資料的主要來源,如紡織、家具、服裝、食品等,對農產品、能源、電力熱力、交通運輸等需求多,多生產最終產品,因此輕工業對其他產業的推動作用較小,需求大。
說明福建省輕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福建省各行業同步發展,對經濟發展有顯著拉動作用。以上測量了福建省輕工業與各行業的經濟聯系程度,此部分計算福建省八大產業的APL值來大致分析福建省的區域生產結構,APL值表示兩個產業之間的經濟聯系需要幾步來完成,每一個APL值有兩層含義,一是A行業向B行業的前向成本推動,二是B行業對A行業的后向需求拉動。
這表明各行業對自身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即不需要通過其他行業產生影響,而是在行業內自營銷售。前文介紹每個APL值有兩種解釋,表示農業對輕工業的向前成本推動即向前APL為2.07,同樣也表示輕工業對農業后向需求拉動即向后APL為2.07。為了看出各行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我們看各行業的平均APL值,其中列向平均APL值表示各行業平均向前APL,其中平均向前APL值較大的前三個行業為農業3.33、采選業3.51、輕工業3.51,最小的為建筑業2.51,表明農業、采選業等行業為區域經濟生產產業鏈的起點,為其他行業提供農產品、能源、原材料等。
行向的平均APL值表示各行業后向需求拉動的APL值,其中值較大的三個行業為重工業3.33、建筑業3.27、輕工業3.19,表示輕工業等行業在區域經濟生產產業鏈上處于中心位置。且輕工業對各個行業的后向APL值大多大于3,說明輕工業對福建省經濟的拉動影響比較深遠,只有對農業的APL值小于3,說明福建省輕工業與農業的經濟關系更為直接。
為了讓整個生產鏈結構可視化,我們用以下方法構造新矩陣S,首先確立一個閾值a,當f值足夠大時才考慮APL值,且APL值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數,公式如下。sij=ìíîint(vij)iffij≥a0iffij
相同的,采選業→輕工業的成本推動為四步,貨物運輸及倉儲業→輕工業為三步,重工業→輕工業為三步,電力熱力業→輕工業為三步。途中的路徑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電力熱力業→輕工業為三步,電力熱力業→重工業→輕工業需要六步,這說明在產業鏈與產業鏈之間有多條生產鏈。
四、結語
一是依靠科技、促進輕工業升級。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輕工業對福建省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拉動作用,讓高水平制造業成為經濟增長點,必須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完善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輕工產品,強化品牌優勢,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提高輕工業核心競爭能力。
二是加強電力熱力業、采選業等基礎工業部門的發展。從產業間經濟聯系指數分析中可以看出,電力熱力業和采選業這些基礎工業部門為輕工業提供能源與原材料,對輕工業有著明顯的正向依賴。需要制定相應政策法規,改善這些部門的設施落后現狀,鼓勵企業運用學習新技術,促進福建省輕工業產業鏈上部門協調發展。
三是加強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在輕工業生產中的作用。從產業經濟距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他服務業在福建的各個行業的促進作用都不明顯。新時代的經濟發展越來越注重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作用,促進互聯網、金融業在輕工業生產中的發展,有利于優化輕工業的內部結構,同時優化著福建省的國民經濟結構。
參考文獻
[1]劉曉欣,胡曉,周弘.中國旅游產業關聯度測算及宏觀經濟效應分析——基于2002年與2007年投入產出表視角[J].旅游學刊,2011(3).
[2]趙素萍、林玲.中國產業間關聯程度及經濟距離分析[J].產經評論2014(,5).
[3]陳全潤.廣義平均傳播長度指標及在全球生產鏈分析中的應用[J].管理評論2018(5).
[4]劉全文,楊杰.基于區位商理論的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研究[J].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學報2018(2).
[5]崔向陽.王玲俠.江蘇省三大城市圈的產業分工研究——基于區位商分析法[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7(6).
[6]謝福泉,黃俊暉.基于I-O模型的房地產業與金融業關聯關系分析——以長三角為例的實證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山西輕工業發展現狀及彼得原理應用
如今輕工業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為此下面文章首先介紹了山西省輕工業發展現狀,文章中也提出了彼得原理,應用這種原理可以讓人才得到合理的開發和應用,消除山西省輕工業發展的制約,讓山西省輕工業可以持續的發展下去。
關鍵詞:山西省輕工業,彼得原理陷阱,用人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