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4月1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中國輸血雜志防范臨床輸血風險 推薦本站最有人氣的雜志:《中國輸血雜志》是國家級核心醫學刊物嗎? 系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中國輸血協會暨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主辦,面向醫療單位、采供血機構、生物制品研發單位、醫學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各類人員的臨床醫學類學術期刊(月刊)。
【摘要】探討輸血管理中的風險防范,對輸血中有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出進一步的應對措施,降低風險的發生。
【關鍵詞】中國輸血雜志,風險,輸血管理,防范
輸血是一項高風險的治療技術,護士是患者進行輸血治療的具體實施者,在安全輸血環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輸血有一定的風險性,輸血護士對患者安全負有重大責任,那么掌握各種血液的使用原則及使用注意事項,保證輸血過程安全有效是每位護士的職責。在醫療護理過程中,我院為預防輸血風險的發生,加強風險管理,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降低了輸血反應的發生。
1輸血風險
1.1對輸血技術要求高。 輸血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反應,護士應對各種輸血反應的發生有認識和診斷水平,發生嚴重輸血不良反應時,應具備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及時正確處理能力,輸血護士必須經過嚴格培訓,認真按照技術操作規范執行,準確的掌握輸血的風險是輸血的前提。
1.2 血液儲藏要求高。 血液的儲存應用血庫專用冰箱,盡可能減少開關冰箱次數,全血、紅細胞懸液在(4±2)℃保存;新鮮冰凍血漿-30℃保存1年,普通冰凍血漿-30℃保存5年,并24小時控制溫度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保證血液質量。
1.3嚴格查對要求高。 在取血時,護士應仔細核對輸血申請單、交叉配學實驗報告單和血袋標簽上的內容,并檢查血袋有無破損及滲漏,血的顏色是否正常、有無滲溢、混濁和血塊[1];輸血時,由兩名護士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科室名稱、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用專用的輸血器進行輸血,嚴格查對工作是保證輸血安全的基本。
1.4輸注過程要求高。 ①必須使用帶有過濾裝置的輸血器輸注[2],如疑有污染或破損,應立即更換輸血裝置。②血液內不得加入其它藥物。③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血液時,兩袋血之間要用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
1.5 輸血速度的掌握。 一般情況下輸血速度每分鐘4~6ml(60-100滴);若有大量失血或休克,須遵醫囑快速滴注。嬰幼兒、年老體弱、心臟病應減慢滴注。一般每分鐘1~2ml(15-40滴),新生兒一般每分鐘不超過8~10滴;血小板輸注速度要快,一般以患者可以耐受為準,每分鐘80~100滴:輸血必須在領出血液的30min內進行,并要求3~4h內輸注完畢(200~300ml)。
2防范措施
2.1 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查對制度。 在臨床輸血過程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是每個醫務人員必須履行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程序。大量事件證明,臨床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差錯或事故,多因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疏忽而造成的。三查八對是防范輸血差錯及護理糾紛發生的關鍵,這樣做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并通過高度的責任心,精湛的專業技術,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護理服務。
2.2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技術操作水平。 護理人員要鉆研業務技術,善于積累和總結經驗,規范操作,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護理人員必須意識到只有追求護理質量高效,掌握護理業務,加強三基、三嚴”訓練,才能更好勝任崗位需求。工作中主動克服僥幸心理,增加責任感,自覺地將各項護理標準及要求內化成自身的護理行為[3] [4]。因此,加強工作責任心和提高護理操作規范是減少和杜絕護理糾紛的關鍵。
2.3 加強巡視,嚴密觀察。 輸血過程中,護士應勤巡視、多觀察。輸血應先慢后快,并根據病情和年齡控制輸注速度,并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不良反應,如果發生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并配合醫生及時處理。
2.4 做好輸血前的各項工作。 輸血前,采取各種方式向病人介紹輸血的有關知識。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對輸血有緊張、擔憂、又需要輸血的病人,護士要進一步介紹這方面的知識,以消除病人的顧慮。增加對輸血治療的同時,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3結論
綜上所述,只有提高輸血風險意識,嚴格執行各項護理制度及護理技術操作規范,才能確保輸血治療的安全;只有加強護士職業操守和業務技術培訓,加強輸血流程管理,才能大大減少由輸血引起的醫患糾紛,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蔣冬玲,李志強主編.實用臨床輸血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1):7.50
[2]蔣開明.白血病人輸血的臨床護理體會.當代護士,2002(6):38
[3] 金鈺梅.新加坡國立大學護理缺陷防范之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2):785
[4] 曹力,劉玉瑩,黃津芳,等.防范醫療事故及糾紛的護理管理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4,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