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0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文科班的學生自然偏愛文科,因此有很多文科班的學生對理科中的數學束手無策。對數學心存敬畏,害怕數學成績在高考中落下分來,毀了前程。但又想突破數學難關,非學好數學不可。存在的問題是學習能力差,基礎薄弱,興趣不強,成績普遍不理想。這種原因的造成,在一定程度上與文科生學習特點密切相關。作為一名文科班的數學老師有必要去把握文科生的共性學習風格特點,為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的選擇與運用提供依據,使課堂教學更有效。這就是我今天提出的觀點:因勢利導——文科班數學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那么文科生共同的學習風格特點有哪些表現呢?
1.記憶特點上:較習慣于機械記憶,理解記憶能力較差;
2.思維特點上:形象思維相對占優,抽象思維能力較弱;
3.學習習慣上:喜歡程式化學習,探索創新意識不夠;
4.學習態度上:對老師依賴性強,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了解了他們的特點后,我們們就可以結合文科生的學習風格,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使其學習風格能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
具體的措施有:
一、強化記憶,夯實基礎,“死”中求“活”
記憶是個體對其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是信息的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借助關鍵詞或提示語嘗試回憶的方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記憶方法,比如,看到“拋物線”三個字,你就會想到:拋物線的定義是什么?標準方程是什么?拋物線有幾個方面的性質?關于拋物線有哪些典型的數學問題?不妨先寫下所想到的內容,再去查找、對照,這樣印象就會更加深刻。另外,在數學學習中,要把記憶和推理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三角函數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數定義和加法定理為基礎的,如果能在記憶公式的同時,掌握推導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遺忘
受文科思維的影響,文科生在習慣于機械的記憶,也就是“死記硬背”。事實上學習數學應該比較有效的方法應該理解記憶力,這樣才能快速掌握、牢固記憶、靈活運用。但對于文科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比較薄弱,而且理解力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他們的記憶力相對較好,那干脆就投其所好,指導學生先死記,再結合理解記憶,后應用,也就是在一問知識的處理上先“死去”再“活來”。比如北京的王建民老師在立體幾何的教學中采取是的“三遍教學法”為例:第一遍先將定理看一遍,記住內容,第二遍根據內容將與內容對應的圖形畫出來,第三遍將圖形與內容結合在一起再記一遍。這樣多次重復后,我想學生不掌握也難了,這各方式對文科生就挺適合。比如在復習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與誘導公式這個內容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記公式與口決、
二結合簡單例子理解記憶誘導公式的口決
常見題型與解法:
三利用最后的十分鐘左右進行提升性的綜合應用。
這樣操作,不華麗,但實在、有效。
二.通過“三化”策略,彌補抽象思維能力的不足
文科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比如在學習函數內容時相比理科同學顯得更加困難,知識的掌握不到位,不能靈活地應用。但是相對而言,他們的形象思維較占優。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可適時地采用“三化”策略,即教學內容要形象化,應用舉例要生活化,教學語言要生活化。這樣可使學生覺得數學更有親近感,更愿意參與課堂教學、更便于理解與記憶。
文科學生怕函數,怕函數中的這種問題,老是將兩個x混為一談。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對f不理解。為此我作了個比喻:f是對應關系,也稱對應法則,括號內的是它的作用對象,它好比是我們班的班級公約,括號內的作用對象好比是我們班的同學,只要是我們班的同學都要受同樣的約束,新插班的同學,只要一進入班里,也就同等對待。,因此x與2x-3受到的限制條件是一樣的。原本抽象的概念就顯得更形象了,學生也更易于理解掌握。
三、善用設問質疑,調動學生探索的激情
文科生的學習風格中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規范性的,程式化的學習,很多同學習慣于上課記筆記,課后抄筆記,考試時默筆記的學習模式。因此盡管他們學習態度很端正,也下足功夫,但還是感覺“上課聽了,但作業很多不會”,“考試時題目無從下手”。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設問質疑,注意對文科生的探索能力的培養,
具體的我歸納為“三問”策略:
沿縱向設問:由特殊探索一般
沿逆向變式:通過條件與結論互逆進行探索
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善于發現,學會變通。
四.巧設情境,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文科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老師的依賴性強,他們指望老師的指導,期望別人告訴他們應該做什么。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認為憑自己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講課藝術,學生會將自己的所講的知識原原本本的掌握與接受,這種教學方式恰恰促成了學生對老師依賴心理的形成,遏止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本人認為數學老師應改變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在認知的主體位置,以學生的興趣點為鍥點,巧設情境,激發文科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對于文科生還應特別注意利用教師的期望創設情境,鼓勵后進生大膽回答問題,并及時給予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以期望,一旦學生獲得期望的信息后,便會產生“鼓勵”效應,形成心理上的正強化,便能更為自主地學習。
文科班的學生是一個特殊且龐大的群體,由于諸多共性的原因,在學習風格上呈現很不利于成績提高的方面,許多文科生往往按照自己偏愛的或習慣的學習方式學習,其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作為一名文科班的數學老師尊重文科學生的學習風格并據此進行因勢利導,采取“揚長”、“補短”的教學策略,優化其學習風格,引導文科生探索出更利的學習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