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11月1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高校輔導員學刊》發表的一篇教育論文,(雙月刊)創刊于2009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師范大學主辦的面向全國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刊物。
【論文摘要】隨著金融創新業務的不斷推進,金融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金融市場需要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是職業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針對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從金融行業對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要求入手,提出了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路。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 金融 人才培養
目前金融證券行業發展呈現新趨勢,中國中產階段不斷壯大導致的理財需求的增加,金融品種創新、金融營銷手段創新、金融服務創新是金融行業新特點,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不斷深化,金融行業混業經營的是主要趨勢。整個行業由價格競爭、營銷競爭轉向服務競爭創新,新趨勢對應用型金融人才在質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職金融專業主要面向金融行業一線崗位,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需要把握行業發展特點與發展趨勢,培養的人才才能“適銷對路”。
一、充分的行業調研,明確與細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深度分析行業與企業,精準定位專業培養目標
專業要建立由專業教師、校外專家與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通過座談會,與行業專業人士進行深度訪談、專業論證會等形式,形成專業調研報告,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更精準定位,形成專業培養目標。根據金融市場出現的新變化、新趨勢,對課程結構與課時安排進行優化,更加凸顯了專業特色,更好適應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使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吻合。
2、解構職業崗位,分析崗位工作任務,明確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方向
金融專業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分析金融行業職業崗位:一是通過畢業生調查。對畢業生進行持續跟蹤調查,與畢業生舉辦座談會,分析畢業生在金融行業主要的職業崗位,明確職業崗位標準;二是通過教師企業掛職鍛煉。高職專業教師要求實務能力強,對行業企業精準把握,需要教師經常到企業掛職鍛煉,金融專業可以把教師企業掛職鍛煉與行業調研結合起來,調查金融機構公司的職業崗位及崗位工作任務,通過分析每個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確定專業的職業崗位群,明確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根據金融專業人才需求可以確定的方向有:證券期貨方向、銀行方向、投資理財方向、保險方向等。
二、遵循“工學結合”的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創建校內實踐平臺,使真實業務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
為實現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可以推行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金融專業的特點,我們可以實行“課證結合”、“課賽結合”、“工學結合”,結合相關金融企業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強化學生職業道德、職業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強化實踐教學,建立金融實訓室的基礎上,可以與企業合作,創建校內實踐平臺,把企業真實的業務引入實踐平臺,緊緊依靠校內實訓平臺與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真實的經營性實訓,使外延式發展與內涵式發展相結合,體現金融專業特色。
2、根據金融行業持證上崗的要求,建立“課證融合、課賽結合”的教學體系
充分利用金融行業標準化、證書化從業的要求,建立“課證結合”課程體系與教學體系。專業在合理定位人才培養方向的同時,根據行業發展要求,把證券從業資格證書考試、期貨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助理理財規劃師考試等資格認證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資格證考試內容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形成“課證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提出資格證書考試與專業技能培養的雙重要求,把課堂理論知識教學與課后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金融是虛擬經濟,技能培養有其獨特性,競賽是一種金融專業非常好的培養學生技能的手段,專業可以實行“課賽結合”,舉辦如股票模擬投資大賽、期貨模擬投資大賽、理財方案設計大賽等,培養學生技能,完成上崗證與技能培養雙重目標。
3、引入企業資源,建立了“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
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機制,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資源優勢,著力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金融專業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就專業調研、產學合作、人才培養及師資隊伍建設進行廣泛的合作,充分利用了行業企業資源,為專業學生提供來自行業企業優質的培訓,提升學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