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04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提升,對于醫療護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婦產科護理,關系到了婦兒的健康和安全,對于護理質量的要求更加嚴格。隨著護理學的發展,人性化護理基于以患者為核心的個性化護理模式逐步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不僅僅能夠最大程度滿足患者護理需求,同時還能夠有效促進醫患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促進醫患和諧。婦產科不同于其他科室,服務對象是即將生產的孕婦,非常容易產生壓力,出現情緒波動,對生理健康造成巨大影響,因此,在婦產科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意義重大。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人性化;臨床分析
前言:婦產科護理工作是十分復雜和繁瑣的系統性工作,由于護理對象比較特殊,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醫院必須要指派專業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要較高的專業水平,不僅需要完成護士本身的本職工作,同時也要成為患者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實現多方面的護理。隨著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需求的不斷提高,護理人員也要不斷的學習,完善自己,積極做好護理工作。
1、婦產科護理的相關特點
1.1護理對象的特殊性
護理對象都是女性,況且分娩又不同于其他的疾病,而且涉及女性不同孕期有著不同的心理的變化,容易出現害羞、焦慮、緊張、情緒不穩定、憂郁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在護理工作中應當高度重視,同時工作中還會遇到許多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在這種時候就必須要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多給予產婦關心及愛護。
1.2護理對象的兼顧性
在產科護理工作中,護理對象既包括母親也包括新生兒,這兩者在生理與病理變化上既相互獨立也相互影響,作為產科護理工作者在考慮護理問題與護理措施時,既要保護孕、產婦健康、安全,也要保障胎兒在宮內的正常發育以及新生兒的健康,兩者一樣重要而且息息相關。
1.3護理對象的家庭性
近年來,產科護理越來越提倡“以家庭為中心”。妊娠、分娩已不僅僅是孕產婦的個人行為,而是孕產婦及其家庭支持系統共同參與的家庭行為,在護理工作中同樣要考慮到對家庭成員提供相應的護理支持,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妊娠、分娩的全過程,以促進產后新家族的建立與和諧發展
2、人性化護理在產科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2.1心理護理
孕婦入院后,醫護人員需要詳細了解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科普治療中的一些相關知識,簡單介紹治療過程、環境等等,要多與孕產婦進行溝通交流,柔聲安慰孕產婦,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賴,及時了解孕產婦心理,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暴躁、懷疑、易怒等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平復心里狀態,使患者保持愉快輕松的心理環境;同時醫護人員要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實施不同的溝通方式,多多給予鼓勵和安慰,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和良好的康復環境。
2.2環境護理
在治療過程中的要打造一個溫馨的治療環境,確保孕產婦病房環境整潔、衛生,溫度、濕度以及燈光亮度皆要適宜,保證治療環境的舒適程度。隨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是否有不適感,盡量使得患者的狀態保持舒適。對患者需要予以一定的尊重,盡量減少隱私的暴露,同時避免患者受到言語刺激,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2.3產婦進行分娩陪護
產婦在進行分娩的當天,要求主管護師全天候陪護,觀察產婦變化,了解產婦需求,避免出現任何問題。要對孕產婦予以充分的尊重,同時對患者進行耐心的啟發,避免患者產生心理顧慮,盡可能的消除患者的害羞和恐懼心理,建立和諧、信任的護患關系。
2.4產后護理
產婦在成功分娩后,協助產婦臥床休息;觀察子宮復舊情況;指導并協助母親和新生兒皮膚接觸,新生兒吸允乳頭,刺激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鼓勵產婦早期下床活動,并保持會陰部清潔。主治醫師直接向產婦及其家屬告知患者病情,依據病情的狀況與產婦心理狀態,給予適當的安慰與鼓勵,幫助患者增強信心,以免出現情緒波動的狀況,盡量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
3、加強優質護理
3.1加強質量管理,提高護理服務水平
根據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婦產科制定了護理相關制度,目的是強化護理質量意識,以完善的醫療體系、嚴格的管理措施、優質的服務理念,全面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將優質護理理念和扎實的專業護理知識落實到對患者的服務中,從質量管理中不斷提高護理服務水平,改善護患關系。
3.2個性化、多元化、特殊化護理服務措施
我院在提高醫療和護理質量的同時,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主動學習,了解患者的各種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人性化、多元化、特殊化的護理服務,用和藹的態度進行健康宣教,認真回答患者的各種疑問,解釋各種護理措施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講解診斷、治療、護理和用藥的意義,使患者產生信任感,消除其焦慮、恐懼、膽怯、抑郁、自卑和自我防御心理。
對患有生殖系統疾病的患者進行生殖系統和性知識教育;對死胎患者從優生優育方面分析胎兒死亡的原因、引產的好處;,保護患者隱私,不歧視,不嘲笑。通過個性化、多元化、特殊化的護理服務措施,絕大多數患者能及時復診,從而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3.3注重綜合知識學習,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護理服務水平的提升,不僅需要護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還需要具備心理、社會、健康教育等方面知識和技能。護理人員應做到根據患者的言行舉止、情緒狀態、病情輕重、心理狀態、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及對健康狀況的了解程度判斷其心理活動特征,開展個性化、多元化、特殊化的健康教育,制定特殊的護理計劃。此外,護理人員還應提高自身素質和服務能力,踐行關愛、博愛、至善至美、慎行的醫學人文關懷。
醫學方向論文范例:角色扮演教學法在醫患溝通教學中的應用
結語:總而言之,對產婦進行人性化護理,需要從心理護理、優質護理、分娩陪護以及產后護理等多個方面進行。孕期婦女心理承受力普遍較為脆弱,難免出現情緒緊張、壓力增大、焦慮、恐懼、易悲等心理。家人的支持與幫助在此時尤為重要,因此護理人員還需與家屬進行良好溝通,注重家屬的陪伴和照顧,讓孕產婦得到家屬支持與安慰,提高療效。人性化護理服務,要從細微入手,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真誠的對待每一位患者,以產婦為中心,同時提高工作積極性,打造和諧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王永香,孟慶年,顧康瑩,陶小葆,楊清泉,趙志娟.人性化護理對成人癲癇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2).
[2]彭鴻,王海英,李青花.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3,31(34):322.
[3]孫彩霞.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中的應用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3,20(30):178.
作者:趙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