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8月0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介紹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內涵、特點及在醫患溝通教學中的適用性,從角色扮演、角色強化和角色轉化3方面分析角色扮演教學法在醫患溝通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醫學生溝通能力,強化醫學生人文關懷理念。
關鍵詞:醫學生;醫患溝通;角色扮演教學法
1角色扮演教學法概述
角色扮演法(RPT)是美國精神病學家Moreno于1966年創建的一種社會心理技術,將人暫置于他人的社會位置,并按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態度行事,增進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從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教育、管理、醫療等領域。角色扮演教學法是指讓學生在模擬工作環境中扮演角色,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教學方法。
其特點為:
(1)趣味性強,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探討各種問題、完成各項任務,能激發學生學習意愿,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發揮,增強參與意識。
(2)互動性強,提高學生合作能力。互動不僅指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生生間的溝通,比如分組角色扮演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了解、交流的平臺,學生在與同伴討論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在一次次角色轉換中培養和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
(3)實踐性強,增強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學生在自我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通過角色扮演,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增強自我認知能力,使其更加清醒地認識自己,知道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鍛煉。醫患溝通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溝通的重要性,提高溝通技能,尤其是醫患溝通技能,因此醫患溝通教學中需要廣泛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法[1]。
2角色扮演教學法在醫患溝通教學中的應用
2.1理論教學中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教學法的特點是學生可以在“角色內”體驗,在“角色外”思考問題并做出決定,在“角色內”思考問題與在“角色外”思考問題有很大不同。這在20世紀70年代,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阿姆斯特朗教授在研究普強公司案例的實踐中得到證實。為了研究普強公司董事會為什么會做出那樣的決定(該公司生產的新藥帕納巴非常暢銷,但食品藥品監督局發現此藥的副作用可以致人死亡,普強公司為此召開了特別董事會最終決定繼續銷售,并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以此為藥品撤市爭取時間)。
阿姆斯特朗進行了對比實驗:一是描述案例,告訴實驗對象發生了什么,問他們會怎么做,97%的人表示應該將該藥品撤出市場;二是讓實驗對象扮演普強公司董事會成員,然后做出決定,結果“董事會”上發生了非常有趣的事,有的人很沮喪,有的人想辭職,還有的人大聲爭吵,但是沒有人提議將藥品撤出市場。
這一實驗在不同國家進行了上百次,結果大同小異。溝通是雙向行為,需要根據信息傳遞對象的特點進行適當調整,因此讓學生從角色扮演中體會溝通的重要性和藝術性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在醫患溝通教學中可設計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分析典型案例。這種案例要以真實病例為基礎,融入心理學相關內容,涉及醫生、護士、患者、家屬等角色,教師指派學生角色扮演,進行決策。這種教學法將角色導入、情景教學和醫患溝通、醫護溝通等有機結合,通過角色扮演提升學生溝通能力[2]。
2.2實踐教學中的角色強化
首先,將標準化病人(SP)應用于教學。標準化病人是指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準確表現患者實際問題的正常人或患者,可用于病史采集、體格檢查、治療方案溝通等環節。
其次,突出標準化病人作為教學指導者的作用。比如,在病史采集環節,SP作為教學指導者要判斷學生是否注意觀察、善于傾聽、關注患者感受;在體格檢查環節,SP要觀察學生有沒有關心、關愛患者的行為;在治療方案溝通環節(介紹擬采取的檢查與治療方案、預后、并發癥及預防措施、醫療費用等),設計壞消息告知活動,培養學生與不同類型患者交流、打消患者顧慮、消除患者緊張情緒的能力[3]。
最后,充分發揮SP作為教學指導者的作用,設置SP問診反饋、查體反饋和總體反饋環節,讓學生體會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藝術性,了解醫患溝通中的注意事項。
2.3實習階段的角色轉化
在臨床實習階段,讓學生參與管理患者、查房等,了解患者需要,獲取患者信任。帶教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問、交流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面對不同患者、不同問題時的處理能力,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比如,查房時,要求學生將患者根據病情劃分為低風險病例、中等風險病例、高風險病例,了解患者對預防措施的偏好、對疾病風險的理解等,通過問候、微笑、擁抱、肯定等,為中等和高風險病例患者提供支持[4]。
3應注意的問題
3.1針對性地選擇課程內容、情景及角色
角色扮演教學法對情景設計要求很高,如果設計過于簡單,很難使學生得到鍛煉。因此,要組織臨床醫生、醫務部門工作人員及人文學科教師共同編寫符合臨床實際的教材,教材中要有關于醫患溝通方面的經驗和反思,讓學生體會溝通交流的重要性,提高溝通能力[5]。
3.2盡可能安排所有學生參與其中
有的學生由于性格原因不愿意參與角色扮演,還有的學生參與意識不強,表現得漫不經心,這些都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要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參加,如果課時不允許,可以讓少數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其他學生和教師觀看,適時指導、及時點評。
3.3生生、師生平等互助、互教互學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各項任務,學生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特長,而師生間的良好互動,也有利于學生將知識、技能融為一體,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馬釗,章艷珍.關于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探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11):121-122.
[2]李書國,彭艷,葉明,等.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J].中外醫學研究,2016(18):150-151.
[3]梅春英,徐學華.醫學院校加強醫患溝通教育探索[J].醫學與哲學,2017(12):72-74,77.
[4]楊騰飛,王國華,張揚,等.國外醫患溝通風險管理案例研究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7(10):798-800.
[5]鄭延龍,朱振剛,常力,等.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在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呼吸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7(2):282-285.
教育方向刊物推薦:《教育與教學研究》雜志是成都教育學院主辦的高等學校綜合性學術期刊。辦刊多年來,在教育界產生較大影響,成為展示高校科研及地方基礎教育名師、名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平臺。已為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省、市圖書館列為基藏刊物,并與美國和港、澳、臺地區諸多大學、中學建立了穩定的交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