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7月02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將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78例口腔正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對比試驗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面部三維影像測量在口腔正畸中的應用效果。結果發現:利用CT三維重建技術測量存在部分指標難以準確測量出來,研究組患者的測量結果更加全面,數據準確性也有效提升。
【關鍵詞】口腔正畸,CT三維重建技術測量,面部三維影像測量,應用觀察
原先在口腔正畸治療中,醫生所依據的主要是如根尖片、曲面斷層片、頭顱正側位片、正側面像等二維影像資料,由于沒有三維空間信息支持,所以在臨床治療中就會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在口腔正畸中逐漸開始使用面部三維影像測量技術,這能夠很好的彌補原先在二維影像方面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本文主要是對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分別采取CT三維重建技術和面部三維影像測量,對其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在 2 0 1 6 年 5 月~ 2 0 1 7 年 5 月期間收治的78例口腔正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5例為男性患者,33例為女性患者;年齡為11~17歲,平均年齡為(13.47±2.28)歲。按照患者入院單號單雙數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取CT三維重建技術測量,拍攝頭顱定位正位片與側位片,患者在拍攝時需要保持眶耳平面平行于地面,完成掃描后均采用Winxehp7.0軟件對其進行定點測量,并對測量數據做好記錄[1]。研究組患者采用面部三維影像測量,患者呈正坐位,保持眶耳平面平行地面,平靜呼吸無吞咽,自然咬合唇閉攏[2]。應用多平面重建定點來對三維頭影測量定點,即聯合冠狀向、矢狀向、軸向定點,分兩次測量[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測量結果間存在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都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三維影像測量專屬項目結果具體如下:雙側乙狀切跡最凹點間距(97.65±5.82);兩側下頜升枝點距離(98.74±5.69);兩側頦孔下點距離(46.97±3.71);兩側頦孔間距( 48 . 79 ±4 . 35 );右側下頜升枝寬度(34.64±5.63);雙側下頜折點距離(80.4±4.67);右側下頜骨升枝長度(55.8±5.4);下頜骨長度,即右側髁突頂點至頦頂點距離(118.02±9.6);雙側髁突頂點距離(106.31±7.39);下頜雙側第一磨牙頰側牙槽嵴中點距離(57.38±3.06);下頜雙側尖牙頰側牙槽嵴中點距離(29.6±3.4);上頜雙側第一磨牙頰側牙槽嵴中點距離(61.4±5.24);上頜雙側尖牙頰側牙槽嵴中點距離(9.10±4.51)。
3 討 論
相較于傳統檢查方法,面部三維影像測量方法在口腔正畸中具有顯著優勢,其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醫生可以借助面部三維影像測量結果,向患者更加形象、具體的介紹病情以及治療方案,這樣患者就能夠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到自己的病情,進而避免出現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二是利用面部三維影像測量,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進一步提高,能夠更加清晰的呈現出復雜的頜面部解剖結構。三是利用面部三維影像測量技術,能夠靈活的調整測量范圍,不僅僅能夠全掃顱面部,而且也能夠掃描測量某一特定區域。
四是精確的測量結果為醫生提供了更具參考價值的信息,這對醫生工作量的減少,以及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五是面部三維影像測量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即使患者口腔內存在金屬修復體或金屬異物,仍然能夠順利完成掃描測量,得到相應的測量結果。六是利用面部三維影像測量,還能夠實現三維圖像資料與空間結構之間的互動,所形成的三維頜面信息更加全面,進而科學評價患者骨密度、牙根傾斜度、牙齒排列等情況。
綜上所述,在口腔正畸中應用面部三維影像測量,其測量結果精確度得到有效提升,而且測量結果更加全面、具體,能夠為醫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進而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杜惠婷,烏蘭其其格.CBCT在口腔正畸學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8):261-262.
[2]王嘉藝,王 珊,王 林.CBCT在口腔正畸學頭影測量中的應用與發展[J].口腔學,2016,36(11):1047-1050.
[3]王照林.面部三維影像測量在口腔正畸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2014,34(03):103-104.杜惠婷,烏蘭其其格.CBCT在口腔正畸學中的應用[J].
推薦期刊:《全科口腔醫學》創刊于2014年6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管、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主辦并出版的國家級醫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