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8月28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 要】戲曲和電影都是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囊括表演、音樂等多種藝術門類,由此戲曲舞臺美術與電影場景設計也存在諸多相同和不同之處。 本篇文章就以戲曲舞臺美術與電影場景設計為研究對象,對二者進行比較,深入探尋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關鍵詞】戲曲舞臺美術; 電影場景設計; 相同點; 不同點
一、中國戲曲舞臺美術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藝術形式。 它產生于我國古代社會,包括京劇和全國各類地方劇種,是一種綜合性藝術,以表演、音樂、舞美為主要表現形式。
戲曲也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呈現,它把文學和歌舞、說唱表演結合在一起,吸收了各種美學要素,唱、念、做、打俱全,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程式化的藝術。
戲曲舞臺美術是戲曲舞臺演出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它承擔著為戲曲演出營造環境、氣氛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務,以及其他有助于戲曲演出的造型任務。
戲曲舞臺美術主要是舞臺空間的設計。 觀眾觀賞的演員表演都處在同個空間中,觀眾是通過演員的表演達到欣賞的目的,演員通過表演將美的實踐過程傳達給觀眾。 不同的是,觀眾雖然在同一劇場里觀賞同一劇目,但根據座位位置的不同,看到的舞臺畫面也不同。
由于虛擬性是中國戲曲表演的一個顯著特點,因而戲曲舞臺美術也具有虛擬性。 即在戲曲表演的過程中,通過演員的“唱、念、做、打”,可以隨時創造靈活多變的環境氣氛,創造虛擬的舞臺空間和景物。 如漢劇《雁蕩山》是純武戲,其突出特點便是全場無一句臺詞,故觀賞該劇能很快對武戲有所體會。 劇中的武打動作,不僅給予觀眾感官上的暢快體驗,也是推動情節和塑造人物的主要力量。
如“攻城”,士兵一個接一個做出各種空翻動作,翻入城內,打開城門。 士兵陸續進城,情節也逐漸發展到頂點,使全劇在高潮中落幕。 另如孟海公“騎馬”時跳起劈叉,不僅展示演員技藝之高,而且催生了馬失前蹄這一小情節。 通過賀天龍的表情、神態、動作,觀眾可以看到馬從奔馳到精疲力竭,看到險峻的山路和整個戰局。 再如,中國傳統戲曲舞臺的“一桌二椅”,既可以看作是真實的桌椅,也可以把桌子當作山坡、點將臺、高樓,椅子當作牢門、織布機等。 所以戲曲舞臺的美術設計要結合演員的表演動作才能起到展現環境特征的作用。
二、電影與電影場景設計
電影是綜合了攝影、文學、戲劇、美術、音樂以及建筑等多種因素的綜合性藝術。
電影美術是為銀幕世界進行造型設計的美術,是電影創作的總體藝術構想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最根本的造型任務是空間造型,即完成空間的各種結構、效果、氣氛設計,要求景物和人物、景物和畫面、景物和劇情、景物和語言能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場景是指戲劇、電影、電視劇中的場面。 即戲劇、電影、電視劇中,由布景、音樂、登場人物等組成的景況。
電影場景是指展開電影情節單元的特定空間環境,是全片總體空間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銀幕造型的基本構成單位。 場景中的“場”是電影中較小的段落,是故事中的一個片段的意思,是時間概念。 “景”是景物的意思,是空間概念。 “場景”指的是時間中的空間。
場景是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展開電影情節單元的特定空間環境。 場景是隨著故事展開,圍繞在角色周圍,與角色發生關系的所有景物。 因此,角色所處的生活場所,以及陳設道具、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歷史環境,甚至包括作為社會背景出現的群眾角色,都是場景設計的范疇,都是場景設計要完成的設計任務。
場景設計在電影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電影作品中,場景設計既要真實自然,又不能照搬生活,需要設計者用創新的精神進行創作,用藝術的思維去尋找符合劇情和人物,能夠產生強烈效果的場景空間形象和造型語言形象。
對戲曲舞臺美術與電影場景設計進行比較可發現,各門類藝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這樣才使它們區別于其他門類的藝術而獨立存在,但各門類藝術之間的關系又不只是相互區別和相互獨立,它們互相吸收與借鑒,互相融合與連接,因此又是相互聯系和相互融通的。
戲曲舞臺美術與電影場景設計也是一樣的,都是演出空間的設計,但由于所依托的演出形式(藝術形式)不同,因此二者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在設計中也會有不同的體會。 作為美術師和設計者,應認真研究、比較,以更好地完成不同門類藝術的設計任務。
三、戲曲舞臺美術和電影場景設計的共同點
戲曲舞臺美術和電影場景設計的整個創作過程和程序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
(一)就戲曲、電影作品本身來講,其作品主題的表達,都是積極地反映現實生活、歷史生活。 通過各自的藝術手段,表達作者的情感、思想、志趣,給人們以啟發。 因此,對于戲曲舞臺美術師和電影場景設計者來說,進行設計前都要先閱讀劇本,對劇目的主題思想進行分析。
(二)戲曲舞臺美術和電影場景設計都是以劇本為基礎、以導演為中心的二度創作。 戲曲要有劇本,影視作品也要有分鏡頭劇本,因此,對于戲曲舞臺美術師和電影場景設計者來說,其創作不是單獨地表達個人意向,而是都要以劇本為創作基礎和創作依據,并且都要和導演進行溝通。
(三)戲曲舞臺美術和電影場景設計都是對劇目的空間造型進行設計。 即完成空間的各種結構、效果、氣氛設計等。
(四)戲曲舞臺美術和電影場景設計都有照明的布光要求,大部分都離不開燈光的輔助。
(五)戲曲舞臺美術和電影場景設計的程序基本上是相同的,都需要閱讀劇本、分析主題思想,以及制定目標、分析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對每一場或每一個片段進行分析,還要確定場景形象,設定場景基調、色彩和氣氛,繪制設計圖等。
四、戲曲舞臺美術與電影場景設計的不同之處
戲曲舞臺美術與電影場景設計主要是在地點、場面氣勢、設計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主要有:
(一)就戲曲和電影本身來講,戲曲是觀眾和演員都處在同一個觀演空間里,觀眾雖然在劇場里觀看同一劇目,但根據位置的不同,舞臺畫面也不同。 電影則是通過鏡頭,使觀眾對同一場面做共同的間接欣賞,不論觀眾處在電影院的什么位置,欣賞到的畫面都是相同的。 因此,二者對設計者的要求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戲曲的場景較少并且相對固定,電影的場景較多并且流動性、變化性較強。
(二)戲曲劇種很多,劇種不同,則可能導演不同、設計不同、時代不同,美術風格也不同,呈多樣化的格局。 電影雖然在作品的劃分上有很多類別,但都是通過鏡頭投射在銀幕上來表現的,因此戲曲舞臺美術與電影場景設計的表現形式和風格是不同的。
(三)戲曲舞臺美術設計,主要強調氛圍的營造、材質的運用和顏色、燈光的處理,更多的是依靠創作者的藝術品位。 電影則是大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生活中那些不可想象的動作畫面,都可以在屏幕上實現。 因此,戲曲舞臺美術與電影場景設計的手段有所不同,戲曲舞臺美術的手段較為單一,而電影場景設計的手段則比較豐富。
(四)戲曲多以一面景觀面對觀眾,在演出的空間里,運動的場面也是有限的,即使是宏大的場面,也只能限定在一個規定的范圍里。 演員在舞臺上可能只跑了一個圓場就象征著走過了許多路程。 電影場景設計要考慮宏大場面的處理,特別是一些大場面的鋪排,要選擇適合的外景,為了符合拍攝要求,還要考慮如何對所選外景進行改造。 因此,戲曲舞臺美術的范圍較小,而電影場景設計的范圍要大得多。
(五)戲曲舞臺美術主要將舞臺形象集中在演員身上。 特別是中國傳統戲曲是程式化的藝術,它的基本特征是“寫意”、“沖突”、“動作”和“綜合性(即文學、音樂、表演、舞美的綜合)”、“節奏性”、“程式性”、“虛擬性”,它的舞臺設計也較為虛擬、程式和傳統,其戲曲舞臺美術的表現形式以人物造型為主,配以簡單的桌椅和必要的小型道具,因此具有景物的虛擬性、時空的運動性和造型的裝飾性等特點。
電影不但可以專門呈現整個演員,也可以專門呈現演員外形的某幾部分或詳細介紹他周圍的東西。 電影場景設計要求真實自然,其中有很多實地實景。 電影中每個場景的物質空間都與人物存在著密切聯系,各類建筑和道具的構成都遵循它在人物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因此,電影場景設計比戲曲舞臺美術更真實、更細致。
(六)戲曲等舞臺藝術的造型,雖然與電影相似或接近,但時間的概念是相對固定的,演出時的物理時間和舞臺上的時間是相等的,在空間上,對觀眾而言,舞臺與觀眾的相對觀演位置是固定不變的。 觀眾的視點在觀看過程中,是基本固定的,對于藝術空間的感受也是相對固定不變的。 電影造型藝術中的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自由的,通過攝影機的運動和鏡頭組接,電影可以把時間進行壓縮、省略或者延伸、放大。 在空間構成上,電影藝術的造型形式表現出更高的自由度,電影藝術作品中的每一個鏡頭在銀幕上停留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畫面造型實際上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觀眾觀看一部電影,其視點是隨著鏡頭的組接和攝影機的運動而不斷變化的。 因此在時間和空間造型的設計上,要求電影場景設計比戲曲舞臺美術有更多的變化。
(七)戲曲舞臺美術設計出的場景是三維的,觀眾可以直觀地看到。 同時由于戲曲舞臺美術的裝飾化追求,它的場景又具有假定性,和現實生活并不相同。 它是流動的,地點不變,但時間、空間卻發生了變化。 電影場景設計則不同,電影美術師設計出的場景需要通過鏡頭拍攝下來,通過銀幕傳達給觀眾。 由于并不直接面向觀眾,因此具有間接性。 觀眾看到的場景也是平面的、鏡頭化的。 在電影場景設計中,室內景要以真實生活環境和狀態為標準,室外景要以自然環境為主,因此電影場景設計的特點是真實性,即真實的場景、真實的氣氛。
總之,戲曲舞臺美術和電影場景設計是既相互關聯又相互區別的,它們有自己的特殊性,也有共同的藝術規律。 認真研究它們的特點,善于吸收和借鑒,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為繁榮文化藝術貢獻力量,應是舞臺美術師和電影美術師共同的追求。
作者:李玉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