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8月0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工業互聯網,對于個人來講,它是一個互聯網;對于事和物來講,它是一個物聯網;對于管理系統來講,它才是工業互聯網。所以,工業互聯網不僅是一個互聯網,它還是用來管理工業系統的服務平臺。
2017年3月,數字經濟首次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為數字經濟發展開啟新篇章。2019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明確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
新基建帶來了基礎設施的升級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度提出新型基礎設施概念,指出了“新基建”主要是涵蓋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其深層含義就是要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新基建之所以新,其實是因為高科技帶來了基礎設施的升級,傳統的基礎設施、基礎服務科技含量低,現在的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由于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才更值得關注和發展。
新基建意義重大,原因何在?
截至2020年3月1日,已有13個省市區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機會清單,共計33.83萬億元。“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國家投資要重點投資于航天技術、新能源、原材料、信息技術等高科技領域。因為投資高科技不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弊端,它是重點投入,而且它的產出會更好,不是均勻分布的,在拉動經濟的同時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但高科技投資也有一個問題,針對一些企業來做投資,不容易投得準,容易造成低效投資、投資分散等問題,甚至會帶來投資失誤。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向政府提倡的“新基建”靠攏,特別是與發展國民社會生活基礎設施相關聯的領域。這部分投資到位以后,雖然從事高科技的企業會賺錢,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投資本身變成了一個普惠工程,也意味著把利益帶給了全體國民。
每個人在具備更好科技基礎設施的平臺上都會有更多機遇,也就是大家都有了共同致富的機會,這樣既能夠帶動經濟發展,也不會造成通貨膨脹,而且不會造成貧富的兩極分化,是非常好的一個政策。
新基建加持下的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新思路
與互聯網發展的上半場,即消費互聯網不同,工業互聯網場景下的企業生產網絡通常不需要全球聯網,企業內網連接設備的多樣性導致標準化難度加大,企業對工業互聯網需求個性化要求高。工業互聯網,對于個人來講,它是一個互聯網;對于事和物來講,它是一個物聯網;對于管理系統來講,它才是工業互聯網。所以,工業互聯網不僅是一個互聯網,它還是用來管理工業系統的服務平臺。因而,在“新基建”背景下,我們發展工業互聯網就需要有新的思路。
首先,要推動IT(信息技術)與OT(運營技術)融合,IT企業與OT企業的緊密合作尤為必要。從商業模式上看,工業企業的價值創造主要體現在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或資源與能源的節約。根據IDC2019年的報告,中國工業互聯網已經形成了ICT基礎架構模式、資產流程管理與服務模式、云平臺與數據分析模式、軟件與數字孿生模式、硬軟融合賦能模式、系統整合與集成模式六種模式;從思維方式上看,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思維,是一種零距離和網絡化的思維,看一個產業有沒有潛力,就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從實施主體上看,工業互聯網需更多在傳統工業細分領域且有OT積淀的IT企業參與進來,ICT(信息和通信技術)企業才能夠發揮先鋒作用。
其次,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例如,在物聯網和大數據的基礎上,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進行設備故障預警,對設備使用壽命進行預測,也是人工智能技術非常典型的應用場景。
最后,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的技術領域,它的知識是跨領域、跨學科的,需要全新的工業智能技術體系。首先,需要AT分析技術,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工業大數據分析,特別是工業智能的算法和模型。其次,需要DT數據技術來支撐工業智能領域。DT技術實際上就是通過工業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的技術來獲取工業的源數據,工業質量是數據驅動的,而數據是工業互聯網所有技術研發的核心。因為算法模型是無法直接交付給客戶的,也無法直接給工業客戶帶來價值,我們還是需要以算法模型為核心,打造能夠直接被客戶所使用的包含各類工業場景深度融合的工業行業應用(也叫工業App),這樣工業互聯網才能給客戶帶來價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三點PT平臺技術,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軟件技術。另外,還需要補足最后一公里,也就是OT,特別是我們對于工業領域的一些行業知識和領域經驗,也可以理解為工程化實施能力。
工業互聯網如何落地行業應用
消費互聯網的關鍵是應用,工業互聯網的關鍵也是應用,但是應用場景不同,消費互聯網的應用場景是人的日常生活圈,比如,出行、購物、訂餐、住宿、娛樂、旅游等。而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覆蓋產品、資產、生產線、商業、企業間等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比如,生產流程、制造工藝、設備維護、決策管理、協同制造、產品溯源等。
應用的場景不同帶來應用的屬性不同,消費互聯網應用場景簡單、應用門檻低,用戶需求具有很強的相似性,應用模式具有很強的可復制性。所以,消費互聯網應用是共性的、共享的。相比之下,工業互聯網的用戶需求具有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應用門檻高。比如,故障診斷、設備預測性維護是制造業中最常見的應用場景,一個大型工廠有多達上百種設備,要完成設備診斷工業App的開發,就需要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承載的行業知識庫來提供工業知識和經驗,包括設備故障機理模型、大數據模型等來支撐上層的業務應用。
蘇暢工業應用落地的價值主張
朗坤在基于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給客戶提供工業App服務時,不管是咨詢服務還是產品解決方案,都會深入了解企業的戰略目標和在需求場景中的痛點,并進行應用場景業務的分解,到具體的應用場景層面,了解客戶當前希望解決的一些痛點和希望達成的業務創新點。比如,客戶對設備可靠性要求比較高,客戶希望提高設備OEE效率,希望感知設備的健康狀態;在技術層面,客戶希望了解企業數據的完備性、需要采集數據的種類、更新頻率及數據質量、是否需要新加傳感器、是否需要集成上游PLC、DCS、MES系統的數據等技術成本。
在對技術成本和復雜度分析透徹后,我們會進一步幫助客戶解析應用功能需求,如客戶是需要一些統計分析類的低階分析功能,還是有做設備劣化趨勢分析類具備預測性的高階需求。明確需求后,我們會幫助客戶確定優化指標,比如,提高設備綜合效率、降低備件成本,提高能效及人工替代率等。
有了技術預研和確定的優化指標,我們可以幫助客戶做小規模的項目驗證,驗證目標會優化到什么水平,比如,生產設備的綜合效率在1年內由70%提升到80%。小規模項目驗證完之后再進行大規模的部署,最后再到核算數字化改造的技術成本以及預期的經濟效益決策,分階段去執行。
基于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落地離不開設備模型建設。對于發電、水泥等流程制造行業,生產設備一旦發生非計劃停機就可能會影響整條生產線。所以,從各種角度去分析、評估設備的健康狀態對用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互聯網論文范例:“互聯網+”產業扶貧SWOT分析
一方面,從設備本身的數控程序(PLC、DCS)里可以獲取當前設備的運行實時和歷史數據(因為這個數據質量會比較高)。
另一方面,需要加裝傳感器來采集設備的振動、油液等數據,通過數據的監測、分析來反映設備的狀態。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去分析設備運行的歷史數據,提取設備運行狀態的特征參數,融合各類特征參數進一步去建立關聯的模型,反映設備健康狀態。
作者:黃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