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2月2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2017年,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在全球掀起了一陣巨大的觀影狂潮,并將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和第75屆金球獎最佳動畫片收入囊中。該片以絢麗的畫面和深刻的內涵講述了男孩米格爾在亡靈節這一天發生的奇妙旅程。除了沿用動畫電影的一貫敘事特點之外,這部影片還采用了奇觀化敘事、場域敘事、透明化敘事、跨文化敘事等創新方式,讓觀眾從敘事的不同角度移情至電影中,伴隨著歡快輕松的音樂歌舞,感受到故事所要表達的關于夢想、自由、親情、死亡的真諦。
關鍵詞: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敘事特點
電影方向論文范文閱讀:《功夫少林》中的電影化思維及人物塑造
在人類社會進程中,每一次的科技變革都會引發人們思維的變化,隨著媒體的不斷變化,科技元素也在逐漸豐富,影像拍攝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進步中。觀眾的影視審美和審美要求也在提高。伴隨網絡媒體的深入發展和普及推廣,人們有了更多的機會來欣賞影視作品,這也考驗了當下電視紀錄片的制作。央視紀錄片《功夫少林》其中融入了電影思維,這也算是一種新的嘗試。
一、電影敘事特點簡析
(一)電影敘事的基本特點
電影敘事,就是電影講述故事的方式,電影敘事學來自于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理論所支撐的當代敘事學理論。敘事手法的應用是電影創作中關鍵的一步。若運用了不恰當的敘事手法,電影就會像一串斷線之珠,整部影片結構就會看起來毫無章法,瑣碎混亂。一般電影敘事分為層次敘事時間、敘事空間以及敘事角度三個層次。
敘事時間,顧名思義就是電影講述故事的時間安排方式,從二維單線的敘述角度串起整個電影。法國敘事學家熱奈特在他的《敘事話語》中對敘事的層次做了清晰的界定,將敘事時間劃分為時間的選擇、順序和變形。而敘事空間則是在時間發展的基礎上敘述電影故事情節,是對電影出現的畫面內容進行一定的控制,使這一敘事空間中的故事發展有一定的情節性和觀賞性,以傳達敘述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敘事空間一般由畫面構圖、色彩光線組合、鏡頭運用等多種方式組成,在電影拍攝中也被稱為場面調度。而敘事角度又被稱作視角,是指電影以某一敘述者的角度來講故事,角度不同,所呈現的電影風格也不同。
(二)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敘事特點
動畫電影是通過融合攝影、藝術、繪畫、技術等各種表現手法,創造真實或虛擬的空間來進行故事敘述。迪士尼出品的動畫已經成為當代動畫電影的標桿,從1937年播出的《白雪公主》到2019年創造的真人版《獅子王》,無一不受到各年齡段觀眾的追捧。迪士尼動畫電影在敘事上最大的特點便是采用經典好萊塢敘事模式,緊緊抓住觀眾的視線和心理,以防他們“掉出”劇情。最典型的三個特點便是連續化、沖突化、類型化。
連續化不僅是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的最大特點,也是一般電影敘事最重要的法寶。建構出電影的連續性,能夠讓觀眾產生“窺探”心理,對電影人物或情節的“窺探”使他們能夠持續觀影。“開端、發展、高潮”的三段式結構又消除了觀眾的枯燥感,被大多數好萊塢電影所套用。制造沖突懸念更能吸引觀眾注意力,整部影片的敘事呈現出一種“平衡—沖突—再平衡”的波浪式走向,通過懸念和沖突的疊加制造影片的“波峰波谷”,讓故事情節跌宕起伏。
而類型化的呈現則最能體現迪士尼系列動畫電影的價值觀所在。類型化電影的題材、背景、人物主體可能會變化,但敘事結構和故事情節基本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影片走向基本在觀眾的預料之中。迪士尼動畫電影類型化的呈現,體現在它對真、善、美以及自由、勇敢、夢想的追求上。
二、《尋夢環游記》創意敘事特點分析
(一)敘事時間角度:場域敘事構造出清晰的故事主體
“場域是一種固定的體系,是一種被各類關系、結構等引力拉扯建構出的一種構型”,這是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對“場域”這一概念的定義。《尋夢環游記》從敘事時間角度上沿用一貫的線性敘事模式,但不同以往的是,它將整個故事線劃分為兩大場域——家庭場域和亡靈場域,通過主人公在這兩個場域中的反復跳轉來完成故事敘述。影片開端構造出米格爾的“家庭場域”。“家庭場域”的建構是迪士尼動畫電影的經典手法,往往映射主人公性格等因素的形成并為后期轉變埋下伏筆。
米格爾出生在一個傳統鞋匠家庭,他熱愛的音樂卻是家中的禁忌。平衡穩定的家庭場域被打破,夢想和親情間產生沖突點,渴望追求音樂與自由的夢想與保守傳統、平淡樸素的家庭追求成為兩股互相牽扯與制衡的力量,加速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和場域的轉向,為影片高潮部分米格爾如何均衡夢想與親情的關系留下懸念。亡靈世界場域的建構,為多個故事線的發展高潮提供了場所,也為最后揭開懸念埋下伏筆。最后影片以“平衡——打破平衡——再平衡”的方式回到最初的家庭場域,開端的懸念和矛盾都得到了化解。兩個主要故事場域在一條時間線上同步進行,讓整部影片的敘事過程結構清晰,節奏明確。
(二)敘事空間角度:奇觀化敘事打破死亡刻板印象
動畫電影在色彩、構圖、場景塑造等方面本身就比普通電影更夸張突出,常常展現出奇觀化敘事的特征。奇觀化敘事利用大膽夸張的色彩構圖、天馬行空的想象,在電影的不同敘事空間中為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覺盛宴。影片開端用五彩斑斕的剪紙奠定了歡快的基調;故事以亡靈節展開,亡靈節即墨西哥的“清明節”。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比起我國清明節的嚴肅、沉重和憂傷,影片所呈現的墨西哥亡靈節更多是歡快輕松的氣氛,人們用蠟燭、萬壽菊裝飾墓碑,并放煙花慶祝。
在米格爾進入亡靈世界后,鮮艷的萬壽菊、五顏六色的房屋隨著鏡頭的搖移展現在我們面前,導演借助亡靈節對死亡進行重新闡釋并以奇觀化敘事展現,讓死亡不再是一段痛苦又恐怖的過程。此外,這部影片并沒有因為營造視覺奇觀而造成敘事主體不明確,相反它做到了將視覺奇觀的應用和故事主體的邏輯表達完美融合。夸張出挑的色彩和構圖設計最大程度縮小了人們對死亡原有的刻板印象,在這里,原本以“黑白”為代表色的死亡被橘紅鮮艷的萬壽菊代替,悲傷痛苦的情調取而代之,變成了人們期待重逢的歡樂。
(三)敘事視角切入:透明化敘事增強個體代入感
透明化敘事也稱敘事透明性,最早在羅蘭·巴特的神話理論中就有所體現。他認為神話的傳播和被人們所敬畏、傳頌,是因為神話的價值意義具有普適性,能夠使人們聯想到自身情感。《尋夢環游記》采用透明化敘事,觀眾很容易將主人公的心理、生活處境等和自己的情感特征聯結,產生代入感和共情感影片中,米格爾的夢想和家庭的桎梏是現實中很多人的生活縮影,他對夢想的執著及對親情的不舍映射出多數當代人的現狀。這種透明化敘事策略能最大程度上抓住觀眾情緒,達到更好的觀影效果。死亡也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話題和過程。影片以奶奶為關鍵點,是奶奶對父親的記憶讓米格爾了解了親情的真諦,最終收獲大團圓結局。親情元素的加入、對死亡的重新詮釋和最后的美好結局,這種透明化敘事策略讓很多觀眾想到自己的家人或是已逝去的親人,在觀影時不禁潸然淚下。
(四)最大特點:跨文化敘事展現出別樣的迪士尼
迪士尼出品的系列電影大多是以美國為背景,體現的也是個人主義價值觀。而《尋夢環游記》完全以墨西哥為故事背景進行敘述,整部影片充斥著墨西哥的風土人情,一改往日“白人至上”的形象,不僅大大降低了影片在傳播過程中的文化折扣現象,也獲得了全球各個國家的認可。墨西哥傳統元素的運用是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亡靈節又稱“死人節”,是墨西哥當地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的結合。在印第安文化中,死亡是生命的真正價值。他們通過歌舞、集會的方式慶祝死亡,不過多渲染悲痛情感。
影片以亡靈節為故事背景,為死亡、親情與夢想的塑造提供了土壤;片中多次出現墨西哥文化符號:玉米粽子、無毛犬、萬壽菊、剪紙等,都從細節處讓影片和墨西哥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影片對文化的借鑒和運用也有一定的改造。在用“亡靈節”背景進行敘述時,祛除它恐怖鬼魅的一面,放大了歡歌笑語的部分,讓各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接受;祭奠故人、渴望團聚,不僅是亡靈節的初衷,也是全世界人們對逝去之人的懷念。影片中萬壽菊搭成的“橋”這一設定,和我國“鵲橋相會”也有幾分相似。正是迪士尼對異域傳統文化的巧妙運用和合理調整,讓整部影片的敘事過程流暢又清晰,借助墨西哥文化化解親情和夢想的糾葛,在傳播過程中巧妙實現跨文化敘事,獲得全球一致好評。
三、結語
《尋夢環游記》無論是從傳統迪士尼動畫電影敘事方式的堅守上,還是從應用創新敘事手法上來看,都達到了很好的傳播和影響效果。片中既展現了多元的墨西哥異域文化,也讓觀眾體會到有關親情、夢想、死亡的價值。除此之外,片中的配樂、色彩的運用組合、以及文化符號的表意等方面都值得進一步深究。《尋夢環游記》是一部值得反復觀摩欣賞的影片。
參考文獻:
1.陳曉云.動畫電影:敘事與意識形態[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54-60.
2.程錫麟.敘事理論概述[J].外語研究,2002(03):10-15.
3.徐智鵬.繼承與創新:好萊塢敘事語言的新世紀發展[J].當代電影,2012(11):111-115.
4.[法]布爾迪厄,[美]華康德.反思社會學導引[M].李康,李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